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不良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电脑、游戏机的普及 ,儿童视力发育不良情况不断加重 ,为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情况及影响因素 ,我们进行了本调查。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滨州市 6所幼儿园 31 0名学龄前儿童。男 1 5 7名 ,女 1 5 3名 ,平均年龄 ( 4 .5± 2 )岁。1 .2 方法1 .2 .1 视力调查 :采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标准化的 STYCAR字母匹配的视力检测卡片。小儿任一眼不能匹配字母 6/4T.V者为异常 ,任一眼不能匹配最小的 2个字母 6/3H.O者为可疑 ,任一眼能匹配所有字母及最小的字母者为正常。1 .2 .2 影响因素调查 :由家长填写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咸宁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98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用标准化的STYCAR字母匹配的视力检测卡片检测视力,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视力异常检出率为26.03%,其中男童为26.75%,女童为25.2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56,P>0.05)。视力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x2=114.10,P<0.001)。胎龄短、出生体重低、户外活动时间少、近距离看电视、每天看电视时间长是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并分析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视力不良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9-11月对济宁市任城区3所幼儿园63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使用伟伦双目屈光筛查仪进行屈光状态(非睫状肌麻痹下)检查,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总体检出率为14.55%,其中散光检出率为12.2%,近视检出率为0.3%,远视检出率为2.0%。不同性别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P=0.313)。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5,P=0.043),5岁以上组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较高(18.3%),城市户籍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高于农村户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7,P=0.023)。儿童看电视、用手机/平板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不正的关联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较高,屈光异常以散光为主。学校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监测,父母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用眼卫生,以促进儿童视力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韶关市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的发病率以及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视力健康发育。方法随机选择韶关市区的20家托幼机构的1 265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ure 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视力筛查,向视力异常儿童家长及同比例视力正常儿童家长发放《儿童视力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查了1 265名学龄前儿童,发现异常人数261名(20.63%)。3~、4~、5~、6~7岁四个年龄组的异常率分别为19.86%,18.39%、19.21%、26.09%。调查男性学龄前儿童652人,异常率22.59%,女性学龄前儿童613人,异常率18.59%。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率与其看电视时间、看电视距离、玩电子产品时间、挑食偏食、家庭采光、父母视力异常、每日户外运动时间、父母是否掌握眼睛保健知识、不良用眼习惯等日常生活有关(P0.05)。结论韶关市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受到多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应引起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5.
蒋汝刚  林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09-2110
目的:了解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98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用标准化的STYCAR字母匹配的视力检测卡片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检出率为2.90%,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矫治屈光异常,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发育及视力发育异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500名学龄前(3~6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和视力检查,记录远视、近视、散光及视力异常的检出率;收集其中300名儿童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家庭因素(父母视力异常家族史、婴儿早产史)、用眼情况(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晚睡眠时间、每日电子产品用眼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统计学差异指标进行处理,分析儿童屈光异常和视力异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500名儿童中屈光异常的检出率为13.80%、视力异常的检出率为10.80%,男孩和女孩屈光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4.40%及13.17%、视力异常的检出率为11.67%,9.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岁、4~<5岁、5~6岁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8.13%、14.97%及8.02%,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6.96%、8.38%及6.7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岁、家族史、早产、户外活动时间>4 h、近距离用眼时间>6 h...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2006年6~7月对临安市126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市区入幼体检儿童共1267名(2534眼),年龄3~6岁,3~岁组894人,4~岁组255人,5~6岁组118人,能正确理解、配合检查. 1.2 方法 4~6岁组儿童采用带灯箱标准对数视力表,视力表1.0行高度与被检儿童双眼等高.先右眼后左眼.3~岁组儿童采用带灯箱标准对数视力表122人(244眼)、幼儿手形视力表483人(966眼),儿童匹配视力测定卡289人(578眼). 1.3 视力低常标准标准对数视力表或幼儿手形视力表:3~岁组以一眼视力<0.6为低常;4~6岁组儿童以一眼视力<0.8为低常;儿童匹配视力测定卡以不能看清最小字母为低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3所幼儿园3908名学龄前儿童,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查,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柱径屈光异常检出率为35.2%,男34.8%,女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92,P0.05);球径屈光异常检出率31.5%,男29.6%,女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960,P0.01)。柱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字2=15.069,P0.01);球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柱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有关,球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母亲视力、平时看电视离电视距离、电视尺寸有关。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发现潜在的问题,可以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方法选择合肥市10家托幼机构的3 6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伟伦视力筛选仪进行眼屈光度的检查,完成视力异常影响因素调查表的填写。结果完成视力筛查和调查问卷的学龄前儿童共计3 428例,应答率95.2%。发生视力异常的学龄前儿童共928例(27.1%),视力异常的发生率没有性别和年龄差异;散光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近视和远视。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因素包括儿童出生时体重、生活采光条件、户外活动和近距离用眼时间。结论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出生时体重、生活采光、户外活动和近距离用眼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王小红  毋立新  王佳欢  赵晔  颉延卓 《海南医学》2020,31(16):2159-2161
