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9月期间,纳入37名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根据戴明环的程序:主题选定、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以及检讨与改进十大步骤来进行。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分在圈活动后(18.57±1.61)较圈活动前(27.86±2.21)明显降低(t=20.67,p<0.05),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的病情总估计在圈活动后(210.16±14.48)较较圈活动前(184.1±36.35)明显提高(t=3.9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可以充分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确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5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比较有、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PRS评分。结果158例患者中,有攻击行为82例(51.89%),无攻击行为76例(48.10%);两组BPRS评分比较,有攻击行为组的总分及敌对猜疑、激惹性、行为紊乱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1),思维障碍因子分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早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和控制攻击行为发生,并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佩丹  林以环 《现代护理》2005,11(7):508-509
目的 探讨半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半开放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封闭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自编的“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子评估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攻击行为主要及相关因素中,与患者吵架及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攻击行为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中,第16 d以上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生2次以上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半开放式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半开放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封闭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自编的"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子评估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攻击行为主要及相关因素中,与患者吵架及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攻击行为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中,第16d以上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生2次以上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半开放式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状况。方法选取104例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评估分成暴力组(n=54)和非暴力组(n=50),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其执行功能。以30例正常健康男性(正常组)为对照。对3组的执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MOAS评分与执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暴力组WCST持续错误数高于非暴力组及正常组(Z=-3.52及-5.87,均P0.01),非暴力组持续错误数也高于正常组(Z=-3.87,P0.01);暴力组WCST分类数低于非暴力组及正常组(Z=3.56及5.70,均P0.01),非暴力组分类数也低于正常组(Z=3.83,P0.01)。(2)MOAS评分与WCST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405,P0.01),与WCST分类数呈负相关(r=-0.324,P0.01)。结论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差的执行功能,执行障碍与暴力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适应能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适应能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 13 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攻击行为量表 (OAS)、病前适应能力量表 (PAS ,儿童期 )测定。结果 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期整体病前适应能力较不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差 ,在“社交和退缩”、“朋友关系”方面功能明显降低。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期病前适应困难可能增高未来攻击行为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收,以是否出现暴力攻击行为为依据分组,分别是攻击组(40例)与非攻击组(42例),调查分析临床资料,并对比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结果:无职业、内向性格、易激惹、非自愿入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11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前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攻击行为,使用儿童创伤问卷(CTQ)评估儿童期创伤情况。根据CTQ将研究对象分为创伤组(31例)和非创伤组(83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两组PANSS和MOAS得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CTQ总分与MOAS及PAN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PANSS总评分[(87.58±5.30)分vs.(84.67±8.96)分]、阳性症状分[(34.03±5.62)分vs.(31.08±9.30)分]高于非创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MOAS加权总分[(13.23±5.55)分vs.(9.47±6.06)分]及财产攻击评分[(2.58±1.88)分vs.(1.66±1.73)分]高于非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Q总分与阳性症状分(r=0.333)、一般病理分(r=0.248)、PANSS总分(r=0.480)、言语攻击评分(r=0.275)、财产攻击评分(r=0.327)及MOAS总分(r=0.281)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可以在一定程度预测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和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临床工作中需关注儿童期创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病人噎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组建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通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病人噎呛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危险因素,设立活动目标,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通过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医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病人噎呛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噎呛发生率由7.50%降至2.60%。[结论]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噎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血清甲状腺素、睾酮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依据既往暴力史及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攻击行为,将有攻击行为的7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促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及血清睾酮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中言语攻击、财产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与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中财产攻击、自身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中言语攻击、自身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与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女性血清睾酮水平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中自身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与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临床上对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及睾酮水平进行预测性评估,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MMPI对150例有攻击行为和150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控制力差和过度控制两类人格特征。MMPI的Pb、Re分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雌二醇(E2)、催乳素(PRL)、睾酮(T)等性激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早期干预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发作期。依据既往暴力史和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加权总分分为攻击组(n=99)和非攻击组(n=65)。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及治疗后第14、28天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血清CK、CKMB、E2、PRL、T水平,并对入组前MOAS加权总分、分量表评分与PANSS总分、分量表评分及CK、CKMB、E2、PRL、T水平之间作相关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入组前及治疗后第14、28天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攻击组MOAS加权总分、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的评分[(12.33±5.22)分、(2.13±2.23)分、(2.75±2.60)分、(1.73±3.48)分、(5.94±4.76)分]均高于非攻击组[(1.42±1.22)分、(1.16±1.12)分、(0.13±0.49)分、(0.14±0.64)分、(0.00±0.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攻击组患者入组前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90.13±13.49)分、(24.03±5.19)分、(48.99±8.59)分]均高于非攻击组[(80.67±11.57)分、(20.30±6.88)分、(42.81±7.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天两组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组前,治疗后第14、28天,CK、CKMB、E2、PRL、T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AS加权总分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CK水平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5、0.241、0.531、0.448,P均<0.05)。言语攻击与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存在正相关(r=0.189,P<0.05)。自身攻击与PANSS总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CK水平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7、0.353、0.163,P均<0.05)。体力攻击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7、0.237、0.314,P均<0.05)。结论攻击组与非攻击组相比,攻击行为体现在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与体力攻击方面。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肌酸激酶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相关。CK、CKMB、E2、PRL、T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联规则在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中的应用效率,为预防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46例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条件设定,共找出关联规则2 500条,筛查出56条,再结合专业知识分析,最终找到7条关联规则.结论 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发现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因素,对建立暴力攻击的防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发生攻击他人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本文调查了我院精神科1990年6月-1997年5月经CCMD-Ⅱ或DSM-Ⅱ精神分裂症的280例病人,对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成立品管圈,确定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电话随访率及满意度为主题,分析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针对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将2013年1~6月出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6~12月出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电话随访成功率及随访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电话随访率及满意度,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服药治疗及健康指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住院精神分裂症患攻击行为提供早期预防和干预。方法对56例有攻击行为和143例无攻击行为进行对照研究,应用BPRS、EPQ、外显攻击行为(MObS)等量表进行评定。结果56例患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既往攻击行为史、BPRS的敌对猜疑和激活性、被害妄想等,EPQ—N分、P分,MAOS攻击指数≥9。结论有关量表测定可预测精神分裂症患的攻击行为,以便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口学特征和血浆5-羟色胺、血清睾酮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将70例首次发病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区分,有攻击行为者为研究组(n=36),无攻击行为者为对照组(n=34),比较两组血浆5-羟色胺、血清睾酮的水平。结果:研究组5-羟色胺水平[(50.23&;#177;6.73)mg/L]较对照组[(58.18&;#177;7.42)mg/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70,P&;lt;0.01);睾酮的水平[(5.01&;#177;0.99)mg/L]较对照组[(4.02&;#177;0.87)mg/L]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43,P&;lt;0.01);5-羟色胺、睾酮水平与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r=-0.38,0.40;P均&;lt;0.05)。结论:5-羟色胺、睾酮水平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具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具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偏执型28例,有精神病家族史11例,被动住院42例,有攻击诱因7例,精神病性症状支配22例,无自制力48例,既往有攻击行为32例,治疗依从性差27例,有明确的攻击指向38例,攻击发生的时间以中、晚班为主,为29例;经积极的治疗与心理干预,有效36例。[结论]具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采取预见性护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2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