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及重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其病理基础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而血小板活化、黏附及聚集,血栓形成,引起血管部分闭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与常规治疗方案对比来评估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2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的试验组和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12例.分别在治疗后的第7、第14、第30和第90天(T1、T2、T3和T4)对观察指标进行测量并记录.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包括致命和非致命的心肌梗死,次要终点指标包括心脏原因以外的死亡和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肌缺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显著减少.试验组和对照组第7天时发生的主要终点事件分别是9和21例(P=0.039);第14天分别是10和26例(P=0.021);第30天分别是10和29例(P=0.019);第90天分别是13和34例(P=0.012).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替罗非班可以改善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用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STEMI患者共96例,根据替罗非班用药方式将48例冠状动脉用药纳入观察组,将其中48例静脉注射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3个月心肌血流灌注指标(校正TIMI帧数)。记录术后1年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LVEF高于术前,LVEDD、LVESD低于术前,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校正TIMI帧数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2...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研究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沈阳军区总医院2004年5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且行介入治疗的231例老年ASTEMI患者,年龄65~85岁,平均(72±9.3)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116)和对照组(n=115),对比观察两组术中靶血管开通情况、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情况,96h活化凝血时间(AC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时间,术中及术后重要脏器出血情况,术后30d不良心血管事件、持续ST段抬高情况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靶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术中及术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术中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比例及30dEF值均优于对照组(94.0%vs83.5%,85.3%vs73.0%,65.3%±2.4%vs54.7%±7.0%,P<0.05),治疗组术后持续ST段抬高>0.2mV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7%vs12.2%,P<0.05),术后治疗组CK-MB酶峰时间较对照组提前(8.3h±0.6hvs12.1h±0.3h,P<0.05),30d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2.6%vs13.9%,心肌梗死再发率0.9%vs8.7%,心源性死亡率0vs5.2%,P<0.05)。结论老年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开始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的疗效。方法入选84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有胸痛症状分为替罗非班组(n=61)和对照组(n=23)。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药物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替罗非班对患者冠状动脉血流、PCI术后1hST段回落、CK-MB峰值及出血副作用的影响。结果支架置入术前替罗非班组TIMI1级血流发生率及支架置入术后TIMI3级、2级血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CK-MB峰值、PCI术后1hST段完全回落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发生轻微出血的比率分别为29.51%、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改善支架置入前后的TIMI血流,有利于缺血心肌的再灌注,但同时增加轻微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42例(A组)和标准PCI 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MBG、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LVEF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使用ZEEK导管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8)
目的 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临床效果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中高危NSTACS患者均择期接受PCI,分为术前组50例(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和术中组50例(PCI开始时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2组病变血管血流灌注及院内、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和术前术后24h血清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术前组术后病变血管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的比例显著低于术中组(P=0.037);术前组基线血清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术后[(70.1±32.8)μg/L vs(55.9±29.5)μg/L,P=0.028],基线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术后[(47.8±23.9)μmol/L vs(70.6±20.6)μmol/L,P=0.035);术前组术后血清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术中组[(55.9±29.5)μg/L vs(63.7±47.7)μg/L,P=0.044],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术中组[(70.6±20.6)μmol/L vs(53.2±40.2)μmol/L,P=0.038]。2组患者院内和30d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部分改善中高危NSTACS患者术后病变血管血流灌注,是通过内皮保护作用实现的,但是没有实现早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16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PCI治疗(对照组,66例)和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96例),检测有、无消化道出血者的年龄、体质指数、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既往消化道疾病史、罪犯血管部位、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OBT)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6.1%∶25%,P<0.05);出血者较未出血者年龄高、体质指数较低、ALT升高、Cr升高、APTT延长、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史多、前降支病变多.结论:高年龄、低体质指数、肝肾功能受损、APTT升高、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史、前降支病变和OBT延长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后期减少肝素用量可明显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9.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提供最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将会减少血栓负荷和继发的远端微循环栓塞,有助于真正恢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血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目前国际上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以阿昔单抗居多,而替罗非班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少见,其应用价值尚不肯定。现将专门对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影响。方法:符合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术前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药等治疗,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2组术中都常规应用普通肝素。联合应用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和sumSTR(sum-ST-segment resolution)方法对心肌组织的灌注进行评价。结果: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治疗组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1.
