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小吟 《护理研究》2006,20(5):443-44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1-3]。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效果,溶栓前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病人视力的恢复。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8年以来,有8例病人行超选择眼动脉插管,局部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男5例,女3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48岁~63岁。4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阻塞,4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阻塞。就诊时间:发病3h至4d。8例病人中有糖尿病史者4例,有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下超选择眼动脉灌注尿激酶治疗突发单眼失明的疗效.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内溶栓治疗1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致视力障碍患者.结果 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及早应用超选择局部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突发性单眼失明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72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行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对照组行超选择性眼动脉或选择性颈动脉顺行介入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前,两组A-Rc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两组A-Rct均较溶栓前显著缩短(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动脉逆行介入溶栓术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疗效与常规顺行介入溶栓相同,有利于改善患者眼底视网膜循环水平,提高患者视力,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不同就诊时间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 Arteryocclusion,CRAO)就诊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将58例59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根据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分为3组:<12h组、12~48h组、>48 h组,采取相应的救治护理,观察不同就诊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12h组治疗有效率76.9%,≥12h组治疗有效率32.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15,p<0.01),12~48h组与>48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9,p>0.01).结论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时间以12h以内效果好.应普及眼病知识,提倡就近、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小吟 《护理研究》2006,20(2):443-44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效果,溶栓前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病人视力的恢复。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导管介入眼动脉或其口部注入尿激酶25~10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23例中16例术后视力提高,7例术视力无改善。结论:介入溶栓是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有效方法,溶栓时间与疗效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是危害视力的疾病之一,由于视网膜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差,在发病后如不能尽快使阻塞的动脉再通,则患眼的视功能就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失明。目前临床上的溶栓药如尿激酶等缺乏选择性,静脉注入量小难以使阻塞的视网膜血管再通,量大则有导致重要脏器出血的危险。我院采用经股动脉超选插管至眼动脉的起始部灌注尿激酶,对视网膜血管再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对凝血系统未发生明显的影响,也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该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静脉阻塞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RVO患者男性34例,女性4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分支静脉阻塞59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为缺血型及缺血型组,同时对患眼和对侧健眼的球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  相似文献   

9.
吴秀匀 《现代护理》2007,13(20):1943-1944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后诊治时间与抢救治疗效果的关系及相关护理。方法对28例28眼发病后不同时间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采取综合抢救治疗措施并观察其疗效,同时做好相关护理。结果发病后4h内进行治疗的6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4h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虽经积极治疗,只有1例恢复有效视力,其余8例患者视力无改变,28例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经急救治疗后视力能否恢复与早期诊治有密切关系,护理上应争分夺秒配合抢救及做好相关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后诊治时间与抢救治疗效果的关系及相关护理.方法 对28例28眼发病后不同时间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采取综合抢救治疗措施并观察其疗效,同时做好相关护理.结果 发病后4 h内进行治疗的6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4 h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虽经积极治疗,只有1例恢复有效视力,其余8例患者视力无改变,28例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经急救治疗后视力能否恢复与早期诊治有密切关系,护理上应争分夺秒配合抢救及做好相关护理.  相似文献   

11.
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颈动脉为窗口,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间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探查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一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IMT),斑块分级。结果三组IMT值及斑块分级存在显著差异。以斑块存在为预测冠脉病变的阳性指标,敏感性为83%,持异性为77%。1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斑块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0脏病(CAHD)的最有效的阳性指标。结论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从肱动脉途径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2例经临床和血管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在经从股动脉逢径行锁骨下动脉狭窄扩张厦支架置入术失败后,改行从肱动脉途径行锁骨下动脉扩张厦支架置入术。结果:1例患者采用肱动脉穿刺,1例采用肱动脉切开,都取得了成功,置入了支架。结论:在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时,从肱动脉行锁骨下动脉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是一个安全、可靠、方便的逢径。  相似文献   

