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成人心脏原因瞬间死亡称心脏性猝死.笔者所在科自2001~2007年共有8例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2.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多数学者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义为猝死〔1〕,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6h之内〔2〕。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每年有35~40万人发生猝死,其中心脏性猝死约占75%~80%〔3,4〕。为了探讨心脏性猝死的发病人群、危险因素及预防,作者对一汽厂区2001年至2005年发生的97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9例,女28例。年龄24~81岁,其中45~70岁61例(62·9%),为心脏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97例均…  相似文献   

3.
韩军慧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7):138-13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约1/3的AMI患者是无先兆症状突然发病,2/3患者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前1周内。最常见的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其次是上腹部疼痛,少数患者表现为胸闷憋气、左颈或左肩放射性疼痛麻木、心悸、头晕等。在成人发生的全部猝死中,心脏性猝死占80%以上。因此,学会心脏性猝死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能够起到及时的作用。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所以要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家庭急救的成功率,对有效提高心肌梗死的复苏率帮助极大。  相似文献   

4.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心脏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发生的(一般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以突发性意识丧失为前驱症状的意外性自然死亡。老年人SCD是老年心脏疾病中最重要的临床综合症,也是当代医学高度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心理应激与急性心肌梗塞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探讨马德福,李世明张店钢铁厂医院(255007)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理应激,心脏性猝死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与病人应激情绪相关。现就我院1983年4月~1993年6月诊...  相似文献   

6.
老年心脏性猝死是指平常似乎健康的老年人 ,或明确有心脏病、临床无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突然发生心脏呼吸骤停 ,随即丧失意识 ,临床死亡者。发生时间为即刻至 1h ,最长不超过 6h[1] 。为发现和减少猝死的诱发因素 ,我们对 1970年至 2 0 0 1年间在我院住院病人中发生猝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索老年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及发生规律 ,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1 老年心脏性猝死的病因造成老年心脏性猝死最多见于冠心病患者 ,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2 ] ,引起老年心脏性猝死有多种病因 ,现…  相似文献   

7.
林昕  宋涛 《农垦医学》2005,27(1):77-78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急性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我院自1999年~2003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近3000例中,出现2例猝死,由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源性猝死较少见。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脏性猝死 (SCD)是指心脏原因所致的未预料的突然死亡。冠心病是SCD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心肌缺血基础上发生室速、室颤是SCD的发病机制。其他几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引起。现对我院 9年来抢救的 5 7例心脏性猝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以提高对猝死的救治水平 ,降低死亡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7例心脏性猝死中男 47例 ,女 10例。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78岁 ,以 2 0~ 5 8岁最多 (占 5 5 6 % ) ,平均年龄 48岁。心脏性猝死诊断标准与病因分布 :美国国家心肺与血液学会定义〔1〕,因心脏原因或机制在急性发作2 4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 12 0例心脏性猝死者的性别、年龄、死因、诱因及心脏大体测量。结果 心脏性猝死者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 7 5∶1,高发年龄段在 4 1~ 6 0岁 ;冠心病猝死者发生率居首位 ,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脂肪心次之 ;猝死诱因以撕打损伤、争吵、情绪缴动多见 ;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脏普遍肥大。结论 本次统计结果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血管原因引起的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又称心脏性猝死。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3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提高其预防和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本钢总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为40~50岁者  相似文献   

11.
浅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浅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和几种预测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2007年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心脏性猝死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心脏性猝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男40例,女10例,男∶女为4∶1。2)心脏性猝死往往有心绞痛(34例)心悸、气短(21例)等先兆症状和精神因素(40例)饱餐(12例),用力大便(7例)等诱因。3)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为:室早34例,室速13例,QTC≥440ms17例,室内传导阻滞19例,房室传导阻滞23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作为临床工作者及早地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猝死绝大多数由心脏原因引起,极少数因脑部疾病导致。本文所涉及的均为心原性猝死,它是指症状急性发作后1h内死亡,尽管可能有原发心脏病,但死亡的时限性和形式仍出乎意料。总结我院近年来成功救治9例心原性猝死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医学综述》2013,19(4):659-661
心脏性猝死是目前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很多,主要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由于不能确切认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预防和治疗心脏性猝死。近年来,发现microRNA(miRNA)在心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miRNA在心律失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l小时死亡者为猝死,也有人规定为6小时或24小时.也有把原发性心跳骤停者不进行复苏或复苏后未成活者也归类为猝死.现将我院1999年~2004年间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2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纯 《医学新知杂志》2002,12(4):170-172
1  定义心脏性猝死 (suddencardiacdeath ,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而引起的突发性自然死亡 ,从先兆症状到出现生物学死亡发生在 1h以内。猝死发生前可以有或没有心脏病表现 ,特征是其发生不可预测、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地点不可预知。心脏性猝死定义中最关键的词是“自然性”、“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由于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 ,临床医生、流行病学家、病理学家们对猝死的定义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疾病认识和进行有效地防治。从临床角度讲 ,心脏性猝死经历 4个阶段 ,即先兆症状、起病、心脏骤…  相似文献   

16.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存在或不存在心脏疾病的人,在起病1h内由于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意外死亡.心脏骤停(SCA)为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2012年1月~20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造成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对策。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的52例猝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疾病情况、猝死的诱发因素、季节特征及时间段等。结果合并病更以造成患者心脏性猝死,且其具有一定季节和时间段特征。结论在预防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方面,我们可以从避免诱发因素、治疗合并症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进行临床与社区早期干预对减少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1991年1月~2010年12月,山东省滕南矿区心脏性猝死的病例580例,研究总结矿区猝死人群的分布特点、诱因、猝死时间、原发疾病、抢救时间、抢救结果.1991年1月~2000年12月与2001年1月~2010年12月统计数字对照,筛选高危患者;2001年1月~2010年12月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进行临床与社区早期干预.结果 2001年1月~2010年12月,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进行临床与社区早期干预,高危患者年龄明显延长,院内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进行临床与社区早期干预,促进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进,可以减少死亡率,明显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与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的病因、诱因和临床特点,以预防和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方法]对34例心脏性猝死病例病因诱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心脏性猝死患者中,50~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53%为冠心病患者,44%患者有情绪不稳。[结论]及早并长期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有望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