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摘要 背景:近年来,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已在口腔组织缺损修复中广泛应用,但有关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研究较少。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及生物安全性。 方法:选择口腔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遗留的黏膜及部分软组织缺损患者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45(20~70)岁;其中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29例。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观察生物膜成活情况,颜色、质地,比较组织补片修复无硬组织支撑部位(颊、舌、口底)和有硬组织支撑部位(牙龈、硬腭)的收缩率。 结果与结论:71例补片完全成活,未发生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植入后2周补片成活面积为(98.20±5.20)%,植入后3个月,补片颜色已与周围黏膜相近,大部分患者诉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植入后6个月补片植入区成功完成了细胞的爬行代替和血管化,生长稳定,无进一步收缩,弹性良好,患者感觉趋于正常。生物膜收缩发生在植入后2周~1个月,植入后3个月后基本稳定,术区组织形态与正常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硬组织支撑部位(颊、舌、口底)的收缩率较硬组织支撑部位(牙龈、硬腭)收缩率大。说明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来源广泛、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起到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生成的作用,可作为口腔黏膜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移植;补片;牙周与口腔组织再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摘要 背景:前期大量研究证实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强的耐腐蚀性,β钛合金以其高机械强度、低弹性模量,使其成为目前最具有吸引力的金属生物医学应用材料。 目的:评价两种新型β型钛合金材料TLE(Ti-(3~6)Zr-(2~4)Mo-(24~27)Nb),TLM2(Ti-(1.5~4.5) Zr-(0.5~5.5) Sn-(1.5~4.4)Mo-(23. 5~26. 5)Nb)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皮下植入组和肌肉植入组。将2种新型钛合金TLE、TLM2加工成圆柱形实验试件,分别植入家兔大腿皮下和背侧肌肉内。对照材料(Ti-6Al-4V)同法植入同一动物的对侧相同部位。 依据GB/T16886.6-1997标准,在1,2,6,12,24周取标本大体观察纤维包膜的形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皮下和肌肉组试件与周围组织界面反应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植入2,6,12,24周后,试件周围均形成了血管化的包膜,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包膜逐渐变薄、透明度增高,包膜内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肌肉植入组包膜厚度在6,12周时比皮下植入组薄,炎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类炎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12周后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变少,24周时均未见中性粒细胞。说明TLE,TLM 2新型医用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β型钛合金;植入试验;材料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4  相似文献   

3.
以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检测碳化硅种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陶瓷材料替代金属材料成为种植体核心材料。以口腔黏膜刺激试验作为二级试验,观察碳化硅种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实验于2007-03/06在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家兔25只,双侧颊黏膜无病变。将碳化硅种植材料制成直径为5 mm,厚度为1 mm圆片,阴性对照为牙胶材料,阳性对照为工业用聚氯乙烯。用医用无创伤缝合线将试件固定于家兔口腔双侧颊黏膜上,一侧为阳性对照物,另一侧为碳化硅试件和阴性对照物。术后2周观察动物有无全身不良反应,另外每日观察圆片接触局部的黏膜反应,有无色泽异常、充血、糜烂、渗出等异常现象。2周后麻醉后处死动物,取与试件直接接触部位颊黏膜全层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组织学改变。 结果:纳入动物2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碳化硅试样圆片固定良好,局部黏膜表面完整清晰,无异常反应如充血、出血、糜烂、溃疡等,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异;阳性对照工业用聚氯乙烯圆片与家兔的颊黏膜表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充血、水肿。②组织学观察:碳化硅试件组和阴性对照组的黏膜被覆复层鳞状上皮,表面角化,未见上皮钉突伸长、黏膜表面过度角化、棘层增生等异常变化,基底膜完整,下方毛囊丰富,固有层纤维细胞组织致密,未见炎细胞,黏膜下层肌肉丰富。阳性对照组被覆复层鳞状上皮,紧接基底膜区可见炎细胞散在浸润,肌纤维旁、腺体内均可见炎细胞散在浸润,中性粒细胞为主、少量嗜酸细胞浆细胞,腺胞萎缩消失,导管增生扩张,局部中性粒细胞灶性浸润,血管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毛囊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包绕浸润。 结论:碳化硅种植材料对实验动物颊黏膜无不良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背景:同种异体冻干骨是良好的骨移植材料,但在制备过程,其天然活性成分有所丢失或部分失活,成骨活性下降。努力改善冻干骨成骨活性,希望研制出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材料运用于临床。 目的:观察掺锶冻干骨植入大鼠体内的生物学活性。 方法:按照标准的冻干骨加工程序制备大鼠股骨髁冻干骨材料,采用氯化锶溶液浸泡方法制备掺锶冻干骨。将27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SD大鼠钝性分离肌肉,造成股部肌袋,双侧均行手术。