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25I—LUF体毛导出治疗晚期肝癌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标放记射性同位素^125I的超液态碘化油及自身体毛颗粒混入抗癌药,经导管超选择灌人供瘤动脉治疗20例肝癌。在这种导向治疗前后分别作CT、B超、DSA及AFP对对照检测及^125I放射性测定。结果表明,^125I能牢固标记于LUF,与体毛一起在100μm直径以下的供瘤霜梢动脉中长期滞瘤,不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全身循环并能将抗瘤药限制在肿瘤局部发挥近距离长时间内照射化疗栓塞作用,对癌外正常组织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携带放射性~(125)Ⅰ子食管支架治疗高龄中、晚期食管癌的初步疗效。方法总结2009年9月-201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食管支架治疗的43例中、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根据是否自愿接受~(125)Ⅰ粒子支架分为A、B两组。A组为~(125)Ⅰ粒子支架治疗组,18例;B组为普通支架治疗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以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未做放疗及化疗)。术中、术后观察、统计并随访支架置入成功率、吞咽困难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 A、B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短期吞咽困难缓解率100%。A组的平均生存期为9.8个月,B组的平均生存期为4.8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置入后疼痛、食管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8%及2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短期临床观察,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初步应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性~(125)Ⅰ粒子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相似文献   

3.
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方法。方法16例接受过碘油柃塞治疗的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制订术前计划,确定放射性粒子植入数量及位置,勾画肿瘤靶区时应超出碘油沉积范围0.5~1.0cm,^125I粒子平均能量27~35keV。结果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无变化6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66.7%。术后6个月随访,除1例死于远处转移外,其余患者均生存。结论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碘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肝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技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植入的~(125)I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粒子活度为0.5~0.8 mCi/颗,相隔1.0 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等周围重要脏器.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60~140 Gy.中位植入粒子36颗(18~68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术后1周10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和5-Fu动脉灌注化疗,3~4个疗程.结果 全组肿瘤平均直径为4.9 cm.治疗后随访2~28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平均术后2~5 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1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57.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Ⅱ、Ⅲ、Ⅳ期粒子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10.9及7.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和70%、41%、0.其中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则同时行动脉栓塞治疗.3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4颗粒子迁移到肝脏内.在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粒子治疗后联合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有望提高疗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9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9个病灶).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肾上腺肿瘤内.单个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9.6 MBq,粒子相隔1.0 ~ 1.5 cm平面播植.治疗后1 ~ 15个月,复查增强CT扫描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结果 9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肿瘤获得不同程度缓解,影像评价: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无变化1例.治疗操作的主要并发症为少量出血(1例).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植入~(125)Ⅰ籽源条及金属支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寒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梗阻的初步结果.方法 自2009年3-6月,8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梗阻的患者入选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10)岁.在患者下腔静脉梗阻段植入.~(125)Ⅰ籽源条及Z型自膨胀式金属支架,同时实施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下腔静脉梗阻段直径、右心房与梗阻段远端的压差及临床梗阻相关症状进行比较.术后每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在下腔静脉梗阻段成功地置入8枚支架、10条~(125)Ⅰ籽源条,共植入138枚放射性~(125)Ⅰ籽源.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除1例患者术后2 d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在平均(2.12±0.64)个月的随访期内,1例患者IVC支架发生闭塞,余患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 初步经验表明:植入~(125)Ⅰ籽源条及金属支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梗阻安全、可行,其远期疗效有待干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膈顶部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自2006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集46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膈顶部原发性肝癌患者,共膈顶部病变49个.根据术前强化CT利用TPS计划系统设定125Ⅰ剂量和分布在CT导向下行125Ⅰ粒子植入.125Ⅰ处方剂量(匹配周边剂量):150~200Gy.