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氏三世医验》记载了明代中医世家陆氏多年行医的经验。通过对该书所载攻法的医案进行分析研究,总结陆氏运用攻法的特色,其以脉诊为诊断依据,常以脉象来决定用药的加减,注重人体气血营卫的畅通。此外,陆氏继承《内经》《伤寒论》等著作的思想,对于正气的维护相当重视,常攻补兼施,上下分治。文章就陆氏攻法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陆氏三世医验》,又名《习医钤法》,为明代医家陆养愚及其子肖愚、孙祖愚撰著。全书五卷,内载一世医案66则,二世医案39则,三世医案63则。诚如四明曹炳章在重刊此书时所云:此书“实陆氏祖孙三世生平治验之疑难剧症案也。”验案详述病状、  相似文献   

3.
【尿血】张××,男,65岁。1989年3月16日诊。一月前发现尿血,夹条索状血块。在地区人民医院膀胱镜检查、腹部平片检查未见异常;肾图示:左肾梗阻曲线;静脉尿路造影:左肾未显影;B 超示左肾积水并左输尿管扩张。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月余无  相似文献   

4.
一、呕血、便血案陈××、男、32岁,大庆物资供应指挥部干部。一九七二年孟春初诊。既往病史:一九六四年仲秋,胃脘疼痛,嗳气吞酸,口苦咽干,便黑不爽。经某医院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两月许,好转出院。近因情志不畅,病情发作。  相似文献   

5.
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唐容川认为,大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笔者临证每以此为指导而施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证治验     
血证治验浙江省黄岩市路桥中心医院王锦槐(317406)关键词血证就血证而论,有血液离经的出血证和血液停滞蓄积的瘀血证,一般以前者为常见。具体地说,血证包括吐血、呕血、唾血、衄血、便血、溺血、崩漏、四肢九窍皮肤出血以及瘀血所致的种种证候。《素问·五脏生...  相似文献   

7.
血证治验     
血证治验河南472400渑池县人民医院赵柏春,乔振刚主题词血证/中医药疗法,知柏地黄汤/治疗应用,医案知柏地黄汤为主治愈鼻衄单某,男,24岁,工人,1989年5月25日初诊。患者自7岁始,每年春夏鼻衄。3天前复发,服云南白药、维生素K、安络血等,出血...  相似文献   

8.
《三合集》为明代儒医张继科所撰医案医论类书籍,其中医案多引经据典阐述医理精深并常有发明,其论证独到,被誉为医案中精品。本文通过对书中血证的相关医案进行整理与分析,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用药特色等方面探析其辨治血证的学术思想与特色经验,其治血证秉承人体脏腑气血的整体观,辨治脏腑以阴阳为纲目、肝肾为根本,重视肝肾阴阳之平衡,又以周易五行为遵循、心血为本源,善于调心而治血。辨治气血以平为期,周全气血相互关系,强调气血统筹治疗,并重视治病求本,提出从药物、饮食、情志等多方面调摄正气,其于血证治疗用药平缓,同时又善用人参急救缓图。  相似文献   

9.
一、血精症方××,男,46岁,1980年4月20日初诊。患者近来行房后排出血色精液。证见形体肥胖,面色潮红,口苦,小便深黄,胁痛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患者性急易怒,一度好酒喜色,在乡村工作.受过日晒雨淋。显系湿热之邪蕴结于肝经,并注下焦,扰动相火,精室络伤,血溢于外。  相似文献   

10.
一、肌衄李×男性2岁1973年3月13日因高热,口唇血泡,口腔内粘膜发现出血点,周身皮肤显露片状新鲜紫斑。25日经××医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6900/立方毫米,出血时间7分30秒,凝血时间11分钟以上,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日来我院门诊。证见周身皮  相似文献   

