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诊断的2例平山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青少年男性,呈单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萎缩,1例患者累及另一侧,尺侧肌萎缩明显,上肢呈斜坡样改变,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改变。屈颈MRI检查均可见下颈髓前移、硬脊膜外间隙增宽,1例患者颈5-6水平脊髓内可见T2高信号。结论平山病临床少见且易误诊,当青少年出现上肢远端不对称肌无力伴肌萎缩时,需进一步行肌电图和屈颈位MRI检查以提高平山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平山病患者临床与颈椎磁共振成像(MRI)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颈椎MRI扫描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平山病诊断标准,全部为男性,青春期发病。自然位时磁共振(MR)示曲线异常,下颈髓轻度萎缩;屈颈位时MR示不等程度的下颈髓受压扁平、前移。结论平山病主要发生于青春期男性,过屈位MRI可有助于平山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例平山病的MR所见,认为平山病是一种与颈部屈曲运动有关的颈髓病变,自然位王状态下MR检查可见脊髓非对称性前角萎缩和硬膜外静脉丛的扩张,屈颈状态MR检查可见颈髓的硬脊膜后壁向前推移,使下部颈髓受压,对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结合MR检查,尤其是曲颈状态的MR检查,可以诊断平山病。  相似文献   

4.
王向东 《医药世界》2010,(8):903-903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纵裂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搜索18例脊髓纵裂的临床及MRI资料,均行矢状位T1WI、T2WI;冠状位、横断T1WI位扫描。结果本组Ⅰ型13例,Ⅱ型5例。结论 MRI是诊断脊髓纵裂畸形最有效的安全的检查方法 ,特别是横断位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断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EH)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证实,1例经临床综合治疗复查后SEH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均常规平扫,其中3例同时进行增强扫描。采用ToshibaFLAXART0.5机型及GE1.5T双梯度超导MR扫描仪,采用脊柱相控阵线圈。常规行脊柱矢状为SET1WI、FSET2WI或FRFSET2WI序列,8例加扫矢状、冠状面或横断面脂肪抑制序列T2WI,层厚4.5mm、层间距0.5mm,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采用钆喷酸葡甲胺(Gd-DTPA)对比剂经静脉团注,注射剂0.1mmol/kg。行矢状、冠状或横断面增强T1WI或脂肪抑制T1WI扫描,层面及参数同平扫。结果颈段2例,胸段5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位于脊膜囊后方11例,脊膜囊前方1例。血肿分别呈长T1长T2信号、长T1短T2信号、等T1短T2信号及短T1长T2信号,其中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例见多发斑片状轻-中度强化,1例边缘轻度强化,1例未见强化。结论 SEH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海  王作和  余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41-2943,3028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方位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常数对急性脑于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其中2例超急性期(〈6h)、22例急性期(6—72h);中脑梗死2例,桥脑梗死21例,延髓梗死l例;均行MRI常规检查、T1WI、T2WI检查,并进行DWI和ADC值测量。结果24例急性脑干梗死中,横轴位T2WI及DWI的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方位清晰地显示病灶并能确定诊断13例(54.2%);T2WI不能清楚显示病灶信号及范围,而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DWI、ADC图像能明确诊断9例(37.5%);T2WI阴性、DWI及ADC图像的横轴位不能确定诊断,但在DWI及ADC图像的冠状位、矢状位清晰地显示病灶能够确定诊断2例(8.3%)。结论DWI结合ADC图像,易发现的脑干较低位置的病灶,是目前诊断急性脑于梗死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石彦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32-133
目的分析平山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来探讨磁共振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临床确诊的平山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山病主要表现为上肢远端肌无力及萎缩,确诊的7例磁共振可见颈髓下段轻度萎缩,以颈6为中心,1例颈髓未见明显异常,髓内均未发现异常信号。8例硬脊膜外间隙可见不同比例增宽;5例可见下段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向前移位;8例硬脊膜外间隙其中有一些弧线形或圆形的血管流空信号,过曲位均可见增强的异常静脉丛。结论青少年(男性为主)在颈部磁共振检查时,如出现下段颈髓萎缩、其硬膜外间隙的血管流空和强化的静脉丛的影像表现,应首先考虑有平山病的可能。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如手及前臂不对称的肌无力和萎缩而无感觉障碍或寒冷麻痹等,基本就可以诊断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及MR对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或者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或者脑梗死患者的DSA、CT以及MRI图像表现。结果 2例为上矢状窦血栓,CT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合并多发性片状低密度灶,经MRI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性脑回样低T1WI、高T2WI以及高T2FLAIR信号病灶,经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增强;经DSA检查显示左侧上矢状窦的充盈度较差,且大脑皮层静脉明显减少;5例为脑梗死,经CT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性片状的低密度灶;经MRI检查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性脑回样低T1WI、高T2WI以及高DWI信号灶,经增强扫描显示局部存在轻度斑片状的增强;经MRS检查显示病灶区域内的乳酸峰值显著升高。结论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或者脑梗死的MRI以及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合临床表现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司丽亚 《河北医药》2010,32(3):323-324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脊膜瘤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表现。结果14例肿瘤中,发生于胸段11例,T1WI和T2WI为等信号11例,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中等程度均一强化。结论脊膜瘤易发生于胸椎,T1WI及T2WI呈等信号,中等程度强化、均匀强化是脊膜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黄军祯  冯平勇 《河北医药》2003,25(4):273-274
