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积极降压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大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共40例,随机分成积极降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积极降压组在开始治疗后的l h内首选静脉降压药物使收缩压<140 mmHg,并维持7 d;对照组早期控制收缩压<180 mmH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测定CT血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28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治疗后90 d进行Rankin最表(mRS)评分.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积极降压组患者3 d时血肿体积增加绝对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积极降压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NHISS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NHI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8 d的NHISS评分差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90 d轻度以下残疾及中重度残疾患者例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降压对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15日,一项旨在检验早期快速降压是否可以减少颅内出血患者的死亡和残疾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积极降压治疗研究”在中国正式启动。此项临床试验项目的目标是为控制脑出血患者血压的最佳方案提出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降压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通过超早期强化降压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3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治疗后3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d上述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为(65.2±8.4)分,NIHSS评分为(11.3±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3±8.6)分和(16.2±4.8)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满意,患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急性期强化降压治疗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于超急性期给予降压治疗,观察组为强化降压(入院后1 h内控制收缩压至130~140 mmHg),对照组为普通降压(入院后1 h内控制收缩压至160~180 mmHg)。复查头颅CT,比较2组治疗后24 h血肿量和血肿扩大例数、治疗后5 d及14 d时水肿量,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2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4 h观察组血肿量和血肿扩大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 d、14 d观察组水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5 d及14 d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超急性期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强化降压治疗可有效减少血肿和脑水肿,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醒脑静用于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入院的70例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Glasgow Coma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N...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辅以白蛋白治疗,分析此药物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以往常规的方法来治疗,观察组辅以白蛋白药物治疗,针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骨瓣降压术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血肿清除加去骨瓣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29例(治疗组)的临床资料,与采用单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患者2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死亡5例(17.24%),存活24例(82.76%)。随访7个月,预后良好8例,良好率为27.59%(8/29)。对照组死亡9例(36.00%),存活16例(64.00%)。随访7个月,预后良好3例,预后良好率为12.00%(3/25)。结论:与单纯的血肿清除术相比,选择性地采用血肿清除加去骨瓣降压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螺旋CT在老年急性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内收治的88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CT检查,对检查的结果及病灶部位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分析。结果:通过CT检查发现88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属于规则型脑实质出血,34例患者属于不规则型脑实质出血,患者脑部出血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基底出血、脑叶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多发性出血,88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的初选中线移位的症状,移位在4mm左右的患者为20例,死亡患者4例,移位在8mm左右的患者为8例,死亡患者2例,移位在10mm左右的患者为6例,死亡2例,34例患者无中线移位症,死亡1例。结论:螺旋CT在老年急性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提高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且收缩压在150~185 mm Hg的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积极降压,即在溶栓开始60 min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50 mm Hg并至少维持72 h;对照组患者按照指南标准降压,即将收缩压控制在180 mm Hg以下。2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48及72 h给予多模式核磁共振检验,记录2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再灌注及血管再通情况,对2组随访3个月,观察2组生存状态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24、48及72 h的收缩压水平均显著较低(P0.05),而2组同时期舒张压、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3个月自发性脑内出血率、生存率、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血流再灌注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未见不良影响,亦不会增加患者致残或死亡风险,提示静脉溶栓后早期避免收缩压骤升可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大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行微创穿刺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且观察组死亡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观察组存活患者BI评分58.4±1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存活患者的48.4±14.3分;两组存活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预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早期积极降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近期预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将2009年至2011年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接诊的83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近期预后情况,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血肿扩大以及残疾比例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好转出院,继续康复治疗,无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结论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确切,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可以常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改进院前急救流程在急性脑出血病人诊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急诊接收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38例)和对照组(男性42例 ,女性37例) ,以改进的急救护理流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救治,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出诊到达时间、急救介入时间、待手术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患者治疗48 h内死亡人数及并发症发病率. 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时间上观察组(18±2. 5)min,对照组(17. 90±2. 56)min、手术治疗时间上观察组(3. 50±1. 30)h,对照组(3. 51±1. 23)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急救介入时间观察组(15. 80±6. 83)min,对照组(36. 79±14. 52)min、待手术时间上观察组(28. 98±11. 20)min,对照组(58. 45±18. 56)min,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患者治疗48 h内死亡人数(观察组8例,对照组22例) ,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两组并发症发病率相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改进院前急救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救治明显缩短了急救介入时间、待手术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并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3):152-153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Fugl-Meyer评分、FIM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IM评分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度,改善患者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探究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观察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黄芪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l于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经过3周治疗,黄芪组卒中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减轻急性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0 年 4 月到 2022 年 7 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134 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特殊组,每组 67 例。常规组采用常的护理方式,特殊组采用社区护理。对比两组的血压、负性情绪、生活
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特殊组血压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常规组低(P<0.05)。特殊组
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比常规组偏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能够改善血压水平,缓解不良
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18例脑出血患,发成纳洛酮观察组与胞二磷胆碱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清醒时间的提前,对脑水肿及功能缺损 分的改善,纳洛酮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即阿片受体拮抗剂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