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脏府病变所表现的不同证候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剂进行治疗,也即是说,把方剂的作用同脏府辨证结合起来,以期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就叫做“脏府用方”。譬如说,脾脏病变出现脾气虚时,就要选用补脾气的方剂如四君子汤治疗;肾脏病变出现肾阳虚时,就要选用补肾阳的方剂右归丸治疗等等。作者对“脏府用药”已有专题介绍(详见《广州中医学院25周年校庆论文集》和《中药材科技》1981。4,1982,1、2、4、5)。关于《脏府用方》的理论依据和“脏府用药”一样,同受《内经素问》五脏所欲、五  相似文献   

2.
4.补脾胃阴-脾胃阴虚补脾胃阴方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冰糖)-养胃阴,生津液。主要用治阴不足之口干咽燥,舌干苔少等症。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桑叶、甘草)-补肺胃阴,生津止渴。主要用治燥伤肺胃, 津液亏损之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舌红少苔等症。5.补脾胃阳-脾胃阳虚保元汤(黄芪、党参、炙甘草、肉桂、生姜)-温补脾阳。主要用治脾阳不  相似文献   

3.
2.降肺气—肺气上逆降肺气方苏子降气汤(苏子、前胡、陈皮、半夏、厚朴、炙甘草、生姜、肉桂、当归)一降气平喘、温肺化痰。主要用治肺寒痰,阻之咳喘短气,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舌苔白腻或上实下虚之痰多喘咳证。近有用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属肺寒痰阻或上实下虚者。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降气平喘、清肺化痰。主要用治肺热痰,阻之咳喘气急、痰黄而稠、舌苔黄、脉滑数,或兼有风寒外束者。  相似文献   

4.
【心、小肠】1.补心气—心气不足补心气方炙甘草汤(炙甘草、党参、大枣、桂枝、生姜、阿胶、生地黄、麦冬、麻仁)—补心气、益心阴、养心血,通心脉。主要用治心经气虚血少之心悸、短气、脉结代等症。近有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等属心气不足、阴虚血少者。安神定志丸(党参、茯苓、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补心气、安心神。主要用治心气不足之神志不宁、心悸、失眠、寐易惊醒。  相似文献   

5.
10.清大肠湿热——大肠湿热清大肠湿热方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清大肠湿热,并解表邪,主要用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或兼有表证未解者,近有用于急性肠炎、急性痢疾等属大肠湿热者。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清大肠湿热、凉血解毒。主要用治湿热毒邪深陷血分之痢疾。近有用于急性菌痢、阿米巴痢疾等属大肠血分湿热毒盛者,本方上方均能清大肠湿热,但本方力胜,并能凉血解毒,以血痢为用;上方力缓,并能解表,以泻、痢仍在气分为用。  相似文献   

6.
7.熄肝风—肝风内动熄肝风方镇肝熄风汤—详见平肝阳方介绍(以滋阴熄风为主)羚羊钩藤汤(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川贝母、竹茹、生地黄、白芍、茯神、甘草)—清肝熄风。主要用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甚至神昏、发为痉厥、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近有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等属热盛动风者。阿胶鸡子黄汤(阿胶、白芍、石决明、钩藤、生地黄、炙甘草、茯神、鸡子黄、络石藤、牡蛎)—养血  相似文献   

7.
3.止肝血一肝血外溢止肝血方回生丸(生地黄、生侧柏叶、生艾叶、生荷叶)-凉血止血。主要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而见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脉弦数。黄土汤(灶心黄土、生地黄、甘草、白术、附子、阿胶、黄芩)-温血止血、健脾养血。主要用治脾气虚寒之便血,并治吐血、衄血、崩漏下血,见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近  相似文献   

8.
1.滋肾阴—肾阴虚(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弦,耳鸣,耳聋,腰膝酸痛,遗精梦泄,舌红,脉细数。可见于肺结核、神经衰弱、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相似文献   

9.
[脾、胃] 1.温脾胃阳—脾胃阳虚(症见院腹冷痛,畏寒肢冷,大便稀溏或呕吐,口淡、舌淡,脉迟弱。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相似文献   