目的 探讨垂体微腺瘤MRI诊断依据及增强扫描的价值,以提高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率。方法 对3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行MRI平扫:横、冠、矢状位下SE序列TIWI、T2WI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矢状位下SE序列TIWI检查,其中20例行动态增强和延时扫描。结果 32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全为单发,其中位于垂体右侧部25例。MRI平扫TIWI20例为低或稍低信号,11例为等信号,1例为高信号;T2WI19例为高或稍高信号,13例为等信号。增强后立刻扫描26例为低或稍低信号。10例在延迟25min左右后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 垂体微腺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对诊断全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T1WI、抑脂T2WI、动态增强、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上述方法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中,共43个病灶,恶性30例,良性13例。ADC诊断阈值为1.22×l0-3 mm2/s,动态增强联合ADC值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乳腺磁共振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40例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分析,探讨MRI对其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受检者均取仰卧位。平扫:矢状位T1WI FSE-430/18,T2WI FSE-4500/108,STIR序列IRFSE-2400(80)/30,横断位CBASS 3D-8.3/4.1,OB4.0 mm,FOV250-350,反转角度(FA)45°~90°,矩阵256×256。增强扫描: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 ml/kg。结果转移部位:颈椎1例,胸椎8例,腰椎7例,骶椎5例,胸腰椎12例,腰骶椎2例,胸腰骶椎5例。单纯椎体转移12例,椎体伴附件转移12例,椎体转移伴病理骨折15例,椎管与脊髓侵犯及软组织块影13例。溶骨型转移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硬化型转移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STIR序列呈低信号。混合型转移呈不均质或弥漫型高信号。注射Gd-DTPA可呈中等度增强或明显增强。结论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有极高的敏感性和更大的扫描视野,容易发现附件侵犯与软组织块。  相似文献   

13.
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影像学特征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评估价值.方法 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3年复查MRI诊断残留或复发患者47例,其中38例经病理证实为复发或残留.所有病例均行鼻咽颅底及颈部的MRI轴位T1WI、T2WI、SPIR,以及GD-DTPA增强扫描后T1WI轴位、矢状位扫描.在不同序列MRI图像上观察有无复发或残留肿瘤.结果 本组38例MRI与病理诊断符合,其中鼻咽腔肿块21例,鼻咽腔外肿块17例;假阳性9例;诊断准确性为80.9%.鼻咽腔外肿块发生在咽旁间隙肿块11例,颅底骨质破坏8例,海绵窦受侵犯4例,眼眶受侵犯2例,副鼻窦及鼻腔侵犯5例,颅内侵犯3例.MRI增强扫描可见复发或残留处肿块呈明显强化.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残留或复发的原因多种多样,病变形态多样,侵及范围广;MRI增强扫描对评估鼻咽癌复发或残留具有重要价值,是鼻咽癌放疗后疗效判断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50例进行了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对其中18例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MRI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MRI影像表现为:头部平扫及增强扫描T1WI绝大部分病例显示程度不同的脑膜增厚,有明显强化;部分病例合并脑结核瘤;脑实质内粟粒型结核病灶增强扫描呈多发小结节状明显强化。结论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可作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其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3.0 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肛瘘诊断和临床分型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肛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0 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WI抑脂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和增强扫描,分析肛瘘不同扫描序列影像学特征,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3.0 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HIFU)早期疗效评价.方法 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例,共59个,患者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1 d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并定量测定肌瘤、肌壁HIFU术前、后T2压脂、T2WI、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信号值,并计算肌瘤最大消融区面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59个肌瘤于HIFU术后在T1WI增强扫描序列均出现无强化的消融区,平均消融率达70.9%.MRI增强扫描消融区T1信号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减低(P<0.01).术后消融区在T1平扫像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T2像上消融区范围显示不明确,但T2信号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RI平扫所见术后T1信号增高区1.0 cm)肌壁T2压脂信号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3.0 TMRI增强扫描可以直观、准确的显示肌瘤消融区,T1术后高信号区可以显示肌瘤HIUF术后坏死区,可以评价消融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MRI特征性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的10例患者,进行常规及增强MRI扫描。结果所有患者病变段脊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6例病变区内未见明显强化,3例出现细条状强化,1例出现斑片状强化。结论MRI对急性脊髓炎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盘退变中的椎体终板炎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对颈椎终板炎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及漏诊,给临床医生诊疗提供信息。方法采用日立牌0.35T低场磁共振仪对312例颈椎椎间盘退病患者行MRI扫描,分析颈椎终板炎的MRI信号表现及形态特征。结果在312例颈椎间盘退变病例中,有116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椎板有不同程度的信号异常改变,累及335个颈椎椎体终板,其中119个终板在T1 WI、T2 WI上呈长T1、长T2信号,195个终板的骨髓在T1 WI、T2 WI上均呈高信号,21个终板的骨髓在T1 WI、T2 WI上均呈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可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强条件下MR对颈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炎可以做出相应的诊断,且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结合分期,给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均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亚健康组(A组)35例,该组患者主诉颈肩部不适但非颈椎病;B组35例,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CSM符合但常规MRI结果无异常;CSM组(C组)35例,该组患者为确诊CSM.105例患者均进行X线片及MRI检查,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结果.结果 B组及CSM组JOA评分、X线结果中前凸角、椎管矢径、椎体/椎管矢径比,中立位、过伸位及过屈位MRI椎管矢径与亚健康组比明显较低,而比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常规颈段MRI及动态颈段MRI检查中出现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中颈椎动态MRI具有重要的价值,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