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心痛为心痹病的轻者——厥心痛的证型之一。通过研读内经,总结名家经验,辨析肾心痛的理论依据、病变机理、转消之机及治法方药,不拘泥于传统理论,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3.
马赟 《陕西中医》2006,27(12):1550-1551
目的:总结应用《内经》理论临床诊治的体会。方法:参阅《内经》理论,通过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论述、分析、总结。结论:临床中诊断“全面把握、四诊合参”;辨证治疗上整体联系,点面结合;预防调护,《内经》“诊、治、调”的三部一体,是其临床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4.
《内经》作为重要的中医经典,对五脏疾病的传变不仅着眼于五行的生克乘侮,还关注于脏腑之间的气血关系、形神关系、体用关系及经络循行等,这对现代心系疾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内经》论述的心系疾病的传变模式与诊治进行了分析探究,以冀为当今中医临床心系病的治疗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肾实证是指邪气壅盛于肾所出现的证候,多由外感风寒湿热邪气,或由本脏内伤及他脏邪气传入引起,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五类,基本治法为泻肾法,包括疏散外邪、去菀陈莝、脏病治腑三法。研究了《黄帝内经》中对肾实证的论述,详细分析了肾实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以期对肾实证理论的完善有所助益,并有助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少火”理论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即平和的阳气,是与壮火相对而言的。“少火”理论认为,元气需要少火的温煦,而壮火则能耗伤元气,即亢烈的阳气能够耗伤人体的元气,所谓“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一理论对于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这一理论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略作论述,并举病案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经》"肾藏象"理论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国医论坛》2007,22(4):13-14
慢性肾炎为现代医学病名,病机复杂,病情多变.运用《内经》"藏象"理论分析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证治经验,发现其病机虽与中医五脏皆有关,但与肾脏关系尤为密切,《内经》"肾藏象"理论对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如思 《陕西中医》1991,12(10):476-477
《内经》心病的内容包罗甚广。因为由于心经所过皆可出现主证;心有四系连四脏;心病可累及他脏,他脏病也可累及于心;……所以,心病的证候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相应地,心病的治疗也必然多种多样。兹将《内经》心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作一浅略探析,以就正于同道。1 补虚泻实调治得宜《内经》认为补虚泻实是治疗心病的基本原则。《灵枢·经脉》说:“心,手少阴之脉,……为此诸病,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热  相似文献   

9.
徐艳玲 《新中医》2008,40(4):1-2
运用<内经>的肺胃相关理论,对肺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肺系疾病的预防,应外避虚邪贼风,以避免形寒伤肺;内调饮食,忌食生冷寒凉,顺应自然,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提出肺系疾病的治疗,应从肃肺降胃、温肺化饮、培土生金、益胃润肺四方面着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形神关系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使其充实和发展,《内经》中关于其论述颇多[1]。将其中形神理论简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少华  张晶瑜  王彬  张琪 《陕西中医》2004,25(4):366-367
清心莲子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石莲子、人参、茯苓、黄芪、地骨皮、柴胡、炙甘草、麦冬、车前子。原方治疗忧思抑郁,发热烦躁,或酒色过度,肾阴虚,心火上炎,薰灼肺金,口苦咽干,渐成消渴,或遗精淋漓,或因火热扰动营血而致血崩等证。该方人参、黄芪、甘草补益阳气  相似文献   

12.
顾颖杰  王晖 《新中医》2014,46(10):1-4
"气化"是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糖尿病肾病(DN)临床表现虽然各异,气化功能障碍贯穿发病始终。以《内经》气化理论为指导,将糖尿病肾病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一个世纪以来,《内经》中的《素问》已经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很多地区。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多达9个甚至11个《素问》的不同英译本,对于《内经》英译的研究亦越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从西方和国内不同的翻译理论在《内经》英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契机来探讨《内经》英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刘凯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19-119,126
《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总结的用以揭示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防治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始终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不断开拓着临床的应用范畴。本文从阴阳学说入手,以不孕症为例,说明《内经》的辨证思维与认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并以此昭示出中医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核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书立 《河南中医》2006,26(10):21-22
《儒门事亲》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所撰,后经其门人润色整理而成。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又号宛丘,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强调病由邪生,治疗主张以攻邪为主。临证擅用汗、吐、下三法治疗杂病。同时,也擅用汗、吐、下三法治疗肾病,见解独到、超凡脱俗。本文就其用汗、吐、下法治疗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同道商讨。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肾系功能与妇科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系相关病证研究是以肾脏及其相关的脏腑、经络、器官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病证规律.肾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阴,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气与四时之冬相应.  相似文献   

18.
《内经》五味理论是中医重要基础理论,于中医的发病、诊断、治疗及营养等方面都有很大价值。本文重点从五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讨论,所提出“味欲”和“味溢”尤其具有独特的诊断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
“宗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共出现了8次,分别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邪客》、《灵枢·刺节真邪》四篇之中。另外,《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中的“大气”,也指宗气。笔者依据以上内容,系统论述《内经》中的宗气,以明确《内经》中宗气的概念、分布、功能、病证等,明晰《内经》中的宗气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