苯那普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4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1 6例 )和苯那普利组 (32例 ) ,对照组按临床常规处理 ,苯那普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 1 0 mg/ d,分别于入院后即刻和第 3天采血测激活的凝血时间(ACT)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I)。结果 :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ACT均无显著变化 ;两组的 t- PA活性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 ,而 PAI- I活性明显降低 (均 P<0 .0 5及 <0 .0 1 ) ,组间比较苯那普利组升高及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苯那普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 ,但可使 t- PA活性增高而 PAI- I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冠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TIMI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ACS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判定无复流者4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 μg/kg)26例,硝酸甘油组(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 μg)20例。观察给药后30 min 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2 d后安全性的终点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TIMI Ⅲ级血流获得率显著高于硝酸甘油组(65% vs 30%,P<0.05);校正的TIMI计帧数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硝酸甘油组[(72±19) vs (93±22),P<0.01],两组患者30 d的MACE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硝酸甘油组(4% vs 20%),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替罗非班组出血不良反应较硝酸甘油组略高(12% vs 10%),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血小板减少。结论 冠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0例成功进行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PCI后即刻用替罗非班,92例)和对照组(PCI后即刻用0.9%氯化钠液,88例)。术前和术后36小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C-1(血小板质膜表面变化的糖蛋白表位)、CD62p(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数值;统计患者术后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复合终点(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为术后6个月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同时统计术后出血事件并测定血小板数目。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PAC-1(17.63±2.50)vs.(8.13±4.30)、CD62p(1.92±0.21)vs.(0.81±0.15)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个月实验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3.2%)与对照组(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个月实验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3.2%)明显低于对照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无严重出血和中度出血发生,实验组5例(5.4%)轻微出血,对照组3例(3.4%)轻微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小板数目治疗前后无差异,且与对照组相比亦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NSTE-ACS患者,成功PCI后应用替罗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活化度,提高术后6个月的无终点事件生存率,且不会增加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流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流灌注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8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急诊治疗的147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72例)行急诊PCI治疗同时静脉推注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75例)直接行PCI治疗。应用心肌灌注分级(TMP)和心电图ST段变化(sumSTR)法评价急诊PCI时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可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治疗组有68例(94.44%)心肌灌注良好,4例(5.56%)心肌灌注不良;对照组中64例(85.33%)心肌灌注良好,11例(14.67%)心肌灌注不良,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mSTR评价结果:治疗组有68例心肌灌注良好(94.44%),4例心肌灌注不良(5.56%);而对照组中有62例心肌灌注良好(82.67%),13例心肌灌注不良(17.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近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N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PCI术前均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用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1周内均无死亡,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替罗非班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5例(8.3%),对照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10例(16.6%).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事件较对照组无显著增加,证明替罗非班在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使用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6.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行直接PCI后无复流现象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PCI出现无复流者48例,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硝酸甘油组(24例)和替罗非班组(24例)。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血小板GPⅠb、GPⅡb/Ⅲa、GPⅢa。结果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术后均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硝酸甘油组患者TIMI血流为(1.61±0.38)级vs(1.85±0.42)级(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TIMI血流为(1.59±0.40)级vs(2.15±0.65)级(P<0.01)。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24 h血小板GPⅠb、GPⅡh/Ⅲa、GPⅢa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较安全。能更有效改善TIMI血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和炎性标志物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4~2015-04该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及伊诺肝素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持续治疗1周。对两组血小板聚集情况、炎性标志物浓度、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炎性标志物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老年NSTE-ACS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心肌损伤,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浓度,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高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5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负荷量0.3 μg/(kg·min)×30 min,维持量0.05 μg/(kg·min)×72 h]微量泵静脉泵入。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观察30 d内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30 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2%,观察组为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30 d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5%,观察组为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观察到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结论: 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疗高原NSTE-ACS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CI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20例成功进行单支或多支PCI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24h心电图与同期未行PCI治疗的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及24h后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测量QTcd。结果PCI组治疗前后QTcd分别为62.25±7.15ms和44.75±6.12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对照组QTcd为63.50±7.05ms和63.15±6.12m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有效PCI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cd,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度,从而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