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循经取癌痛相关脏腑经络的原穴、络穴和郄穴,采用电针合雷火灸干预方式,观察对癌痛患者镇痛作用及对外周血β-EP、PGE2的影响。方法:共观察90例患者,随机分为循经电针合雷火灸组、局部取穴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0例,治疗后应用VAS疼痛视觉指数表评分、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外周血β-EP、PGE2含量为观察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循经电针合雷火灸组镇痛效果最佳,优于局部取穴组(P 0. 05);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循经电针合雷火灸组镇痛起效时间最快,与局部取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药物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循经电针合雷火灸组镇痛持续时间较局部取穴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循经电针合雷火灸组外周血β-EP水平影响与局部取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循经电针合雷火灸组对外周血PGE2影响与局部取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循经电针合雷火灸对癌痛患者镇痛效果最佳,起效时间最快,镇痛持续时间与止痛药物治疗接近,对外周血β-EP和PGE2含量的影响与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5例用电针夹脊穴辅以针刺局部循经取穴治疗,对照组45例用传统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7%、95·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2·7%、11·1%,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夹脊穴电针辅以局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针刺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取穴及局部三线取穴针刺法治疗,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变化,以及面神经的运动传导潜伏期、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针刺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得气率治疗组为90.0%,针刺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得气率明显优于针刺组。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波幅均扩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颇为有效,较传统针刺法有恢复快、疗效确切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灵龟八法开穴电针对产妇分娩镇痛效应及血清中强啡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待产妇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辨证取穴电针组、灵龟八法开穴电针组、药物组,每组80例,对照观察各组分娩镇痛效应及血清中强啡肽(dynorphin,DYN)含量。结果镇痛效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灵龟八法开穴电针组、辨证取穴电针组、药物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产妇血清中DYN的含量比较,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灵龟八法开穴电针组、辨证取穴电针组、药物组血清中强啡肽的表达含量呈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灵龟八法开穴电针可以提高产妇血清中DYN含量,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隔药饼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循经取穴组和非循经取穴组,非循经取穴组2例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别为30例和28例。循经取足阳明胃经的梁丘、足三里、丰隆和冲阳穴,非循经取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外丘、光明和丘墟穴,两组患者均行隔药饼灸,每次选一侧穴位,双侧交替,每次每穴各灸一壮,每周3次,共治疗4周1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进行尼平消化不良量表(NDI)和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的疗效评价。结果:循经取穴改善NDI积分疗效优于非循经取穴(P < 0.01)。两组治疗后均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循经取穴优于非循经取穴(P < 0.01)。结论:循经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非循经取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腹针取穴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即时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腹针TENS组、经穴TENS组、电针组、非腹针TENS组,每组30例。各组选取不同刺激点采用相同刺激参数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腹针TENS组在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即时镇痛作用总有效率(96.7%)与经穴TENS组(93.3%)、电针组(96.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腹针TENS组(10.0%)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针TENS具有较好的即时镇痛作用,并可以在使用较少刺激点的情况下提高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循经取穴、他经取穴、非经非穴对心肌缺血(myocardialischemia,MI)大鼠腺苷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循经取穴改善MI的腺苷受体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每组20只。空白组不予缺血造模,假手术组开胸后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模型组进行缺血造模但不予针刺治疗,循经取穴组缺血造模后电针"内关",他经取穴组缺血造模后电针"合谷",非经非穴组缺血造模后电针前肢足背侧第3、4跖骨间隙凹陷处。电针治疗持续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连续5 d。治疗完成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腺苷A1、A2a、A2b受体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心肌梗死百分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电针干预后,循经取穴组的心肌梗死百分比、心肌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腺苷A1、A2a、A2b受体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循经取穴组的心肌梗死百分比、心肌细胞凋亡率较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均明显降低(P0.01),腺苷A1、A2a、A2b受体表达水平较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与他经取穴或针刺非经非穴相比,循经取穴能更有效地调控腺苷A1、A2a、A2b受体表达,改善心肌梗死情况,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进而保护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在镇痛效果上的不同,探讨对偏头痛针刺镇痛治疗时循经取穴的必要性,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偏头痛选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9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少阳经组、阳明经组、非穴位组3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针刺足少阳经原穴丘墟穴、足阳明经原穴冲阳穴、丘墟穴与冲阳穴连线中点非穴位处,其中少阳经组为循经取穴,其余两组为非循经取穴。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来量化。用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统计分析3组疼痛程度改善是否有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之间疼痛程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包括非穴位)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晞 《新中医》2011,(5):111-112
目的:针刺颈夹脊配合腕骨、束骨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双侧C3~C7夹脊穴及双侧腕骨、柬骨穴治疗,对照组予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2组止痛起效的时间、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止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腕骨、束骨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5例采用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133例采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愈显率与疗程的关系。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64.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愈显率在第1疗程治疗组为55.9%,对照组为16.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局部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明显优于循经远部取穴,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取穴方法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0例,将临床检查阳性体征与神经走行解剖特点配合循经阿是穴取穴;对照组30例,采用中医传统循经取穴方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2%,愈显率88.7%,对照组有效率70.7%,愈显率60.5%,两组间有效率、愈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愈者所需疗次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将临床检查的阳性体征与神经走行解剖特点配合阿是穴取穴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中医传统循经取穴。  相似文献   

12.