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平均植入125Ⅰ粒子65.6粒.3、6、9、12个月的肿瘤局疗控制率(CR+PR)分别为30.6%、69.4%、55.3%及46.3%(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导向介入治疗膈顶部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制备高纯度放射性125I标记的酪氨酸聚乙二醇化胸腺素α1(Tyr-PEG-TA1)用于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改良Iodogen法进行125I标记。Ziptip头监测标记反应进程以优化反应条件。采用Sephadex G50与Sephadex G10两步凝胶层析法对标记混合物进行纯化。利用酶免疫分析(EIA)方法鉴定PEG-TA1增加酪氨酸残基前后以及Tyr-PEG-TA1经125I标记前后免疫学活性的变化。结果PEG-TA1增加酪氨酸残基前后以及Tyr-PEG-TA1经125I标记前后免疫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纯化后的标记产物放化纯度为95.9%,放射性比活度为39.4Bq/ng。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放化纯度和放射性比活度均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125I-Tyr-PEG-TA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125)I粒子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作用.方法 将4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2组:A组22例(~(125)I粒子植入组)和B组24例(吉西他滨静脉化疗组).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临床受益率、客观肿瘤疗效、安全性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A组为45.5%,B组为8.3%.临床受益率A组为47.1%,B组为25.0%.A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时间为4个月,B组为3个月.两组毒性反应率和并发症率无差异.结论 ~(125)I粒子和吉西他滨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方面均有一定的缓解率,但~(125)I粒子比吉西他滨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125I 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短期疗效评估. 资料与方法 9例中,食管来源肿瘤2例,乳腺来源肿瘤2例,甲状腺来源肿瘤2例,肺来源肿瘤3例.每例颈部转移淋巴结3个以下,最大淋巴结直径1.5~6.5 cm,平均4.2 cm.采用计算机三维肿瘤治疗计划系统(TPS);Philips MX 8000螺旋CT;转盘式全封闭防辐射连击式植入器,18 G粒子植入针.125I 放射粒子半衰期为59.43 d,平均能量27.4 keV,组织穿透1.7 cm,初始能率7 cGy/h,共211粒.CT自C1水平向下扫描至T1水平,层厚5 mm,利用TPS计算布源后,在CT定位下植入 125I 放射粒子.术后2个月复查CT及再次穿刺活检. 结果 治疗后2个月复查CT进行比较,9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无变化(NC)6例,进展(PD)1 例,总有效率为 88.9%;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局部皮肤红肿及破溃1例,经换药后好转;无一例发生血管栓塞.术前与术后2个月行淋巴结活检,病理明确病灶内肿瘤活性降低. 结论 CT定位引导下能够准确地植入 125I 放射粒子并有效地控制肿瘤转移灶的生长,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效果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CT导向下125I粒子联合缓释氟尿嘧啶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老年肺癌的具体护理措施及作用。方法 对53例实施125I粒子联合缓释氟尿嘧啶组织间植入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 为确保穿刺准确及粒子的顺利植入,将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患者,指导其正确的日常活动,53例患者术前均能消除恐惧心理,术中能积极配合,体质恢复较快。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联合缓释氟尿嘧啶组织间植入是一项创伤小、疗效肯定的治疗肺癌的新技术,特别适合体质较弱的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积极主动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62例晚期肝癌经导管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62例晚期肝癌经导管化疗结果,其中经导管肝动脉内单纯注入抗癌药36例,注入碘化油同抗癌药混合乳剂26例,其中6例同时注入明胶海绵碎片。共进行72人次治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存活率得以提高。本文通过具体操作和初步结果总结认为对晚期肝癌采用经导管化疗方法简便、副作用较全身化疗小,痛苦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癌是常几尢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机会。食管支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食管癌造成的食管狭窄的治疗,临床应用表明食管支架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但普通支架对肿瘤本身无任何治疗作用。^125I粒子食管支架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其在扩张食管的同时对肿瘤进行近距离的放射治疗,从而达到解决患者吞咽困难和抑制食管肿瘤的双重目的。现对^125I粒子食管支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区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行介入治疗的65例肝门区肿瘤并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对照组)单纯行胆道支架术;29例(观察组)联合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肝门区肿瘤.结果 2个月后,根据mRECIST标准计算近期有效率,观察组65.5% (PR 19例,CR 0例)明显优于对照组11.1%(PR 4例,CR0例)(P<0.05).支架术后4个月内两组再梗阻率无差异(P>0.5),而4个月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支架平均通畅时间:观察组(8.9±0.7)个月较对照组(6.3±0.5)个月长(P<0.05).中位生存时间:观察组(12.0±1.1)个月较对照组(8.1±0.7)个月延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门区继发肿瘤(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3);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P=0.00)是患者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支架植入术和125I粒子植入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门区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瘤内照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胆道支架组,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各种因素(包括测量的几何位置、不同容器、自屏蔽、容器壁厚等)对125I密封籽源表观活度测量的影响,建立理想的测量条件。方法 将125I密封籽源直立在1ml尖底放免管中,放入CRC-15R活度计的小托盘中进行测量。结果 不同测量条件对125I密封籽源表观活度测量有影响。结论 在最佳测量条件下,测量的125I密封籽源表观活度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确定.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8例患者8个病灶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NC)2例,进展(PD)1例,全组病例随访1年,死亡2例,其余6例存活,最长的生存时间1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