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肝舒乐片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病理形态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该药对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右下肢肌肉注射雌、孕激素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消组、肝舒乐组、疏肝组、健脾组6组,每组12只,运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透射镜观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含量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乳头竖起、较坚实、充血,增高,乳房增大,镜下乳腺增生呈弥漫性,无局部包块,腺泡和小叶显著增加,脂肪和结缔组织明显减少,腺泡腔和腺导管腔明显扩张,腺泡腔内含分泌物及脱落的细胞;雌二醇(E2)、泌乳素(PR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孕酮(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肝舒乐组显著改善其病理形态,E2和PRL 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水平,P明显升高(P<0.05);乳癖消组次之,E2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水平(P<0.05),P、PRL无明显改善(P>0.05);疏肝组、健脾组更次之,E2、P、PRL 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肝舒乐片对模型动物的病理形态、血清性激素紊乱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舒乐片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性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舒乐片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性激素受体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方法:以雌、孕激素注射大鼠右下肢肌肉内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消组、肝舒乐组、疏肝组和健脾组6组,每组12只,运用免疫组化测定法测定各组大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ER、P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肝舒乐片组、乳癖消组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明显降低,趋于正常(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疏肝组、健脾组ER、PR的表达均无明显改善。结论:肝舒乐片对模型动物的ER、PR含量紊乱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Yang JJ  Wang LN  Xiao HL  Zhang SC  She YF  Bian WJ  Guo S 《针刺研究》2012,37(3):173-178
目的:探讨围刺配合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肉注射的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针刺组在大鼠第2对左右乳房进行围刺后,电针30min,并针刺"膻中"穴,留针30min,1次/d,共治疗30d;药物组每日予以三苯氧胺(1.8mg/kg)灌胃。于治疗前,治疗10、20、30d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高度、直径;于末次治疗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含量;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乳头高度、直径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乳头高度、直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E2、PRL、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E2、PR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P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乳腺组织形态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目明显较多,腺泡腔和腺导管明显扩张;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均减少,腺泡腔及腺导管萎缩。模型组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刺配合电针能够改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其作用与调节血清性激素含量及降低乳腺组织E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乳结平胶囊对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病雌激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楣  陈凤仪 《中药材》2008,31(10):1554-1556
目的:探讨乳结平胶囊对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病雌激素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乳结平高、低剂量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治疗组用乳结平高、低剂量治疗30d后,对比各组大鼠乳头高度、体内雌激素水平。结果:乳结平高、低剂量组大鼠乳头红肿或增生均有所减轻;用放射免疫法(R IA)分析测量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的水平,泌乳素、雌二醇和孕酮大鼠性激素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病理组织变化减轻,导管上皮细胞层数、腺泡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乳结平胶囊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雌激素水平,改善增生乳腺的病理形态变化,有效地对抗雌激素引起的大鼠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蒙药乳腺-I号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血脂代谢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疾病模型组。模型组通过肌肉注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将乳腺增生大鼠随机分为三苯氧胺组,蒙药乳腺-I号低、高剂量组,模型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30 d后测定体质量、第2对乳头直径,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及血清激素水平,取乳腺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蒙药乳腺-I号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小于模型组。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TC、TG、LDL-c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P、T含量明显降低(P<0.01),PRL显著升高(P<0.05)。蒙药乳腺-I号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TC、TG、LDL-c、E2显著降低(P<0.05或P<0.01),FSH显著升高(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镜下可见蒙药乳腺I号组乳腺小叶数及小叶腺泡数均少于模型组,乳腺腺泡数目及腔内分泌物较少,部分可接近正常大鼠的乳腺结构腺泡。结论蒙药乳腺-I号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乳腺增生大鼠血脂水平及激素水平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舒乐片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舒乐片防治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右下肢肌肉注射雌、孕激素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癖消组、肝舒乐组、疏肝组、健脾组6组,每组12只,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P〈0.05),肝舒乐片能明显改善全血黏度、增加纤维蛋白原(P〈0.05);3个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其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乳癖消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复方中药制剂肝舒乐片防治乳腺增生病疗效优于乳癖消,对模型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癖煎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治疗机理。