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微波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浮针治疗,连续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整体疗效、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功能活动积分(Melle评分)比较。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Mell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联合微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浮针胫前肌再灌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则采用浮针疗法行胫前肌再灌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SF-MPQ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组SF-MPQ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浮针疗法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止痛效果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壮医针挑配合火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理论进行探析。方法:将60例单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接受壮医针挑结合火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活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程度、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及肩关节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肩关节疼痛程度、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及肩关节肌力均较对照组同疗程显著改善(P 0. 05); 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壮医针挑配合火针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优于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与中药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入选小作过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中药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中药+针刺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临床治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60例患儿临床治愈17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瘙痒评分、皮疹分布评分、皮疹形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瘙痒评分、皮疹分布评分、皮疹形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中药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过敏性皮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痛苦,无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浮针配合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予单纯浮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AS及MEPS评分变化、两组治疗1次起效的例数、治疗1个疗程及随访2个月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MEPS评分较治疗前均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治疗1次有效17例(62.96%),高于对照组的32.00%(P0.05);随访2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6%,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结论:浮针配合主动再灌注活动可有效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具有起效快、疗效持久的优点,优于单纯浮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周炎患者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方法期间,对照组(55例)选择局部注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55例)选择浮针疗法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VAS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肩周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18%)对比,观察组(98.18%)明显更优(P 0.05);同对照组肩周炎患者VAS评分对比,观察组改善明显(P 0.05);同对照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对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临床选择浮针疗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缓解疼痛感以及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促进肩周炎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康复手段在基于浮针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研究,为指导临床上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肩关节疼痛入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共计58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常规推拿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物理运动康复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分,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的的总有效率(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物理运动康复治疗在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效果显著,缓解了患者肩关节功能受限情况,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操作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8.
越鞠汤治疗缺血性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越鞠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35例,并与阿斯匹林和多虑平治疗25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2列,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u=0.7964,P=0.4258),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评分和神经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及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浮针刀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肩)和对照组(83肩)各75例。治疗组给予浮针刀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松解联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均显著降低、Fugl-Meyer评分均增加;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Mell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共发现不良反应频次179肩次,对照组184肩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刀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联合电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索肩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123例肩周炎患者按就诊顺序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松解术联合电针治疗) 62例和对照组(电针治疗) 61例,经过2个疗程的规范化、持续性治疗,观测到120例有效病例符合疗效判定标准,记录两组有效病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和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病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均明显增高,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 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刀松解术联合电针能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肩关节活动范围,可以作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员针运动疗法联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电员针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4.4%。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员针运动疗法联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穴位注射,以肩周的肩前、肩髑、肩后、臂腑穴为主。治疗组120例推拿治疗。并嘱患者自行功能锻炼:①用松解放松法;②用运动关节法。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1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81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头弹拨六向牵引法配合热敏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热敏灸组、二头弹拨六向牵引组(牵引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热敏灸组给予热敏灸治疗,牵引组给予二头弹拨六向牵引法,治疗组给予二头弹拨六向牵引法配合热敏灸,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相关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热敏灸组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7.5%;牵引组治愈26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8%。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牵引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牵引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牵引组(P〈0.05)。结论:二头弹拨六向牵引配合热敏灸能明显提高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更有效的改善肩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和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时间为8周。对照组采取口服金骨莲胶囊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治疗3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膝关节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和Lysholm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0%)明显高于对照组(87. 5%)(P 0. 05);治疗后治疗组WOMAC评分、Lysholm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浮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可明显减轻KOA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僵硬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提高病患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郭氏筋骨平衡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郭氏筋骨平衡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联合牵引治疗。经治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60例中,治愈30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56/60);对照组60例中,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51/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郭氏筋骨平衡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肩关节功能(C-M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 16%,对照组为76. 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C-M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用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疼痛科门诊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96. 4%,对照组有效率82. 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阻滞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显著,该方法具有见效快,患者痛苦小,疗程短,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增力点压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的颈源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予增力点压法治疗,两组均1次治疗30 min,1 d 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 00%;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 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血压和VAS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增力点压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冲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冲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VAS、Melle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7%,对照组为83. 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VAS评分、Melle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冲击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颈源性视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随机分为浮针组及针刺组,浮针组予以浮针治疗,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浮针组92.3%,针刺组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治疗7天、14天以及治疗21天,VAS及NDI评分浮针组均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