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4~2008年期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核心期刊文献中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涉及的腧穴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并总结文献中针灸处方、腧穴频次、腧穴分布及组方关系。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以循经取穴为主,并配合局部取穴,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腧穴,腧穴选择主要为五输穴及下合穴,委中、阳陵泉、环跳、华佗夹脊穴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腧穴。数据挖掘结果反映出的取穴规律和特点与针灸临床理论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基本相符,表明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针灸处方用穴和配伍规律的研究是较合理可行的,分析结果可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相当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FD的古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FD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炼出针灸治疗FD的常用腧穴与腧穴配伍、腧穴分部规律以及经络、特定穴运用规律。结论: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针灸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结果分析反映循经取穴是古代针灸治疗FD选穴基础,特定穴是处方的组成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2002年1月至2022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治疗方法、刺法及其选穴、电针波形与频率的频次。将相关数据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6.0及SPSS modeler 18.0,进行腧穴与归经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253篇,涉及344个针刺处方,132个腧穴,总应用频次3 796次;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包括针刺、电针、针灸、穴位注射等;高频应用腧穴分别是下关、合谷、四白、颊车、颧髎、阳白、地仓、攒竹、迎香、太阳;应用频次较高的经脉为手足阳明经及足少阳胆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到了9组强关联腧穴关联规则和10组高频经脉关联规则以及3个聚类。结论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以局部取穴为主,重视远近配穴,多用手足阳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焦虑症现代文献的经穴运用特点。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焦虑症的近15年文献基础上,建立以腧穴为主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使用经脉和穴位的规律。结果:针灸治疗焦虑症以督脉和膀胱经选用的腧穴最多,常用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项部位,交会穴和原穴等特定穴的应用广泛,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本神-神庭,通过聚类分析总结出以百会、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和太冲为主穴的针灸处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针灸治疗焦虑症具有局远配合、循经远端取穴、重用特定穴等选穴特点,组方规律为辨病与辨证、辨症相结合,其结果可用于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特定穴运用规律。方法:通过制定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标准、规范病症腧穴名称,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特定穴规律研究。结果:针灸治疗胃脘痛选取特定穴88个,占总穴位90.74%,以胃经募、合、经、络穴为主,其中中脘运用频率最高;特定穴配伍分析显示,脾背俞配伍交会穴支持度最高,而脾胃经的募、背俞穴与交会穴相配伍最多。结论:特定穴的选取及特定穴间的配伍是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主要处方原则,体现了循经取穴的特点,且操作方法以艾灸为主,针刺为辅,不重视针刺手法及灸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参照《灵枢经》、《素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对疾病病因病机及腧穴治疗作用的认识,对张子和针灸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张子和针灸特色应用包括善用针刺出血法和慎用灸法,通过分析《儒门事亲》中相关病案,探讨张子和针灸特色应用的特点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录的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文献,建立文献信息数据库,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归纳腧穴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64篇临床文献,获得373条组方,涉及腧穴120个、耳穴18个、眼针穴8个、头针刺激区2个。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应用频次最高,选穴部位主要在面部,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到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太溪-风池、攒竹-四白-太阳、睛明-合谷-承泣-丝竹空3类腧穴配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攒竹→睛明、攒竹→太阳、攒竹→三阴交等12个强关联腧穴组合。针刺、针刺+中药、针刺+西药滴眼液为主要治疗方法,3种方法对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不良事件以针刺后皮下淤血最多。结论针灸治疗干眼常用腧穴为攒竹、睛明、太阳等,常用耳穴为肝、眼、...  相似文献   

8.
路运萍  颜晓  周悦  张潇斌  夏庆昌  马玉侠 《新中医》2022,54(18):121-12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PSUI)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针灸治疗PSUI的临床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统计分析、关联分析和社团分析,探讨针灸治疗PSUI的腧穴应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08篇,涉及针灸处方98首,运用穴位统计功能得出腧穴79个。PSUI与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等穴位的相关程度较强。使用频次≥19次的腧穴有13个,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关元、中极、次髎、肾俞、三阴交。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为针灸治疗PSUI的核心腧穴处方。相互关系最强的穴对是关元-中极。干预措施常用针刺、电针和温针灸。经络以任脉、膀胱经、脾经为主;腧穴部位以背腰臀部、胸腹部和下肢部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PSUI的腧穴和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规律性,其遵循近部取穴为主,辨证选穴为辅,佐以远部选穴和对症选穴的选穴原则;阴病治阴;腧穴以特定穴为主,注重俞募配穴;腧穴部位具有显著的神经节段性效应规律;干预措施以针刺为主,电针和温针灸为辅。以上规律可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Web of Science、Pubmed中有关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文献,用Excel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的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1篇,涉及腧穴57个,累计使用频次360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为百会;经脉以督脉为主;部位以头颈部频次最高;特定穴应用中以交会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3个有效聚类群: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神门-风池;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百会-风池-四神聪。结论:现代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取穴原则,以醒神开窍、填精益髓、疏通经络为主要治疗原则,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针刺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f MRI相关的针灸文献,主要分析运用f MRI技术阐释针刺和艾灸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针刺f MRI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腧穴特异性、穴位配伍、针感等方面,多数研究支持腧穴特异性,针感和穴位配伍能引起不同的脑功能响应,但针刺的中枢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而艾灸f MRI研究较少,以热敏灸为主,其他灸法研究稀少;针刺与艾灸比较效应的f MRI研究更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阳痿的取穴规律。