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肛周脓肿是由于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内化脓感染而形成的脓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较为多见~[1]。若不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很容易发展为肛瘘~[2]。目前,手术为肛周脓肿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后创面愈合质量和创面愈合速度为手术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3]。中医药在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作用直接、药物依赖性小、依从性好及副作用小等特  相似文献   

2.
正肛周脓肿系指肛管、直肠周围组织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且形成的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且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1]。肛周脓肿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切口多呈开放性,加上粪便和肠内微生物等的刺激,创面愈合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如何减少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水肿,促进创面愈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在促进手术后创面愈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外  相似文献   

3.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病,是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这些脓肿通常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各个间隙,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在肛门附近溃破而形成肛瘘。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的机会很多,尤以肛周脓肿为多见。糖尿病之所以容易合并感染,主要是体内起主要防御作用的白细胞功能减退所致,因此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如不及时手术治疗,一旦感染扩散,则易并发坏死性肌筋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危急。术后创面愈合是影响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anorectal abscess)简称为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目前,手术是治疗肛周脓肿的重要手段~([1])。如何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是治疗肛周脓肿的关键环节~([2])。本研究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采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5.
肛周脓肿为发生于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合并糖尿病的病例较多,具有血糖不易调控、炎症不易控制、创面不易愈合的特点。笔者自2007年8月以来采用及时手术切开排脓后,在西药有效控制血糖及感染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新液局部外用治疗肛周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35例,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化脓性感染,临床以肛周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其发病率占肛肠疾病的8%~25%,居肛肠外科疾病的第二位[1]。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常常因术后疼痛、水肿、渗液等并发症而使恢复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痛苦。笔者采用手术配合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属低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温盐水坐浴后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苦参汤坐浴后康复新液换药治疗,观察其创面分泌物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术后抑制创面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 ,此病发病急、疼痛剧烈 ,延治和误治都可使病情加重和复杂化。本病是肛门疾病的急症 ,应采取及时的积极的治疗 ,笔者收治肛周脓肿患者 10 0例 ,均采取一次性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86例 ,女 14例 ;年龄 15~6 5岁 ;病程 3~ 10天。低位肌间脓肿 76例 ,肛管后间隙脓肿 2 3例 ,直肠前壁会阴间隙脓肿 1例 ,内口均在齿线肛窦处。1.2 手术方法 :腰腧麻成功后 ,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皮肤消毒 ,术野盖无菌孔巾 ,新洁尔灭棉球清洁肛管 ,然后将食指探入肛管 ,明确…  相似文献   

9.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总称,以肛腺感染化脓继发的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或黏膜下感染而形成的脓肿最为多见.多数肛周脓肿会发展为肛瘘,故应及时手术治疗.2004-2007年本院外科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方法治疗肛周脓肿患者6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肛周脓肿本身作为一种集中发生在肛门周围的肛管与直肠交接部位的疾病类型,难治愈,容易复发,按照感染肛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低位及高位肛周脓肿,以后者病情较重,治疗难度也较大[1]。报道指出,高位肛周脓肿多发生在骨盆直肠间隙以及直肠后间隙之间,发生感染的位置较深,即便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患者自觉不适症状仍然较轻[2]。  相似文献   

11.
肛周脓肿,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或间隙内所发生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阅读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发现,中、西医外治法在其术后创面愈合中应用较广泛。本文现将对近年来有关改善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技术研究从中、西医外治法角度做一简单回顾,以期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肛周脓肿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或筋膜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进一步发展就形成的肛周脓肿,脓肿破溃后多形成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目前国内的治疗方法多采用脓肿切排联合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术后患者换药痛苦、愈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正  相似文献   

13.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进一步形成脓肿,也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肛窦肛腺细菌感染而引发的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需手术处理的急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20~40岁青年发病率高。我院从2006~2010年采用一期根治术共治疗30例科类型瘘性肛周脓肿,疗效满意,既达到了急症期切开引流迅速解除患者肿痛之目的 ,又获得了一次性手术治愈,避免二次手术痛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的感染化脓性疾病,治疗以手术为主。在治疗时通常以切开排脓、通畅引流为基本原则。该病在行手术时会造成较大的局部组织损伤,并且术后多采用开放引流的方式处理切口,再加上肛门部位手术创面易受肛门舒缩运动影响及粪便污染,因此手术切口延迟愈合时常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防治切口延迟愈合是肛周脓肿治疗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防治术前的基础疾病、避免术中不恰当操作、术后正确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祛毒方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行低位肛瘘切除术患者共14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中医组(70例),分别采用西医常规处理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祛毒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评分及手术前后直肠肛管压力指标水平等。结果: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医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医组患者术后第7天、14天、21天及28天创面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管直肠压力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益气祛毒方辅助用于行低位肛瘘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减轻创面疼痛、瘙痒等临床症状,加快愈合进程,且未对肛门直肠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道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法来达到根治的目的。肛瘘手术后,创面常常较大,存在疼痛剧烈、伤口愈合时间长等难题~[1]。鉴于此,近年来,本科室开展了采用院内制剂痔疮散熏洗坐浴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于我院肛肠科住院患者中选择符合标准者60例,均为低位  相似文献   

17.
正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瘘管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为低位肛瘘,临床上以瘘管切除术为主~([1])。手术能完整剔除瘘管,但创面较大,疼痛明显,愈合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临床上常用口服药物,药物熏洗、中药外敷,理疗等方法,但疗效不一。本科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在低位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肛肠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内压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量肛管直肠内压观察痔、肛裂、肛周脓肿、低位肛瘘等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内压的变化,结果显示:肛裂、肛周脓肿病人手术前肛管直肠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肛管舒张压低于正常人,手术后压力恢复正常。肛管后正中松解术、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及低位肛瘘切开挂线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但经统计学处理,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手术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及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不会影响肛门的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1]。其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肛门及周围肿胀、流脓、疼痛、瘙痒等,专科检查可见肛门周围有外口,指诊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2]。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由于肛瘘病变部位的特殊性,其术后创面多为开放性,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创面愈合不良甚至肛瘘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疾病治疗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病苦。因此,研究如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一直是肛肠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肛周脓肿又叫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又称其为肛痈,此病症是发生于肛管、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多为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1]。临床统计,此病症与肛瘘属于肛肠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2%,发生率占肛肠疾病的8%~25%,好发于20岁~40岁男性,以肛周持续性剧烈疼痛加重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2]。目前,肛周脓肿患者多数采取手术切开引流术治疗,如脓肿破溃或是切开引流后,易形成肛瘘,而传统的手术切除引流术后需要在脓腔填塞凡士林油纱布,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疼痛感较强烈,愈合时间较长,肛瘘形成概率较高,故寻找一项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非常重要[3]。本研究针对中药坐浴联合湿润烧伤膏或凡士林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