11.
12.
(一)肠伤寒并出血杨某某,女,26岁。安江人。住院号901386。因反复发热恶寒9天,腹泻2天,于1990年9月29日抬送入院。患者初起发热恶寒,口苦心烦,头身疼痛,在当地医院经中西医治疗无好转,继腹泻,呈稀渣黑便,无呕吐。入院检查:体温39.3℃,脉搏13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5/8KPa,急性病容,神清,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  相似文献   

13.
1妊娠晚期尿血案孔某,女,23岁,1993年8月2日初诊.妊娠8月余,昨日不明原因突然出现肉眼血尿,因天气热又无特殊痛苦而未介意,在某乡医院诊治未果送来我院就治。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化验红细胞满视野。观其精神形态无异,饮食如常,无腹部坠痛及烦躁不安,舌质红尖甚,苔薄黄有灰色,脉弦疾。余思之,正值酷暑季节,调理失当,心火下迫,胎火内动,下焦热盛,损伤络脉,血由溲出。治以清心降火,安胎止血。方药:炒黄羊gg,谈什叶10g,旱莲草10g,莲须9g,丹皮炭8g,怀山药18g,桑寄生15g,甘草用8g.方中竹叶、黄羊、莲须、丹…  相似文献   

14.
<正> 血证是血液不循常道,溢出于脉管之外,导致九窍、肌肤等不同部位出血的统称。本证是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涉及范围颇为广泛。现代医学中的血管性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机制异常以及其它止血机制障碍等所致之出血倾向,均属本证范畴。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病、跌打损伤以及妇科某些病证等所引起的出血,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治。中医认为,血液是水谷精微经过脏腑的  相似文献   

15.
李谱智 《四川中医》1997,15(7):14-15
血证者,多见于二阴、上窍与肌肤出血的疾病。考其原因,有内外之分,其内伤者多由脏腑失调所致,脾虚乃其一。临床脾虚血证不乏其例,诸如使血、尿血、吐衄等,现将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与证治分述于下。一、病因病机及辩证要点脾虚血证由脾气虚损所致。脾气虚损多由内伤所致。长期饮食失调。饥饿、偏嗜生冷、过服寒凉药物;思虑不节,劳神或劳力太甚;先赋不足或它脏病系及牌等因素以致脾气受损,脾气虚则统摄血液无权,血行乖戾,溢于脉外,势必上出诸窍,下脱二阴,旁渗于肌肤则各种血证丛生。脾虚血证除一般脾虚症状如面色萎黄、气少乏…  相似文献   

16.
湖北中医学院陈如泉教授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是书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作为研究对象,详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常见  相似文献   

17.
18.
何新慧 《河南中医》2012,32(8):949-951
《伤寒论》中所述蓄血证或发于太阳病阶段,或发于阳明病阶段,均因外邪化热入里,与血互结而成.临证时可将蓄血证分为太阳蓄血轻证、太阳蓄血重证和阳明蓄血证.太阳蓄血轻证者,治疗当先解表,表邪外散后再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通下瘀热;太阳蓄血重证者,当先治里,用抵当汤破血逐瘀,通下瘀热;阳明蓄血证的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方用抵当汤破血逐瘀.  相似文献   

19.
李××,男,22岁。1979年8月6日初诊。七天前因劳累汗出后伤风受凉,遂出现头痛、腰痛、恶寒发热、恶心欲吐,继而出现剧烈腹痛。经某医院用抗感染及镇痛剂治疗后,腹痛减轻,体温由40.2℃降至38.5℃,但一直诊断不明。  相似文献   

20.
付××,男,45岁,教员。1986年1月3日入院,住院号296。患者起疾半月余,初起恶寒发热,一周后出现小腹硬满疼痛,小便不利。继之神志恍惚,发狂,双目怒视,不识人,胡言乱语,有时喃喃自语,问诊时答非所问。躁扰不安,手舞足蹈,撕毁被服,彻夜不能入寐。大便数日未行,形体赢瘦,苔黄厚,舌质红绛,脉沉涩。膀胱镜检未见异常,肛门指诊:前列腺不肥大.血检,血色素9克,红血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