植入掺锶冻干骨作为实验组,同法植入未掺锶的普通冻干骨作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双侧均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处死各组动物3只,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并依据炎性浸润及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组织学评分。 结果与结论:采用氯化锶溶液浸泡方法制作掺锶冻干骨,锶相对钙元素掺入摩尔浓度为4.2%时在骨质内层锶元素浓度分布比较均匀。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材料周围均可见炎性细胞、肉芽组织和血管生成,并随着时间推移,炎性浸润程度明显降低,而周围纤维组织包绕增加。空白对照组炎性浸润程度轻,少量组织纤维化。实验组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炎性浸润程度及组织纤维化程度组织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通过温和的锶-钙离子交换方法可以在冻干骨中有效的掺入锶元素,获得一种掺锶冻干骨材料;该掺锶冻干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与普通冻干骨比较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冻干骨;锶元素;制备;体内植入;大鼠;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15  相似文献   

5.
背景:聚醚酮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后其模量、力学强度下降严重,不能为骨骼生长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目的: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作为全髋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以MTT法、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浸提液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将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接骨板植入兔体内,观察骨板周围包膜形成情况和一般组织情况;对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试件行应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大于75%,溶血率小于5%,说明其血液相容性较好;植入兔肌肉内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早期有少量淋巴细胞聚集,植入体为纤维组织包裹,随着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纤维包膜逐渐稳定,周围肌肉组织始终保持正常结构,表明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无任何毒性,组织相容性好。应力测试显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符合人体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强度需要。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关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多局限于神经细胞的体外实验,而壳聚糖在神经系统体内尤其是在脊髓局部的相容性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壳聚糖在大鼠脊髓组织内的降解率及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07在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 材料:健康成年SD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壳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 方法:在壳聚糖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分别植入壳聚糖膜和医用丝线。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2,4周测定壳聚糖膜质量,计算降解率;观察2组大鼠植入区局部炎细胞数量变化,评估生物相容性。 结果:壳聚糖可在大鼠体内逐渐降解,术后1,2,4周降解率分别为14.8%,18.9%,25.0%。壳聚糖植入局部炎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 < 0.05),但同属异物炎症反应, 并无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壳聚糖膜易于降解并与脊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可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背景:硅橡胶做为人工肛门括约肌制作材料有其优点,但材料本身强度不足导致括约肌破裂的缺陷已经阻碍了人工括约肌的应用,所以选择新的制作人工肛门括约肌材料是研究的方向之一。 目的:比较聚醚型聚氨酯和硅橡胶人工肛门括约肌制作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8-04/07在南方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硅胶组,聚氨酯组,每组5只。 方法:每只兔子背部做3个切口,硅胶组植入医用硅胶,聚氨酯组植入医用聚氨酯,对照组切开皮肤后立即缝合,不做其他处理。植入后1,4,8周,每个时间点从动物背部选择一个切口,实验组切取包裹材料的皮下组织,对照组切取切口处皮下组织。 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切口大体表现。②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毛细血管密度。 结果:第1,4,8周硅胶组和聚氨酯组相比,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第4周时硅胶组的毛细血管数高于聚氨酯组(P < 0.05)。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低于硅胶组和聚氨酯组(P < 0.05),最大值出现在植入后第1周。 结论:硅胶和聚氨酯的组织相容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背景: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是一种天然的细胞外基质生物材料,主要由Ⅰ、Ⅲ型纤维胶原蛋白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目的:脱细胞猪膀胱组织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学评价。 方法:取适量健康猪膀胱置于PBS 和叠氮钠的混合溶液,浸泡过夜,刮去膀胱黏膜层。