方法:60只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的方法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枸橼酸他莫昔芬1.8 mg/kg)和消癖煎高、中、低剂量组(2.65、5.30、10.60 g/kg),每组10只。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后,测量各组大鼠第二对乳头的高度及直径;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含量;取下第二对完整的乳房,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乳头直径和乳头高度明显增加(P<0.05);消癖煎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E2、PRL水平明显升高(P<0.05),P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消癖煎低剂量组P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均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基本无增生现象;模型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出现乳腺小叶体积增大、腺泡上皮增生等明显的病理变化,乳腺增生病理分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严重(P<0.05);各给药组大鼠乳腺增生情况均得到改善,乳腺增生病理分级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消癖煎可减轻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的增生情况,这种作用可能与对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乳康舒胶囊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乳康舒胶囊(鹿角胶、淫羊藿、白芍等)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肌肉注射雌二醇和黄体酮法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结果乳康舒胶囊ig给药后可抑制造模大鼠乳腺直径的增加,乳腺小叶中的平均腺泡数、腺腔的平均直径及腺腔内分泌物明显减小;并明显抑制血清E2的升高,使血清E2、P基本恢复到正常动物的水平,大剂量组的PRL比模型对照组也显著减少(P<0.001)。结论乳康舒胶囊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安片对大鼠乳腺增生及调节激素水平的研究。[方法]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灌胃给予乳安片(高、中、低3个剂量组)4周,测定乳头直径及长度,计算乳头体积;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及睾酮(T)含量。取胸前第1、2对乳房乳腺、子宫卵巢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取乳腺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乳安片高、中、低剂量组能够显著减小乳腺增生大鼠乳头直径、长度及乳腺体积,显著减轻乳腺质量、乳腺系数和子宫卵巢系数;明显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E2、PRL和E2/P含量,增加血清中T和P含量;减少乳腺小叶数、小叶腺泡数、乳腺腺泡数目及腔内分泌物。[结论]乳安片能够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改善增生乳腺的形态学变化,对大鼠乳腺增生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小叶增生筛选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及性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2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通过苯甲酸雌二醇序贯黄体酮肌肉注射复制乳腺增生模型,从肌肉注射开始,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淀粉糊精贴敷,治疗组给予乳腺小叶增生筛选方药糊贴敷,每日贴敷8 h以上,连续15 d。分别于干预5 d和10 d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表现,通过Image-proPlus 6. 0软件分析各组大鼠腺泡面积及导管内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干预5 d、10 d后,镜下见个别腺泡有轻度增生,无扩张。模型组和治疗组干预5 d和10 d后大鼠乳腺腺泡面积和导管内径均明显大于同期对照组(P均<0. 05),但治疗组的腺泡面积均明显小于同期模型组(P均<0. 05),治疗组的导管内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模型组及治疗组干预5 d后的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但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 <0. 05);模型组干预10 d后ER评分仍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 0. 05);各组干预5 d和干预10 d后P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外源性性激素可以使大鼠乳腺腺泡面积及导管内径增大,小叶增生筛选方外用可以缩小乳腺增生大鼠乳腺腺泡面积,抑制乳腺组织ER阳性表达,但对PR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乳核速消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乳核速消胶囊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用肌注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生殖激素三项(E2,P,PRL),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结果乳核速消胶囊治疗组大鼠的乳腺增大和腺泡、导管增生均显著轻于模型组;血浆雌二醇、乳腺组织中ER和PR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浆黄体酮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乳核速消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其机理与调节实验性大鼠性激素的血浓度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乳康口服液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利乳康口服液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理模型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雌激素建立乳腺增生病理模型,分为6组,正常组1 0只,模型组10只,利乳康组20只(1.8、3.6 g/kg),乳增宁组10只(2.5 g/kg),他莫昔芬组10只(0.5 mg/kg),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激素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雌二醇(E2)、泌乳素(PR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孕酮(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利乳康组E2和PRL明显降低(P<0.01),接近正常水平,P明显升高(P<0.01);他莫昔芬组E2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0.01),P、PRL无明显改善,乳增宁组E2、P、PRL均无明显改善.结论纯中药制剂利乳康口服液与他莫昔芬类似,对模型动物的血清性激素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乳腺增生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分别注射大鼠25 d和5 d,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于造模3周后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连续4周,测定血浆中E2、P、PRL水平,测量造模前后第二对乳头高度,镜下观察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观察各组乳腺增生程度。结果桂枝茯苓胶囊能显著降低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抑制乳腺增生,降低E2和P含量,E2/P比值显著增高,对PRL未见明显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桂枝茯苓胶囊可减轻乳腺增生大鼠乳腺充血与水肿,减少乳腺小叶的腺泡数量,减轻腺上皮增生层次,抑制腺泡分泌现象,改善导管上皮增生的程度。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具有一定防治乳腺增生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杜凤香  杨建宏  贾占清  王艳萍 《河北中医》2007,29(6):552-553,560
