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京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0,4(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年龄为3月~1岁125例脑瘫患儿作为早期干预组 ,95例1岁以上脑瘫患儿为干预组 ,均应用推拿、按摩、功能训练、静滴脑活素等综合治疗。结果 :早期干预组经8个疗程综合治疗后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 ,干预开始的时间愈早 ,效果愈明显。结论 :对脑性瘫痪儿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减少残疾发生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康复与保健相结合工作模式早期干预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的工作模式对促进脑性瘫痪(简称CP)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 康复与儿童保健(简称儿保)相结合,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简称NBNA)、疫苗接种前体检、婴儿抚触等多种形式以便早期发现。结果 (超)早期诊断率比前期明显提高,P<0.05。家长对康复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疗效提高,尤正常化人数增多。结论 康复与保健结合,起到促进脑瘫早期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儿童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史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7):396-398
脑瘫是引起儿童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随着近年来对脑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 ,人们普遍认为早期干预对脑瘫的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对脑瘫儿童实施早期干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就最近几年来早期干预的对象、诊断方法、诊断用语、干预方法及疗效评诂等方面的情况综述如下 :1干预的对象早期干预应该确立适当的范围 ,过度扩大早期干预的范围会增加医疗机构和家长的负担。目前早期干预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脑瘫患儿和有高危因素的婴儿。一般脑瘫患儿在 6个月到 1岁都能做出诊断 ,所以多数学者把 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列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脑性瘫痪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目的 :通过探索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 ,试图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减轻脑瘫的伤残程度。方法 :对 90例平均月龄为 (3 .83± 2 .56)m的可疑脑瘫高危儿及脑瘫患儿 ,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康复评定采用Gesell量表、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及脑瘫功能评定等综合方法。结果 :经过约 2年的康复治疗和追踪观察 ,2 2例治疗前明确诊断脑瘫的患儿 ,68.2 %治愈 ,1 8.2 %临界正常 ,1 3 .6 %异常。可疑脑瘫早期的 68例高危新生儿 ,除 3例失访外 ,65例全部成为正常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等高危新生儿的脑瘫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脑瘫后遗症的发生。脑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脑瘫并非是不可治愈的疾患 相似文献
5.
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和中枢协调障碍(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CCD)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0~9个月的100例脑性竣痪患儿和中枢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干预,采取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合治疗,结果:早期二预的患儿经过3~6个月,平均4个月规范化治疗,总有效率达96%,年龄越小正常化率越高,人:对脑性瘫痪患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正规康复方法可以减少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干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0~12个月的72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采取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早期干预的患儿经过6个疗程的规范化治疗,总有效率90%,且年龄越小有效率越高。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正规化的康复治疗,可以达到大部分治愈,减少残疾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是指出生前到生后 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于生后 6个月诊断为早期诊断 ,如能在生后 3个月内诊断则称为超早期诊断。脑瘫康复治疗是指综合的、协调的应用医学的、社会的、职业的、教育的和其他措施 ,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和训练 ,减轻致残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尽量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能力和智力 ,使他们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能够参与社会活动。1 脑瘫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近 2 0年来…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儿童的早期特殊教育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在进行康复医疗的同时,注重实施特殊教育,其主要为专注力训练、感知觉及认知疏导、言语和语言训练等。在课程设置中融合引导式教育方法、音乐与游戏的配合教学,极大地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早期特殊教育的干预,培养了健全的人格。他们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为复归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12):2306
对0~12个月的72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采取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早期干预的患儿经过6个疗程的规范化治疗,总有效率90%,且年龄越小有效率越高。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正规化的康复治疗,可以达到大部分治愈,减少残疾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康复在于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围生期预防保健水平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难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不断降低,而脑性瘫痪(脑瘫)的发病率则出现了增加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几乎是足月儿的50倍,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中 相似文献
11.
12.
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干预组从新生儿期起干预至12个月。2组早产儿均于3、6、9、12月时分别进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头围),1岁时对2组早产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结果干预组6月、1岁时体格发育快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早产儿1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检查,结果干预组五部分内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干预组无一例发生智力低下,对照组2例发生智力低下。结论给予早产儿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和综合康复治疗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110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55例。分别接受早期干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仅早期干预。对比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智力及运动水平,并观察发育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来说更高,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MDI、PDI水平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来说均显著增高,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精细动作、大运动评分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P<0.05。结论:针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可联合早期干预以及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儿智力及运动水平发育情况,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预后,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家长参与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作用及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40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17.5%,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1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0%,对照组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家长参与治疗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应加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的病因及早期干预康复的效果。对母孕早期感染、早产儿、宫内窘迫等原因导致脑瘫进行论述,从而证明围生期是脑瘫的多发期,其病因是可以预防的,加强围生期保健即可预防脑瘫的发生。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特别是在家长配合下,可以康复小儿脑瘫。 相似文献
19.
20.
李初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2,6(13):1954-1954
目的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对促进脑性瘫痪(简称CP)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康复与儿童保健(简称儿保)相结合,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简称NBNA)、疫苗接种前体检、婴儿抚触等多种形式以便早期发现。结果(超)早期诊断率比前期明显提高,P<0.05。家长对康复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疗效提高,尤正常化人数增多。结论康复与保健结合,起到促进脑瘫早期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