用低渗、-80 ℃反复冻融、DNase和RNase混合液消化和NaOH裂解连续方法制备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通过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特征、DNA残留、细胞毒性、细胞黏附效果及皮下炎症反应等来综合评价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正常猪的膀胱经改进的脱细胞方法处理后,绝大部分细胞组分被去处,细胞外基质结构保持完好。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细胞毒性为1级,DNA提取结果中未见有DNA残留,细胞黏附结果显示猪平滑肌细胞能在脱细胞支架上较好的贴附生长,SD大鼠皮下植入试验显示无明显的炎症反应。结果证实所制备的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结构保存完好,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能成为组织工程修复的替代材料。 关键词: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膀胱;猪;细胞毒性;DNA残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09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的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本身无血管结构,植入体内后面临血管化不足的问题。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分离培养兔内皮祖细胞,种植于兔膀胱细胞外基质上与其复合培养。将复合生长材料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兔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膀胱细胞外基质表面正常黏附、生长、增殖,细胞形态良好。内皮祖细胞-膀胱细胞外基质植入兔体内后1周时,可见材料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粘连严重,出血较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松散。植入后8周时可见材料已降解成碎细丝状,与周围组织融合生长在一起,但质地略脆,易出血;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并且有新生血管长入其中。结果表明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培养物与体内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的牙种植体材料种类繁多,各有其优缺点,哪种材料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呢? 目的:综述不同口腔种植材料的研究进展,评价其种植后与宿主的相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01/2011-03关于口腔种植材料应用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口腔种植体;牙种植体;合金;陶瓷;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或“dental implant;polymer alloy composite material;ceramic/aluminum allo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不同口腔种植材料的应用特点及安全性相关文章。初检得到12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合金、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及纳米材料在口腔种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想口腔植入材料的选择,需要对其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生物学形态、与周围组织的结合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对细胞、组织等应无毒性、无刺激性、无致畸致突变性,同时与骨组织之间应形成骨性结合,具有良好的骨引导或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如何解决工程化器官植入体内时快速血管化问题是组织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 目的:比较大网膜与颈部皮下两种方法包埋促进组织工程支架材料DegraPol血管化的差异,为工程化组织体内快速再血管化寻找有效方法。 方法:应用解剖学中的血管铸型技术,比较DegraPol支架置入大鼠颈部皮下和腹部大网膜包埋新生血管形成的不同。 结果与结论:DegraPol支架外部发现大网膜包埋组比颈部皮下包埋组有更多的蓝色显影微细血管环绕,在微孔支架内部,也有相对丰富的新生血管形成。颈部皮下包埋组在微孔支架内部未发现新生血管形成。大网膜包埋组再血管化程度高于颈部皮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大网膜包埋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建立,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组织再血管化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牙种植体材料主要分为:钛及其合金、生物活性陶瓷、碳和高分子材料。文章从这几种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入手,介绍了这几种材料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种植体表面形态、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证实了种植体表面的涂层、种植体的生物力学对种植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Chronically implanted recording electrode arrays linked to prosthetics have the potential to make positive impacts o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ull or partial paralysis. Such arrays are implanted into the patient's cortical tissue and record extracellular potentials from nearby neurons, allowing the information encoded by the neuronal discharges to control external devices. While such systems perform well during acute recordings, they often fail to function reliably in clinically relevant chronic settings.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 major failure mode of electrode arrays is the brain tissue reaction against these implants, making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implanted electrodes a primary concern in device design.