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鑫  于叶 《光明中医》2023,(17):3485-3488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因其慢性、反复性等特点,多种治疗方式对于AD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一直是医学界难以攻克的课题。为有效预防和控制AD的发生和发展,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提前干预AD发生、发展、预后各个阶段。有利于提高正气,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发挥中医药在防治AD的独特作用。指出“治未病”思想在AD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将其与颈椎病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是未病先防的基础,应充分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3.
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对于结直肠癌防治的重要指导作用。"治未病"思想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筛查、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贯穿于结直肠癌防治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多发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果诊治不当,可能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危急生命。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把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肛周脓肿的防治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病先防"应普及肛周脓肿的健康教育及合理的饮食起居,避免诱因。"既病防变"强调应早诊断、早治疗,以防它变。"瘥后防复"应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5.
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探析"治未病"理论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体运用及可行性,"治未病"理论分阶段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思路不仅可行,且在提高临床远期及近期疗效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思想应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防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理论是未来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医学发展的最高境界。"初病在络"久病入络"应引入"治未病"思想,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发挥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对以络病病机变化为主的多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房定亚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进行阐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注重"未病先防",重视对患者健康教育并以清热利湿、泻浊排石为主要治则,防治痛风急性发作及泌尿系结石的形成;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则"既病防变",提出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治则;痛风缓解期应"瘥后防复",强调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方教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用于指导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综合防治,将糖耐量异常归属"消渴病"范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制定一套综合干预措施,从而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方教授特别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认为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在糖尿病的早期,应着手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即"既病防变",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文应用"治未病"理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方法,通过早期发现,及时诊断、防治,达到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防变、防微杜渐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思想与脾胃理论的关系(未病重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未变防重、已变防逆、已瘥防复等)论述"治未病"的含义及其中医脾胃理论的关系。指出: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遵循"治未病"原则,务以保胃气,存津液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出发,分别从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探讨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在肝硬化患者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治未病"理念涵盖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本文就中医"治未病"对肝硬化防治始末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方面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防治。如"未病先防"中强调"无病而防"及"因病而防"。"既病防变"中强调慢性前列腺炎的传变、用药规律及中医药辨证论治。"瘥后防复"中强调日常防护及康复治疗等,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探究治未病思想渊源的基础上,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糖尿病肾病(DN)防治的关系,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思想的相关论述,对现代"治未病"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王岗  郑成强  刘颖  程泓  周天秀 《光明中医》2013,28(9):1808-1809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转变,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的防治中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如何在糖尿病的防治中灵活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治未病"思想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田玲  孙伟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7):108-110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其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发生;既病阶段,防止疾病传变;病愈之后,防止疾病复发。本文从"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为中医药预防医学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源、理论内涵以及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意义,并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方面研究"治未病"思想在Barrett食管诊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治未病"思想指导消化道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其早期防治意义重大。《内经》中"治未病"的实质包括未病先防、将病防发;既病防变及早期诊治。概而言之,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及早期诊治以防止疾病转深转重。强调以"预防为主"。分别从未病先防、将病防发;既病防变及早期诊治几个方面来论述《内经》中"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出发,结合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及变化规律,从扶正、解毒、祛瘀、宣肺、通腑5个方面分层阐述"治未病"既病防变思想在脓毒症防治中的运用。笔者认为,运用"治未病"既病防变思想指导脓毒症的防治,可有效预防脓毒症的发生,控制其发展,截断其传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