目的了解宝鸡市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和屈光状态。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宝鸡市50所幼儿园抽取共9 465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裸眼视力和屈光筛。结果 9465名学龄前儿童均完成视力和屈光度测试,其中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3.00%(1 230/9 465),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4.33%(1 356/9 465),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检出率左右眼、男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屈光异常以远视、散光、远视+散光为主,远视、远视+散光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近视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异常儿童中屈光状态以远、散光、远视+散光为主,随年龄增长,远视发生率逐渐下降,近视发生率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鸡市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随着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视力异常儿童屈光状态以远视、散光和远视+散光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远视检出率逐渐降低,近视检出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幼儿视力发育现状,寻找幼儿视力低常形成的原固.方法:通过对309名24月~66月幼儿,采用常规视力检查方法及对其双亲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幼儿视力低常检出率为24.6%,并随月龄增长逐渐提高.幼儿视力发育还受父母学历、职业、围产期情况、喜欢甜食程度,家长对幼儿视力知识了解程度等诸因素的影响.结论:幼儿的视力有一发育过程,视力低常普遍存在,在学龄前采取综合措施.有助于幼儿视力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1例外伤性眼内炎患儿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药的方法,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儿均有效地控制了感染,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为85.7%,眼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外伤性眼内炎应强调早期治疗,采用此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216例(366眼)弱视儿童常规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散瞳检影验光配镜,根据弱视性质及年龄制定传统遮盖、视觉刺激训练、精细目力训练、融合立体视觉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案,采用全国儿童弱视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综合治疗的疗效性.结果:216例366只眼中,痊愈227只眼占...  相似文献   

14.
吴志勇 《四川医学》2011,32(6):870-871
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的特点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方法针对收治的127例儿童眼外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127例,视力提高109例。结论儿童眼外伤伤情重,对视力的损害大,及时救治能不同程度地挽救视功能。加强家庭和社会安全宣传教育是预防儿童眼外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农村家庭寄养儿童与福利院儿童适应行为的差异。方法农村家庭寄养儿童22名,福利院集中供养儿童26名,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农村家庭寄养儿童总的适应行为水平ADQ为86.77,属正常范围,福利院儿童ADQ为80.23,在边界范围。三种功能因子进行比较,认知功能因子有显著性差异,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功能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寄养方式对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可能有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敏敏  黄珏 《中国病案》2012,(10):75-7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对儿童用眼保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常规体检健康儿童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眼保健早期干预护理措施。半年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用眼行为及干预前后视力异常出现率的差异。结果干预护理后,两组患儿每天用眼行为和视力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的用眼保健进行合理有效的早期干预护理,有利于纠正患儿不健康的用眼行为,促进患儿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17.
退赤胶囊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退赤胶囊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干眼症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退赤胶囊,1次3~4粒,1天3次,口服。对照组予VitB2,1次5~10mg,1天3次,口服;珍珠明目滴眼液,1天3—4次。两组均7天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0.9%,对照组显效率80.6%。两组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干涩、畏光、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退赤胶囊治疗干眼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东山区5236名小学生视力不良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志洪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48-1149
目的 了解东山区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东山区直属的 6所小学共 5 2 36名学生进行调查 ,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数视力表 ,检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应用统一操作方法和程序。结果  5 2 36名小学生中视力不良者 135 9人 ,视力不良率为 2 5 95 %。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随年级的升高明显上升。结论 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并非随年级增长而均匀上升 ,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基本平稳 ,三至六年级突然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儿童、成人眼外伤的危险因素、受伤状况、愈后,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时392例成人(18岁以上)和儿童(14岁以下)眼外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外伤对眼球具有严重的破坏性,致盲率高,入院时儿童致盲率61%,成人为64.1%,其中儿童严重眼外伤发生率高,治疗后儿童致盲率达47.6%明显高于成人(30.3%)。结论: 儿童眼外伤损伤严重,并发症多。治疗后致盲率比成人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10~11岁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有反复腹痛史和父母有胃病史儿童与正常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差异.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119例农村儿童,其中有反复腹痛史40例;无反复腹痛史79例;父母有胃病史儿童48例,父母无胃病史71例.结果儿童Hp感染率为46.2%,无反复腹痛史儿童Hp感染率为36.7%,有反复腹痛史儿童Hp感染率为65.0%.119例儿童中父母有胃病史的儿童Hp感染率为60.4%,父母无胃病史儿童Hp感染率为36.6%.男童Hp阳性29例,感染率为24.3%,女童Hp阳性26例,感染率为21.8%.结论我国农村儿童Hp感染阳性率较其他发展中国家低.儿童的反复腹痛史同Hp感染有关,父母中有胃病史同儿童Hp感染有关,说明幽门螺杆菌可能在家庭成员间传播.对有胃病的父母进一步做胃镜检查或进行清除Hp治疗,是否可以减少儿童通过家庭成员感染Hp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