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砂为常用中药,常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朱砂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分析朱砂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为朱砂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斑蝥为较常用中药,因易引起毒性反应,临床常用其炮制品。斑蝥的中毒量和治疗量相近,安全范围窄,常用量小,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中毒反应,主要由斑蝥素引起。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斑蝥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斑蝥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其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斑蝥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毒的由来与排毒 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过程,而人体的毒素,正是在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当人体抵抗力减弱、下降或人体的脏腑排毒功能出现故障时,人们从外界摄取物质后,不能顺利将废物排出人体,使之残存并积滞在人体,这些废物会逐渐导致人体的慢性中毒,从而成为各种疾病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56-159
贯众是一味临床常用且历史悠久的中药。早期药学文献中就记载贯众有毒,但长期以来对其毒性的认识并不充分,药源植物也比较混杂,影响了其正确的临床使用。本文综述历代本草中对贯众及其制品的毒性记载,结合毒性反应及其物质基础、分子机制,综合评价贯众的毒性及其与药效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贯众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川楝子为"小毒"中药,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川楝子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川楝子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川楝子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59-162
罂粟壳为传统中药饮片,含有吗啡和可待因等生物碱,具有麻醉性、毒性和成瘾性。本文查阅历代本草及中外文献,结合罂粟壳毒的记载和现代毒性相关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成分、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对策和表现等不同方面,综合评价罂粟壳的毒性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罂粟壳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钱子为常用中药,因易引起毒性反应,临床常用其炮制品。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马钱子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马钱子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马钱子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54-156
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苦木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分析苦木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苦木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51-154
蜈蚣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及多肽毒素等多种活性物质而易引起显著的生理反应和药理作用,也可表现为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蜈蚣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蜈蚣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49-151
乌头类中药为临床常用中药,主含乌头碱等生物碱,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中关于乌头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文献,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乌头类中药毒性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乌头类中药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鹤虱是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实,在中国分布广泛。传统上被用作杀寄生虫药。鹤虱最早记载于我国唐代《新修本草》一书。到目前为止,虽然多本中医古籍都谈及鹤虱有小毒,但尚未见鹤虱的系统临床研究及毒性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鹤虱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其可能的物质基础,以期为鹤虱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仙子为临床常用中药,过量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天仙子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天仙子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近年来,临床以"毒损肾络"立论治疗本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重在剖析中医之"毒"与DN的密切关系,为临床治疗DN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闹羊花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躅 Rhododendronmole G.Don的干燥花 ,近年来在商品调查中 ,发现我省有些地区将茄科植物白曼陀罗 Datura meteiL.的干燥花—洋金花误作闹羊花用 ,前者功效驱风 ,除湿 ,散瘀消肿 ,止痛 ;后者平喘止咳 ,镇痛 ,解痉。两者来源功效均不相同 ,不可混用 ,现将两者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1 药材性状1 .1 闹羊花 数朵花簇生于一总柄上 ,多脱落为单朵 ,灰黄色至黄褐色 ,皱缩 ,萼片 5裂半圆形至三角形 ,边缘有较长的细毛 ,花冠钟状 ,筒部较长 ,约 2 .5cm顶端卷折 ,5裂 ,花瓣宽卵形先端纯或微凹 ,雄蕊5,花丝卷曲 ,等长或略长…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为“毒”,是根据乙型肝炎病因、病机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流行病学特点,以现代医学微观认识为基础,结合祖国医学“疫毒”、“伏气”瘟病发病及病机特点的产物。有学者从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方面总结为:“杂气(即疫毒)致病说明了传染性致病因子及其特性,属外因;伏邪致病说指明了潜伏性感染方式;内外相召致病说强调了体质因素在发病中的地位”。其虽为“疫毒”、“伏气”,但从病位在肝、在  相似文献   

19.
壮医善于使用毒药和解毒药,对毒的认识有着独到的理论和经验。本文从毒的资源、病因病机、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对壮医毒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是天然物质,无毒、无副作用,这是对中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事实上中药的毒性是其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药物的特性(属性)。“毒”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毒”与“药”相通,因为“毒”反映了中药的偏性和治病功能,所以古人将“毒”作为药物的代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