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16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8例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平扫检查,研究组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扫描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肿瘤位置以及确诊率等。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检查之后,对照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75.51%,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84%,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为55.10%,研究组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为75.51%,两组患者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16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可以快速获得检查结果,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腹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5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超声检查及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设定行超声检查为对照组,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肿瘤分期判断准确性及手术可切除性情况。研究组肿瘤分期判断准确性(76.47%)大于对照组(23.5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应用诊断胰腺癌价值高,具准确性、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在胸部开放性与闭合性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胸部创伤性患者200例,将200例胸部创伤性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DR技术检测,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胸部创伤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皮下气肿、肋骨骨折、胸椎骨折及胸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与研究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针对其他类型的胸部创伤性病变诊断,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胸部创伤的诊断符合率要高于DR技术,通过螺旋CT检查可以更为清晰的观察到胸部创伤性病变的具体症状,螺旋CT检查胸部开放性与闭合性创伤的诊断效果较佳,是作为胸部开放性与闭合性创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莉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823-2824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178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分别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I)和CT进行对比诊断的临床资料。与妇科盆腔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178例患者CT诊断符合率为90.4%,略高于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5.4%,P>0.05。71例恶性肿瘤患者,彩超分期诊断率为70.4%,低于CT分期诊断率83.1%,比较差异显著,P<0.05。TVCDI可作为妇科盆腔肿瘤首选的临床检查手段,CT可作为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肿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ADA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检查,对照组25例ADA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ADA患者的动脉壁钙化、夹层血栓、ADA累及分为、破口位置、主动脉破口数以及AD分型等指标差异。结果:两组ADA患者的破口位置、主动脉破口数以及ADA分型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25例ADA患者的动脉壁钙化、夹层血栓以及ADS累及分支范围的阳性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98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征象结果、CT重建图像及薄层肺部扫描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及多层螺旋CT征象检查中管壁增厚、腔内外病变、阻塞性病变、转移性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出率(95.92%)与手术病理(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临床肺癌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利于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效果。方法:选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将1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患者。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X线摄片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组诊断准确的有74例,诊断准确率为98. 7%。对照组诊断准确的有58例,诊断准确率为77. 3%。对照组诊断准确度要低于研究组(P 0. 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症的诊断准确度较高,漏诊及误诊现象发生较少,在临床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症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选择疑似小肝细胞癌患者134例,其中最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患者62例,134例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平扫的检出率、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扫描检出率、敏感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均高于多层螺旋CT,且更能清晰显示小肝细胞癌的血流特点,故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10-4111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最终判断。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而观察组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钡剂造影检出胃癌患者19例,其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5.88%,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多层螺旋CT检出胃癌患者32例,其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12%,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相符率高,较X线钡剂造影检查的诊出率高且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外科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急腹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超声波或X线平片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研究组应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结果:研究组对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于外科急腹症部位、原因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急腹症病因诊断的过程中,多层螺旋CT对病情诊断及时、准确,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胰腺癌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太仓市沙溪人民医院诊治的胰腺癌患者42例纳入研究组,再选取同期本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2名设为对照组,纳入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CT平扫和各时期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准确率和病理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95.24%(40/42),在40例患者中,肿瘤位置在胰头部占比为37.50%(15/40),胰颈部占30.00%(12/40),体部占20.00%(8/40),尾部占12.50%(5/40)。肿瘤直径范围在1.18~6.89 cm,平均(3.42±0.48)cm。结论:在胰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准确性高等优势,能够为病情判断提供有力参考,值得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皆已通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急性肠梗阻。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片检查,且对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在单纯机械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诊断准确率等方面,均高于X线片,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在肠肿瘤、肠粘连以及肠套叠以及诊断准确率等均比X线片高,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片而言,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85-3886
随机将研究对象分成行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研究组和胸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检查对照组,分别比较影像学特点和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2589例受检者筛查出肺内小结节107例,良性结节33例、暂不稳定性结节54例、疑似恶性结节20例。不同筛查方法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不同筛查方法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LDCT)能提高肺内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是筛查早期肺癌的有效实用方法,对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和B超检查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126例经病理确诊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以及B超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6例确诊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中存在68例恶性肿瘤,58例良性肿瘤;B超诊断恶性66例,良性60例,误诊12例,漏诊14例;CT诊断良性肿瘤66例,恶性肿瘤60例,误诊2例,漏诊4例。CT诊断灵敏度94.12%、特异度96.55%及准确率95.24%均高于B超诊断的79.41%、79.31%、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结果显示68例恶性肿瘤,其中10例卵巢癌、29例子宫颈癌、16例子宫内膜癌及13例盆腔转移瘤,CT检查妇科盆腔恶性肿瘤的总诊断符合率94.12%高于B超诊断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结果显示58例良性肿瘤,其中32例卵巢良性肿瘤、26例子宫肌瘤,CT检查妇科盆腔良性肿瘤的总诊断符合率96.55%显著高于B超诊断的79.31%(P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消化道造影与螺旋CT应用于胃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胃部肿瘤患者资料,依据检测方式不同分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消化道造影检查,研究组采取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影像学图像。结果:研究组阳性确诊率93.02%(40/43)相比较对照组的阳性诊断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影像学图像的检出率分别为软组织肿块90.70%(39/43)、胃壁增厚90.70%(36/43)、下端食管狭窄90.70%(38/43)、恶性龛影90.70%(34/43)及黏膜病变90.70%(39/43)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相比消化道造影能够增加诊断的准确率,影像图像更清晰明确,有临床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将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症诊断中的效果,探究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录入的急性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查后处理技术诊断和腹部CT平扫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进行分析,同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医学指标,探究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实验结果中,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中3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总检出率为27(90.00%),其中误诊率为0,出现3例漏诊状况,其诊断准确度高于CT平扫诊断的21(70.0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开展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时,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查对患者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而CT平扫虽然诊断准确率低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查,能够缩短检查时间,临床上可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地研究在小肠可疑性肿瘤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诊断得以确诊的50例小肠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本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观察组)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是92.0%,对照组的检出率是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肠可疑性肿瘤疾病的诊断中,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检出率更高,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肿瘤的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特点,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肿瘤的价值。结果 55例病灶中,34例为恶性病变,21例为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肾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8.3%、85.3%、85.7%;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73.9%、82.3%、81.0%;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肾肿瘤的诊断效果相当,临床可以根据检查技术的特点,为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层螺旋CT在四肢软组织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DWI及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DWI与多层螺旋CT良、恶性肿瘤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DWI四肢软组织肿瘤检出率为94.74%,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82.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及DWI对实质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时,前者对其骨化、皮质侵袭、软组织钙化等方面均可较好地显示,但无确定性,后者可对良、恶性肿瘤进行有效鉴别,可为临床后期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选取83例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设为对照组;4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整体诊断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