10.
7.活肝血—肝血瘀滞(症见胁肋疼痛,肝脾肿大,或经闭,痛经等属于血瘀者) 丹皮偏于凉血,并退阴热寒性赤芍并能清热凉血偏于活血,多治跌打瘀肿丹参并善消肝脾肿大,镇静安神,近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有扩张外周血管、降压、镇静作用治肝血药川芎—尤长于祛风止头痛,常配白芷、藁本同用红花偏于通经、妇科多用多用于跌打、经闭桃仁并能润肠、止咳温性三棱行气力胜活血祛瘀之力大,并能行气止痛莪术偏于祛瘀,近有用于癌肿者当归一详见补肝血药8.舒肝郁—肝气郁结(症见胁肋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痛经,苔白,脉弦。可见于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相似文献   

11.
【肺、大肠】1.补肺气——肺气虚(症见气短喘促,声低懒言、咳嗽自汗,舌淡,脉虚弱。可见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见有上述证候者)。补肺气药——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详见补脾胃气药)。2.宣肺气——肺气不宣(症见鼻塞,流涕,咳嗽或气促等。可见于急性气管炎、感冒初起见有上述证候者)。  相似文献   

12.
脏府用药     
中医的脏府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学的生理知识,而且是病理和辨证论治的基础。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转归,都和脏府的功能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主要是根据脏府的不同病变,进行辨证论治的;同样,处方用药亦要从脏府病变所表现的证候而采用有针对性的药物,也就是说,把药物的作用同脏府病变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这叫做“脏府用药”。譬如说,肝脏病变出现肝血  相似文献   

13.
心、小肠辨证施治心气虚证心悸气喘心气虚,自汗不安慌恐居。面唇色淡苔薄白,脉多细弱沉中取。治以益气养心法、四味生脉合用需。简注: 四味即四味汤,由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组成。有益气作用。生脉指生脉散,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有养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脏躁(癔病)     
金××,女,58岁,1972年8月21日就诊。患者在十一年前因丈夫亡故,过于悲伤,七情内郁,两年后,即发生癔病,每年发作3~4次,曾用西药镇静剂治疗无效。现因精神刺激,癔病复发已三天。症见。胡言乱语,头晕心悸,整夜不寐,有时伴有意识朦胧,表情淡漠,悲伤欲哭,精神恍惚,失去自制能力,畏光怕吵,恶闻人声,并出现全身性痉  相似文献   

15.
<正> 14.处方:棕橺子15克。用法:微炒(勿焦)打成细粉,加适量糖浆,制成颗粒,于月经第五天服用,每个月经周期服一次。效果:试用20例,失败6例(第一个月1例,第二个月2例,第五个月3例)。来源:上海川沙县城镇。备注:①忌食鱼腥。②陕西中草药研究组计划生  相似文献   

16.
<正> 3.四物汤类方鉴别运用四物汤最早见于宋代的《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从药物及主治证分析,四物汤源出《金匮要略》中之胶艾汤,去阿胶、甘草、艾叶而成,是临床习用的补血和血、调经的基本方。后世在此基础上加减演化的方剂甚多,比较著名的如地骨皮饮、玉烛散、圣愈汤、艾附暖宫丸、桃红四物汤、荆防四物汤、芩连四物汤、治气六合汤、下乳天浆饮、治荨麻疹方、治高血压方等,均由四物汤衍化而出,属于四物汤类方。其源流关系大致是:胶艾汤(汉代)—四物汤、地骨皮饮(宋代)—玉烛散、  相似文献   

17.
藏象一词,首出《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载“帝曰:藏象何如”句。王冰作了中肯的注解,指出:“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就是说“象”是人体外在征象。而“藏”、顾名思义,匿也,蓄也。其音,《唐韵》昨郎切;《集韵》慈郎切;《韵会》才浪切,音藏。《说文》言“匿也”。在《说文》与《汉书》均作“臧”字,后人加“ ”而为“藏”。可知古代“藏”与“臧”通假,均是隐匿深藏之谓。故张介宾说:“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日藏象”。至于“府”,与“藏”字义也本无二致,《韵会》作匪父切;《说文》  相似文献   

18.
19.
从"五神脏"理论概念、现代解析两方面分别阐述五神脏的理论内涵及科学思想,探讨五神脏理论的现代心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基于五神脏核心思想,提出"五神-五脏-五志"为五神脏信息反馈轴心。探索五神脏理论对构建中医心理学、中医心身医学的意义以及对临床辨治精神障碍类疾病、心身疾病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五神脏与心身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