13.
超志CDFI诊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超声CDFI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了4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的超声CDFI的特征。结果 (1)右冠状动脉明显增宽,(2)室间隔及其他部位侧支血流丰富。(3)左冠状窦内无左冠状动脉起源。(4)肺动脉增宽。结论 超声CDFI可以诊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它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导丝在冠脉造影桡动脉痉挛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术发生桡动脉痉挛的106例分为PTCA导丝组36例和药物组70例。PTCA导丝组在造影路径指导下更换泥鳅导丝为PTCA导丝完成造影;药物组沿鞘管侧管注入维拉帕米1 mg和硝酸甘油200μg,等待5 min后再次行桡动脉造影,观察两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药物组重度痉挛占88.6%,弥漫痉挛占38.6%;PTCA导丝组重度痉挛占97.2%,弥漫痉挛占41.7%,两组痉挛严重及弥漫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A导丝组PTCA导丝均通过病变部位,在PTCA导丝指引下5 F造影导管通过病变部位冠脉造影成功率94.4%。药物组再次造影桡动脉痉挛改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PTCA导丝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6±18.1)min、(29.1±13.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01)。PTCA导丝组出现血管并发症2例(5.6%);药物组出现血管并发症18例(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1)。结论冠脉造影桡动脉痉挛时可尝试使用PTCA导丝完成造影,该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自 2 0 0 2年 10月起我院开展常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 ,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现将我院 10例采用此法行PCI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0~ 11月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Hotter和运动平板等检查 ,高度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择期行PCI患者 10例 ,其中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6 0~75岁 ,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同时行腔内成形术 ,置入支架13枚。1.2 方法。右桡动脉常规消毒、铺巾 ,1%利多卡因局麻 ,按Seldinger法穿刺成功后置入 6F动脉鞘 ,注入维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导丝在冠脉造影桡动脉痉挛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术发生桡动脉痉挛的106例分为PTCA导丝组36例和药物组70例.PTCA导丝组在造影路径指导下更换泥鳅导丝为PTCA导丝完成造影;药物组沿鞘管侧管注入维拉帕米1 mg和硝酸甘油200 μg,等待5 min后再次行桡动脉造影,观察两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药物组重度痉挛占88.6%,弥漫痉挛占38.6%;PTCA导丝组重度痉挛占97.2%,弥漫痉挛占41.7%,两组痉挛严重及弥漫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A导丝组PTCA导丝均通过病变部位,在PTCA导丝指引下5F造影导管通过病变部位冠脉造影成功率94.4%.药物组再次造影桡动脉痉挛改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PTCA导丝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6±18.1) min、(29.1±13.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01).PTCA导丝组出现血管并发症2例(5.6%);药物组出现血管并发症18例(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41,P=0.01).结论 冠脉造影桡动脉痉挛时可尝试使用PTCA导丝完成造影,该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超声CDFI诊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超声CDFI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了 4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的超声CDFI的特征。结果 ①右冠状动脉明显增宽。②室间隔及其他部位侧支血流丰富。③左冠状窦内无左冠状动脉起源。④肺动脉增宽。结论 超声CDFI可以诊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它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Objectives and Background The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is an established arterial graft for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It never had been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re are functional differences in this vessel betwee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the left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of 28 patients (15 with and 13 with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a duplex-system at rest and with a handgrip exercise. Results Concerning the measured flow velocities at rest there was onl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astolic mean and peak veloc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ther investigated parameters demonstrat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peak diastolic and the mean diastolic velocity was les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uring the handgrip-test. The flow reserve was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2.6±24.0% vs. 32.3±30.9%, P < 0.05). Conclusions We demonstrated, that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ave a higher peripheral resistance and a lower diastolic velocity of the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during stress testing. This corresponds to a disturbed vasomotion and may be an early marker of arterioscleros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桡动脉的技术及安全措施。方法:通过对桡动脉解剖的认识,从术前判断、术中获取技术和术后防止血管桥痉挛3个方面回顾总结63例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桡动脉的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前臂运动功能障碍,3例出现短暂感觉异常。无前臂及手部缺血并发症。桥血管近期通畅率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评价、术中和术后适当地保护桡动脉是安全获取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