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biological components and time course of the acute and chronic tissue reaction in brain tissue, analyses the brain tissue response of current electrode systems, and comments on the various material science and bioactive strategies undertaken by electrode designers to enhance electrod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背景:已有大量的临床和体外实验研究表明,低温热解各向同性碳具有优良的生物学性能,但作为人工关节假体涂层,置入髋关节内的研究还鲜见报道,其在人工半髋关节假体置换中的生物学性能还没有得到验证。 目的:通过动物假体置入实验,观察经低温热解各向同性碳(含硅)喷涂后碳质股骨头假体的组织相容性及表面摩擦磨损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体内进行碳质人工半髋关节替换,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0/2009-04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碳质人工半髋关节由吉林市中心医院提供。股骨头以碳石墨材料为基体,沉积含硅的低温热解各向同性碳为涂层。 方法:对1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右侧半髋关节置换术,置入碳质股骨头假体。按照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术后6周组4只,术后11周组6只,术后21周组6只,其中21周组从18周开始在动物实验中心草坪上进行诱导性运动,2 h/d。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大体、X射线片、组织切片观察假体置入后的组织相容性及界面摩擦磨损现象。 结果:碳质股骨头假体在动物体内无毒副作用,无明显炎症反应和异物反应,在碳质假体周围发现有新生软骨组织,运动实验后碳质股骨头表面没有明显磨损和碳颗粒游离现象。 结论:涂膜碳质材料作为人工股骨头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特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人工假体材料。 关键词:碳质股骨头;人工髋关节;生物相容性;新生软骨;磨损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参与生物材料异位诱导成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体内骨组织工程是在骨或非骨部位植入具有骨诱导活性的生物材料,利用机体作为生物反应器去构建组织工程骨,以修复骨缺损。骨移植物所具备的优良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为骨移植开辟新的治疗途径。然而,其相关干细胞来源尚不清楚。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是否参与生物材料的异位诱导成骨。 方法:分离纯化雄性beagle犬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雌性beagle犬体内,建立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期将双相钙磷陶瓷植入受体犬竖脊肌内。6周后,获取骨构建物标本,利用原位荧光杂交技术对骨移植物Y染色体进行示踪。 结果与结论:原位荧光杂交结果显示Y染色体在骨构建物中有荧光信号表达,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募集到异位生物材料处,形成骨组织。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生物材料异位诱导成骨,是生物材料异位诱导成骨干细胞来源之一。 关键词:双相钙磷陶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05  相似文献   

16.
背景: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多糖,可单独或者与其他材料复合制作敷料、药物、基因载体、生物涂层、组织工程支架、传感器膜材料等。 目的:了解壳聚糖作为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膜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并与Nafion膜进行对比。 方法:制备壳聚糖膜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比较壳聚糖膜皮下植入与肌肉植入、Nafion膜肌肉植入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膜的厚度、溶胀率、表观密度等理化参数可以通过浓度、铸膜液体积来控制;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63 d皮下植入的降解率为(17.0±9.9)%,说明壳聚糖的体内降解速度较慢。壳聚糖膜皮下植入引起的炎症反应较肌肉植入重,63 d后形成的纤维包膜比肌肉植入要厚(P < 0.05);肌肉植入Nafion与壳聚糖膜引起材料周围纤维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者均在15 d以后趋于稳定。证明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与Nafion膜均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最佳移植部位的选择对于保证卵巢的存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目的:比较小鼠卵巢器官不同移植部位自体移植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观察,于2008-09/11在宁夏医科大学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健康ICR品系雌性小白鼠60只,按照不同的移植部位随机分为对照组、自体肾被膜下、颈部皮下、腹腔内及下肢根部肌肉内移植组,12只/组。 方法:①对照组:新鲜取卵巢后立刻固定。各移植组在切除双侧卵巢后,立即进行自体异位移植。②肾被膜移植组:在肋脊角处逐层切开两侧的皮肤和肌肉,充分暴露小鼠双侧肾脏,用显微手术镊将完整卵巢由肾被膜切口移入肾脏下端。③颈部皮下移植组:在颈部双侧靠近颈动脉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用缝线将附近结缔组织缝成荷包,将完整卵巢植入荷包内并缝合。④腹腔移植组:将卵巢移植于腹腔子宫角系膜处。⑤下肢根部肌肉组织移植组:移植前4 d分别在小鼠左右下肢根部作一切口,用小弯钳在肌层内进行钝性分离制备一创面后,缝合切口。4 d后进行自体卵巢移植时,将卵巢组织移进肌层预制的创面内,缝合切口。 主要观察指标:于移植后48,168 h取移植卵巢进行组织学和血供重建分析。 结果:移植48 h后,肾被膜下移植组卵巢与移植部位重建血供,而下肢根部肌肉移植组无血供建立;移植168 h,腹腔移植组的卵泡计数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下肢根部肌肉移植组卵泡结构正常,但数目较肾被膜移植组及颈部移植组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肾被膜下移植组和颈部皮下移植组存活的卵巢器官内均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形态正常,与对照组相近。 