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爱云  毛银珍 《现代医院》2006,6(1):100-101
变构型护士角色人格是具有护士地位的人所具备的,可随病人和职业的需要改变人格构型且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角色行为的特定的心理倾向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护士职业紧张反应(VS)与职业任务(ORQ)、应对资源(PRQ)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探讨影响重庆市护士VS的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重庆市74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①与成渝两地技术人员常模(17.36±5.06)比较,重庆市护理人员的VS(18.89±4.53)明显高于常模(P<0.01).②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医院性质、是否为独生子女护士的V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vs得分与ORQ各子项均呈正相关(P<0.01),与个体PRQ中的理性处事(RC)、社会支持(SS)呈负相关(P<0.01),与世故性(N)、恃强性(E)、忧虑性(O)、紧张性(Q4)人格特征呈正相关(P<0.01),与敢为性(H)、实验性(Q1)、自律性(Q3)、有恒性(G)、敏感性(I)、独立性(Q2)人格特征呈负相关(P<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性质、工龄、任务不适(RI)、任务模糊(RA)、任务冲突(RB)、责任感(R)、工作环境(PE)、休闲娱乐(RE)、RC、N、Q2、Q3影响护士VS得分,对护士的VS具有预测力.结论 护士的VS与ORQ、PRQ及人格特征有关.建议开设相应的护理教育项目,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及业务技能;明确护士的工作职责,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护士职业角色人格的培养以缓解护士VS.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的关系。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2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离职倾向问卷等工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受访者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Maslach常模(P均<0.05),精神质与去人格化、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量表以及离职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以及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掩饰性与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离职倾向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韩方侠  刘静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65-166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每日面对日常超负荷的工作量。经常面对身心失衡和求医心切的患者某些冲动性言行的冲激,常常欲冲动又因职业需要而将其压抑。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身心健康的不良状态。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提出了一个“心身耗竭综合症”的概念,简称BS(burn out syndrome),并对BS作了下述解释:它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习护士职业获益感、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实习的实习护士61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268名,2018年342名,调查所有实习护士的职业获益感、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年限实习护士的职业获益感、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限实习护士的精神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掩饰性等人格特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18例实习护士中,Pearson分析显示实习护士的职业获益感、自我效能感评分与精神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掩饰性成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实习护士职业获益感、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有显著相关性,可共同影响实习护士的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浅谈培养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通过对病人健康教育,拓宽护士专科护理理论的知识面 要想做好健康教育,护士只有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和其相关的知识,才能达到对病人健康教育的目的。健康教育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专业护士在病人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病人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病理、生理、用药、饮食、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相关检查、处置的注意事项,以及康复保健知识,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  相似文献   

7.
8.
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接诊与接待的都是紧急危重病人和身心急躁的家属。培养急诊科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状况及人格特征,为有效开展护士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S、SDS和EPQ量表对11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①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水平均高于全国常模。②精神科护士内外倾(E)、精神质(P)分值均高于常模(P<0.05),神经质(N)低于常模(P<0.05)。③焦虑情绪回归方程Y=1.314XP+0.857XN+26.311,表明P、N对焦虑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抑郁情绪回归方程Y=1.833XP+0.952XN-0.470XE+32.390,表明P、N对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E对抑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压力对健康的影响是双向性的,既可有利于健康,又可有害于健康。当个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工作压力源时,长期的压力会影响自己,容易产生疲惫、厌恶感。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由于工作特点,医患、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难免会出现障碍、不和谐现象。护十是医院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是一种专业技术要求高、体力及脑力并重的劳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坚韧性人格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制订相关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HRH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湖南某市4家综合医院的70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坚韧性人格的3个因子:控制、承诺、挑战,与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均显著相关,且前者对后者有预测作用。结论护士坚韧性人格对其社会支持有一定的影响,护理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职业暴露风险因素,防范或减少感染性、损伤性疾病发生.方法:分析职业暴露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防护策略.结果:规范防护降低了因职业暴露导致的感染性、损伤性疾病发生率.结论:通过有效的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及正确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意外伤害发生,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护患纠纷间的关系,探讨维护护士心理健康、减少护患纠纷的策略.方法调查所采用的是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有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护士的亚健康状态和护患纠纷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护士的心理健康和护患纠纷呈正比例关系.结论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护士不良心理状态是导致护患纠纷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护护士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15.
孙月 《工企医刊》2010,23(1):91-92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越来越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特别是在我们的身体不适时更加希望能得到高水平的医疗照护。护理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已基本能满足现代临床护理的需求。现各医疗机构将“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病人满意度”作为工作的目标,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以人为本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索现代护士理想形象,方法:通过问卷对病人和在校护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人和在校护生对现代理想护士形象的认识确实存在一些差异,,讨论:(1)护理教学仍需祛除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2)努力拓展护理专业范畴,以使病人正确认识护理专业。  相似文献   

18.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及与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对2003年7月~11月在3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实习的护生及临床部分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护生在临床各种操作过程中戴手套、口罩、洗手等安全保护意识差(做得好的仅有78.3%), 本科护生与大专、中专护生相比安全保护意识更差(如手上有伤口时戴手套情况,中专69.0%,大专60.0%,本科38.3%); 在有危害性的操作中戴防护性手套和口罩方面临床护士不如护生(如在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操作时,每次都戴防护性手套的实习护生占46%,临床护士占27.8%)。提示,应加强对本科护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同时更应该改变教学实习医院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需要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礼仪修养。  相似文献   

20.
杨莉 《健康大视野》2007,15(2):109-109
护士的语言艺术,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针对着特定的对象,所以需要特定的谈话技艺,特定的言语原则,它是护患之间沟通心灵的纽带,交往的桥梁。一个合格的护士,必须很好的掌握语言的技艺和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