目的观察乳核速消胶囊对实验大鼠乳腺组织增生的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设置模型对照组、乳癖消组和乳核速消胶囊高剂量组、乳核速消胶囊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灌胃给药。然后用肉眼观察乳头竖起、坚实、充血程度,用游标卡尺测量每只大鼠乳头高度,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大体形态及乳腺组织学形态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核速消胶囊高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乳癖消组的乳头高度有明显降低(P<0.01);乳腺导管上皮层数、腺泡数有明显减少(P<0.01)。结论乳核速消胶囊能明显抑制乳腺增生肿大,能有效降低乳腺增生大鼠乳腺小叶腺泡数、细胞增生层数及乳腺导管扩张程度,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姚艳飞  路秀丽  王莘 《中草药》2011,42(9):1796-1798
目的观察蛹虫草菌丝体多糖对乳腺增生模型小鼠雌激素水平、免疫功能及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蛹虫草菌丝体多糖组和乳康丸阳性对照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制备小鼠乳腺增生模型。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计算子宫指数,观察小鼠免疫功能和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蛹虫草菌丝体多糖能够显著降低乳腺增生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子宫指数(P<0.05),明显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廓清指数、吞噬指数及脾脏指数(P<0.05),乳腺腺泡和导管的增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论蛹虫草菌丝体多糖能够调节乳腺增生小鼠雌激素分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且有效抑制小鼠乳腺腺泡和导管的扩张及增生。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汤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汤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应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同时应用药物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心脏采血,放免法检测血清中E2、P、PRL的含量。同时取乳腺作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模型组乳腺增生明显,E2、PRL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灌服复方丹参汤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乳腺组织增生,和模型组相比,E2、PRL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复方丹参汤有降低乳腺增生病大鼠E2、PRL水平,抑制乳腺增生,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刮痧、中药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刮痧组和刮痧中药结合组(综合组)。观察大鼠乳房的大小及大鼠第3对乳腺病理组织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和催乳素(PRL)的含量。结果:治疗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3对乳房乳头高度和直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第3对乳腺病理损伤改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各治疗组血清E2、PRL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P、T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综合组最显著。结论:刮痧中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能调节SD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玄莲消癖口服液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90只未孕雌性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消核片对照组、玄莲消癖口服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每组15只动物。正常对照组隔日腋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隔日腋下注射雌二醇,共10次,复制乳腺增生病理模型。于造模的同时给予受试药物,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采血测定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用打孔器取第二对乳房做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取第三对乳房测定其体积(容积法测量)。同时于给药前、给药后均测量所有动物胸部第一对乳房直径。结果:玄莲消癖口服液20~40g/kg可明显改善乳腺组织增生性病理形态学变化其主要表现:明显减少乳腺小叶数和腺泡数,显著减小乳腺体积、腺泡腔直径及乳房直径;同时还能显著降低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孕酮水平,从而明显降低E2/P值。结论:玄莲消癖口服液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病理形态、激素水平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含量及雌孕激素比值(E2/P)、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4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于末次治疗后测定血清E2、P、PRL、T含量,计算E2/P比值;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结果 E2: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RL: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E2/P: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比较有下降趋势,更接近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组织形态: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表现相似,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明显。结论围刺配合电针具有降低模型大鼠血清E2、PRL、T,升高P,调节E2/P紊乱,改善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康平对大鼠乳腺增生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康平对大鼠乳腺增生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逍遥丸组和乳康平低、高剂量组。苯甲酸雌二醇配合黄体酮肌内注射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常规适应性饲养7d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0.9%氯化钠注射液2mL/次;逍遥丸予逍遥丸药液按生药2.1g/kg灌服,2mL/次;乳康平低、高剂量组按生药5.85、23.4g/kg灌服,2mL/次。各组均每日灌服1次,连续30d。30d后处死,检测乳头直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及催乳激素(PRL)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E2、PRL高于正常对照组,P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逍遥丸组和乳康平低、高剂量组E2、PRL低于模型对照组,P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或P0.05);乳康平高、低剂量组间有一定量效趋势,乳康平高剂量组与逍遥丸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乳康平能抑制大鼠乳腺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的性激素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