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6例采用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以在PCI术中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及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术后达到TIMI(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及MBG(心肌灌注分级)Ⅲ级以及心电图ST段回落50%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以及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率以及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使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急性STEMI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率(P0.05)。结论替罗非班具有较好的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远期预后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的合并MDV并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318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2组,对照组192例,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治疗组126例,完成早期完全血运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和60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A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7.9%vs16.1%,P=0.033;4.0%vs 10.4%,P=0.037)。术后60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31.3%与21.4%,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vs 14.6%,P=0.023;4.8%vs 12.0%,P=0.029)。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且合并MDV的STEMI患者,与仅干预罪犯血管比较,早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是安全的,可能会降低12个月的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减少60个月时的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non-IRA-CTO),择期介入开通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急诊PCI的患者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STEMI合并non-IRA-CTO的共115例患者,择期non-IRA-CTO开通组39(33.9%)例患者,未开通组(包括介入失败及未介入手术)76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及化验检查结果等,收集并阅读介入治疗光盘及手术记录等资料,电话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及脑卒中。结果:开通组患者术后1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改善[(53.29±7.24)vs.(57.55±7.89)%,P0.05]。开通组1年内MACE事件发生3例(7.7%),未开通组为30例(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开通组无心源性死亡患者,后组为7例(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MACE事件(47.8%vs.35.8%,P=0.209)及心源性死亡(4.3%vs.11.3%,P=0.430)在介入开通失败组和未行介入开通手术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多元Cox回归分析证实,择期CTO开通(HR=0.219,95%CI 0.066~0.731,P0.05)是患者1年无MA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择期介入开通non-IRA-CTO可以增加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术后1个月的射血分数,减少患者1年的MACE事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228例,根据围术期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173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6个月至3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术后即刻达到TIMI血流分级Ⅲ级、心肌染色分级(MBG)3级和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罗非班组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2%比30.9%,P=0.017)。随访期间替罗非班组总MACE(4.7%比13.5%,P=0.029)、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3.6%比13.5%,P=0.008)和因心脏原因再住院(17.2%比30.8%,P=0.033)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间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替罗非班可降低患者远期MACE的发生率(OR 0.357,95%CI 0.130~0.985,P=0.047)。结论替罗非班具有改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远期预后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替格瑞洛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急性STEMI接受急诊PCI手术患者240例,分成替格瑞洛(n=94)和氯吡格雷(n=146)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情况、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出血发生率、呼吸困难发生率、服药情况及停换药原因、院内和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能提高PCI术后TIMI 3级血流的患者比例(90.5%vs80.8%,P=0.024.)。12个月内两组BARC出血分级、呼吸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7%vs24.0%,P=0.412;12.8%vs6.8%,P=0.121)。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12个月内停药或更改抗栓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要原因是医师更改抗栓方案、经济原因和呼吸困难(50.0%傩1.4%,P0.001;12.8%vs 1.4%,P0.001;5.3%vs 0.7%,P=0.025)。两组院内、12个月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vs 5.5%,P=0.957;8.5%vs 8.9%,P=0.916)。结论替格瑞洛用于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可改善术后血流,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停换药的原因是医师更改抗栓方案、经济原因和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住院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部分血运重建(IRA-only)和完全血运重建(CR)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发病12 h内到达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并接受急诊PCI的592例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择期干预非罪犯血管为CR组(n=341),择期PCI平均延迟(5.2±2.2)天;未干预非罪犯病变的患者为IRA-only组(n=251)。所有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患者远期预后,其中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结果:两组临床基线特征相似,具备可比性。随访7~10年,平均随访(105.0±13.6)个月期间,CR组MACCE发生率与IRA-only组无显著差异(21.2%vs 26.0%,P=0.26),两组死亡、脑卒中及再发心肌梗死无显著差异,IRAonly组仅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高于CR组(21.5%vs 14.8%,OR=1.48,95%CI:1.01~2.18,P=0.04),主要表现在非罪犯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14.6%vs 5.7%, OR=2.69,95%CI:1.54~4.69,P0.001)。结论:对于已经接受急诊PC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择期干预非罪犯病变血管未降低远期MACC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病12h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PCI的STEMI患者。根据血型检测结果分为两组:非O型血组(n=662)及O型血组(n=220)。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生化指标及造影情况,通过电话及门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MACEs189例。两组患者相比,总的MACEs(24.2%vs.13.2%,P=0.001)、再发心肌梗死(7.7%vs.1.8%,P=0.002)及1年内MACEs(8.0%vs.3.2%,P=0.014)在非O型血组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型血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及院内死亡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O型血可能是STEMI患者PPCI术后远期MACEs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R=1.717,95%CI:1.085~2.718,P=0.021)。结论:非O型血可能是STEMI患者PPCI术后远期MACEs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延迟(12~72 h)与急诊(<12 h)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随访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并于发病后72 h内行PCI成功并置入DES的STEMI患者303例。根据PCI时机分为延迟PCI(12~72 h)77例和急诊PCI(<12 h)226例两组,随访2年。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明确或可能的支架血栓及缺血性卒中,次要终点为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延迟PCI与急诊PCI两组间的2年MACE(9.1%比8.4%,P=0.85)和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5.2%比4.4%,P=0.18)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亚组患者,两组间的2年MACE(12.2%比8.4%,P=0.45)和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7.3%比5.6%,P=0.71)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校正两组主要基线特征,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显示,两组间的2年MACE(9.5%比8.1%,P=0.77)和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5.4%比5.4%,P=1.00)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延迟PCI与急诊PCI并置入DES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未能在最佳时间窗内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及时行延迟PCI并置入DES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血浆单体C反应蛋白(mCRP)水平、整体面积应变(GAS)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142例,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以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作为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及无MACE组,分析血浆mCR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AS在两组间的差异。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CRP及GAS是否是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将来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MACE组m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MACE组GAS值明显低于无MACE组,MACE组LVEF明显低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mCRP水平及GAS是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是否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而血浆mCRP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RR=1.06,95%CI(1.004~1.125),P=0.035]。结论患者血浆mCRP水平、GAS与STEMI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mCRP水平联合GAS可早期、无创评估STEMI病情严重程度,并可预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金属裸支架(BMS)相比,Cypher支架(Cordis公司,美国)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方法 连续选择2002年12月至2005年3月间STEMI患者407例,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靶病变置入Cypher支架或BMS.对所有病例随访1.5~4.0年(平均28.7±11.7个月),比较两类支架院内及出院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等)发生的差异.结果 407例患者中置入Cypher支架者131例,置入BMS者276例.Cypher支架组所置入支架的直径明显小于BMS组(3.0 mm与3.2 mm,P=0.00).两组在随访期间心因性死亡(1.5%与6.9%,P=0.02)以及随访期间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6.1%与12.7%,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计算Cypher支架组在随访期间发生总MACE的相对危险度为0.45(P<0.05).两组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以及靶病变重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ypher支架较之BMS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在STEMI的急诊PCI治疗时,置入Cypher支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与BMS相比可以降低远期复合MACE以及心因性死亡的发生率. 2)以及随访期间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6.1%与12.7%,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计算Cypher支架组在随访期间发生总MACE的相对危险度为0.45(P<0.05).两组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以及靶病变重建率 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ypher支架较之BMS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在STEMI的急诊PCI治疗时,置人Cypher支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与BMS相比可以降低远期复合MACE以及心因性死亡的发生率. 2)以及随访期间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6.1%与12.7%,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计算Cypher支架组在随访期间发生总MACE的相对危险度为0.45(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