结论:卵巢组织的肾被膜下及颈部皮下移植较腹腔及下肢肌肉移植更易重建血供并利于卵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背景:置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通过定期向扩张囊内注入生理盐水使其不断扩张,可获得“额外”皮肤软组织。 目的:对传统皮肤扩张器进行改造并应用于构建自体复合皮。 方法:将传统单注射壶皮肤扩张器改造成双注射壶,原有的注射壶通向扩张囊内,添置的注射壶通向囊外,扩张囊容量10 mL。将改造后的扩张器埋植于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背部皮下,扩张器埋置2周后,经注射壶注入原代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即种植于扩张囊和纤维包囊的腔隙内。 结果与结论:新西兰大耳白兔完全存活,扩张器未出现破损渗漏,伤口均愈合,无排异反应。注入表皮细胞种植1周后,纤维包囊表面可见较多的上皮细胞岛,但未形成完整的细胞层;2周后的纤维包囊表面可见完整的类似于假复层鳞状上皮的细胞层,两者结合紧密。提示经改造的新型皮肤扩张器用于体内构建自体复合皮是可行的,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理想的修复材料是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具有成骨能力。任何一种生物材料必须具备使用安全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是生物材料获准临床使用的前提。 目的:探讨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TiO2-Ag-nHA/PA66)骨修复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重复测量设计,于2008-07/2009-07在重庆医科大学完成。 材料:清洁级3周龄昆明小鼠40只,同窝同系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粉末状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10 g,直径5 mm×长度25 mm和直径3 mm×长度5 mm的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各32根,由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提供。 方法: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粉末状复合材料制备材料浸提液,将浸提液注入实验组小鼠腹腔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②肌内埋植实验:16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兔左、右竖脊肌各植入2根直径5 mm×长度25 mm复合材料,对照组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植入任何材料。③骨内埋植试验:取剩余16只兔,每只兔左、右外上髁各植入1根直径3 mm×长度5 mm柱状复合材料。④溶血试验:取抗凝兔血8 mL,分别加入复合材料粉末0.1,0.15,0.2 g。 主要观察指标:TiO2-Ag-nHA/PA66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结果: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小鼠活动及进食良好,呼吸正常,无瘫痪、惊厥及死亡发生,小鼠体质量稳定。肌内埋植试验和骨内埋植试验结果显示,植入前及植入后4 d,1周,2周,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及白细胞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 > 0.05),且实验组内各时相点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 > 0.05)。肌内埋植中,实验组的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材料周围炎性演变转归与对照组基本相似;骨内埋植中,实验组的组织切片示围绕材料出现新骨。溶血试验结果显示,3种浓度梯度的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其溶血率均未超过5%,达到标准要求。 结论: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 关键词: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材料;生物相容性;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05  相似文献   

20.
背景:椎间盘组织的骨化机制及脊柱韧带、纤维组织的骨化演变过程尚不清楚。 目的:实验拟观察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在骨融合过程中的成骨潜能。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健康实验山羊10只,雄性6只,雌性4只。羊用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由常州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参照羊的颈椎仿人用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定制。 方法:实验山羊按常规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施术,随机取颈2~6椎间隙中相邻的2个间隙,每个间隙各置入2枚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共4枚。3枚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中的填充组织分别为:单纯松质骨,松质骨+纤维环,纤维环。1枚不充填任何组织作为空白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12周分别拍摄山羊颈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颈椎CT平扫观察植入物在位及融合情况。组织学观察各组植骨融合情况及局部组织反应。 结果:①X射线平片及CT显示实验山羊内植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在位,无松动、移位、脱落。山羊内植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与椎体的骨-金属界面周围有骨组织生长,与椎体终板接触部位有成骨现象,骨桥形成。②单纯松质骨组新生软骨、骨小梁存在,原植入骨坏死;松质骨+纤维环组纤维组织有坏死、原骨小梁、纤维环周围新生骨存在,新生软骨堆积;纤维环组术后6周纤维组织内有纤维软骨存在,12周新生软骨存在;空白组对照组术后6周组织学观察无阳性染色结果,12周有少量新生软骨。 结论: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的成骨形式可能是成纤维细胞的软骨化骨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