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刺足三里组(试验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合谷、太冲、头维等穴,试验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灸刺足三里,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试验组中,有循经感传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无循经感传者的80·0%(P<0·05)。结论: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温和灸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0例。温和灸组和针刺组取穴相同,穴取肾俞、脾俞、足三里、涌泉等;药物组口服甲钴胺(弥可保)片。观察3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温和灸组总有效率为90.0%,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治疗DPN疗效肯定,且优于药物弥可保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少阳经特定穴与非经非穴治疗偏头痛大鼠镇痛作用及血清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原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的差异。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少阳经特定穴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均正常饲养7天,第8天空白组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0min后捆绑束缚30min,其余3组按10mg/kg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造模后,模型组30min后捆绑束缚30min,电针少阳经特定穴组及非经非穴组于30min后分别行相应穴位电针治疗30min。同时在纤维丝疼痛测试仪(Von frey filament)下观察造模前后及治疗后大鼠50%缩足阈值(50%PWT),各组大鼠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中测定血清5-HT,SP,CGR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明显降低(P 0. 01),SP,CGRP含量明显增高(P 0. 01),50%PWT降低(P 0. 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少阳经特定穴组偏头痛大鼠血清中5-HT含量明显升高(P 0. 01),SP,CGR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 01),50%PWT显著提高(P 0. 01),非经非穴组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非经非穴组相比,电针少阳经特定穴中5-HT含量明显降低(P 0. 01),SP,CGRP含量明显增高(P 0. 01),50%PWT降低(P 0. 01)。结论电针少阳经特定穴可显著改善偏头痛大鼠的疼痛程度,效果优于非经非穴,该研究为临床应用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腹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以腹针结合局部针刺治疗,并加电针疏密波和热敏灸;对照组40例,以局部选穴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局部热敏灸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临床疗效优于一般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通里"穴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CSAP)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C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经取穴组(内关、通里)、他经取穴组(孔最、太渊)、非经非穴组、待治疗组每组各30例,各组患者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电针干预。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动态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MMP-9、TIMP-1含量的变化。结果: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经过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心绞痛程度减轻;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均改善ST段分钟数及ST段的下移幅度,非经非穴组仅可改善ST下移幅度,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经取穴组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含量,血清TIMP-1含量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内关、通里能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可能是通过降低MMP-9含量从而稳定AS斑块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并比较双靶点取穴与单靶点取穴电针治疗创伤性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6例创伤性四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单靶点取穴方案(在外周沿神经干走向循经取穴)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双靶点取穴方案(督脉取穴配合外周循经取穴)治疗,两组在选穴进针后皆采用电针仪治疗3...  相似文献   

18.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学确诊的住院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阿是穴(在疼痛范围内≤2个穴位)、合谷穴(双侧)、大椎穴、大杼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NRS)、镇痛起效和缓解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2. 5%,对照组为57. 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便秘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较单纯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能提高癌性疼痛的疗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艾灸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疗效与穴区温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关元穴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与穴区温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50例与安慰灸组52例,选取神阙、关元穴,艾灸组行真艾灸治疗12周,安慰灸组行安慰艾灸治疗12周,两组均在首次艾灸和末次艾灸时检测两穴灸前、灸后的穴区温度。结果:经治疗12周后,艾灸组患者配偶怀孕率高于安慰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结束后随访10个月,艾灸组配偶怀孕率显著高于安慰灸组(P 0. 05),且艾灸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灸组疗效(P 0. 05);治疗12周后,艾灸组精子浓度优于安慰灸组(P 0. 05),而两组a级精子活力、a+b级精子活力差异无明显改善(P 0. 05);两组神阙穴和关元穴灸后温度均高于各自的灸前温度(P 0. 05),而经12周治疗后两组两穴灸前温度与首次治疗时灸前温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艾灸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精子浓度,提高患者配偶受孕机率,对男性不育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尚未发现艾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与穴位温度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