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针灸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导入R 4.0.3软件,进行治疗方法、腧穴频次与归经、集合可视化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共纳入有效文献240篇,涉及516个针灸处方、145个腧穴;针灸治疗阳痿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针刺+灸法)、针刺、穴位注射(水针)、电针等;高频应用腧穴分别是关元、肾俞、三阴交、命门、足三里、中极、次髎、气海、太溪、太冲;应用频次较高的经脉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等;常用的腧穴组合为上髎、中髎、次髎、下髎和三阴交、肾俞、关元;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90%,支持度≥20%)共得到27个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肾俞,三阴交→关元"(支持度为46.7%),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三阴交,气海→关元"(置信度为98.0%);腧穴可分为5个有效聚类群。针灸治疗阳痿选穴遵循一定规律,可为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KOA)临床腧穴使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 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6年3月针灸治疗KOA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对所采集的治疗方式、腧穴及其所属经脉特点进行分析,运用描述、关联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其外在特征和内在联系。结果:共98篇中英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其中,手针(32.41%)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内膝眼(12.11%)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使用频率最高(21.90%),这些腧穴主要分布在膝关节周围。通过关联性分析发现,十二经脉中胃经、胆经、脾经的穴位组合最多,其中“内膝眼-犊鼻-阳陵泉”是相关性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经脉可分成2个有效聚类群,2组核心经脉组;腧穴有2个有效聚类群,2组核心腧穴组。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了临床治疗KOA的经脉和腧穴使用的内在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KOA提供选穴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的经穴选用特点和规律,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不孕选穴提供古代文献依据。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所收录的前秦至清末中国古代医家所著的综合性医著、医经文献和针灸专著为研究对象,检索有关针刺治疗不孕的古代文献条文。根据既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筛选出137条符合条件的古籍条文,建立以腧穴为主的Excel数据库,运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以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刺治疗不孕的经穴运用规律。结果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共出现43个腧穴,十四经穴占37个;应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分别是关元、中极、然谷、涌泉和商丘;选穴多取自任脉与足少阴肾经;选取腧穴集中分布在下腹部、下肢远端;所选特定穴类别以交会穴、五输穴和募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不孕的选穴注重选用任脉和足少阴肾经腧穴,突出腧穴远近配合使用,重视多经交会穴、五输穴和募穴应用,强调辨经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临床上针灸治疗呃逆应用较多的头颈部腧穴可见攒竹、翳风、天鼎、天突、耳中等。为了探寻安全有效的针灸治疗呃逆的方法,文章将这些腧穴的针刺方法、注意事项、作用机理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Embase收录的针刺治疗POI的相关文献,收集处方中的穴位信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腧穴64个,累积使用频次478次,主要归经为膀胱经、任脉、脾经等;针刺治疗常用腧穴为关元、三阴交、肾俞、子宫、足三里、太冲、中极、血海、脾俞、次髎等;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如交会穴、募穴;常选用的腧穴组合为关元-三阴交-肾俞;基于熵聚类算法获取候选新腧穴组合9个及新腧穴处方2首。结论:针刺治疗POI取穴经脉主要以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以关元-三阴交-肾俞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调冲任、补肝肾、调气血、安神志为针刺治疗POI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鼻出血在现代期刊文献中的选穴情况进行研究,归纳、分析其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1962~2016年收录的针灸治疗鼻出血的期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归纳鼻出血的针灸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鼻出血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在现代期刊文献中以表里经腧穴配伍法、交会经腧穴配伍法、本经腧穴配伍法、上下腧穴配伍法和特定穴中五输穴与原穴配伍法为主。结论:鼻出血的针灸治疗取穴应坚持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主要选取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的腧穴进行配伍,从而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发挥出来,起到增强鼻出血的针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其总结了晋及晋以前的针灸成就。以《针灸甲乙经》的刺法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分析总结《针灸甲乙经》中腧穴针刺深度规律、针刺禁忌和影响针刺深度的因素,着重归纳针刺深度与腧穴所处部位的关系及患者体质、经络气血的变化、病位、病情等对针刺深度的影响,以期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干预措施和腧穴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VIP)、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区间为建库至2020年9月9日。依据制定的标准筛查、评估研究设计和提取针灸处方,在WPS 2019软件工作表建立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技术研究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取穴规律。结果 共收集到60篇文献,整体研究设计循证评价质量中等,提取出62条处方;干预措施主要为艾灸、针刺和艾灸针刺结合运用;腧穴频次排名前5的为:外关、曲池、足三里、肩髃和合谷;经脉使用频次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任脉、手少阳三焦经和足阳明胃经等;特定穴频次依次为五腧穴、交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原穴等;聚类分析发现7类临床取穴聚类,关联分析发现了以外关为中心关联配伍曲池、肩髃、阴陵泉和水分等强关联穴组。结论 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具有一定的规律,临床用穴较为广泛,许多高频腧穴、核心聚类群和关联规则,可直接配伍组成相关针灸处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以"针刺"或"针灸"或"针"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主题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及经外奇穴为主,常用腧穴主要分布于眼周,交会穴、原穴和五腧穴等特定穴应用广泛,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合谷-太阳、合谷-风池,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视区-三阴交、瞳子髎-丝竹空、球后-睛明-风池、太阳-合谷。结论现代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尤其重视合谷-太阳、合谷-风池与其他腧穴配伍,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病位所在,主治所在"的选穴思想,采用远近配穴、上下配穴的取穴原则,重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索自2006年来针灸数据挖掘的相关文献,对针灸数据挖掘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挖掘方法的使用概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针灸挖掘技术在海量的、非线性的针灸数据处理中具有明显优势,数据挖掘结果能够与传统的中医学理论相契合并提供新知。但不足之处在于挖掘方法单一、数据量庞大、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今后可在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挖掘针灸处方信息、深入揭示腧穴配伍规律的同时,拓宽数据挖掘的研究范围,从多学科、多角度进一步探讨针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