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材料与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体检科的体检人员及消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这120例患者进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胃镜检查确诊结果、病理检查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20例患者中,经胃镜检查确诊的良性病变的患者有90例,胃肠超声造影检出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例十二指肠球炎患者、9例胃溃疡患者以及62例慢性胃炎患者,共检出83例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22%;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病变的患者有30例,胃肠超声造影检出4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23例胃癌患者,共检出27例胃十二指肠恶性疾病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0%。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为91.67%,与胃镜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胃肠超声造影进行诊断,可有效检出阳性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意义。方法该院462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患儿口服超声造影剂,观察其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等各部位形态及层次结构,分析异常回声区。超声造影诊断消化性溃疡的93例患儿,比较其胃镜检查结果。结果以胃镜检查结果作对照,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诊断的符合率为93.54%,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对胃镜检查的良好补充,可作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筛查方法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患者65例,均采用胃镜检查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再对比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符合率为95.38%,高于胃镜检查的符合率84.62%(P<0.05)。结论: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诊断胃肠疾病一直靠X线及胃镜检查,近年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胃肠疾病的超声检查逐渐引起临床重视。本院从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应用胃超声充盈检查法(又称胃超声造影)开展胃十二指肠及邻近器官的检查1878例,现对资料完整158例青壮年上消化道溃疡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超声充盈检查法在诊断上消化道溃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胃十二指肠气钡造影互补检查在诊断胃肠道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胃肠道肿瘤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其中胃癌累及结肠11例,结肠肿瘤累及胃及小肠6例,单纯胃肿瘤4例,单纯结肠肿瘤2例,X线气钡造影时,在电视透视下观察病变累及的部位、胃肠移动度、有无粘连等方面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互补检查诊断为胃癌结肠转移9例,结肠癌与胃粘连4例,胃良性肿瘤1例,结肠癌结肠十二指肠瘘1例.结论结肠、胃十二指肠气钡造影互补检查对判断胃、结肠病变及病变的比邻关系、病变性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06例胃窗超声造影表现,并与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癌49例,电子胃镜检出胃癌52例,两者诊断符合率为94.2%(49/52);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溃疡15例,电子胃镜检出22例,两者诊断符合率为68.1%(12/18);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息肉、胃良性肿瘤及胃炎等胃部良性疾病16例,电子胃镜检出29例,诊断符合率为55.1%(10/19)。对于胃癌的诊断,胃窗超声造影与胃镜较为一致(κ=0.742),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窗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相比准确率92.4%(κ=0.793)。胃部恶性疾病较良性疾病胃壁增厚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窗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的诊断及胃癌的检出中具有应用价值,可作为早期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7.
崔红 《中国疗养医学》2013,22(2):190-191
上胃肠道(UGI)造影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范围不限的部分小肠以及咽造影[1].因这些器官的疾病常同病多发或异病多发(如胃和十二指肠多发溃疡、多发癌,均可伴发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应当在一次造影中依次地、分别地、反复地予以观察.目前,胃肠道疾病主要依靠动态多相造影检查即把传统的充盈相、加压相与双对比法的双对比相、黏膜相的优点相结合,在受检查躯体转动时,在充气扩张的胃内钡液流动中,发现和认识胃内所呈现出病变的变动图像,能对病变作出定位(确切部位)、定形(大小和形状)、定质(柔软度、浸润范围)及定性(炎症、良、恶性)的四定诊断,是目前最为理想的上胃肠道造影[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增强超声造影检查在腹部体检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我院有消化道症状的体检者。口服胃超声造影行胃、十二指肠球部超声检查。观察胃各部管腔充盈情况,仔细观察黏膜有无中断、胃壁有无增厚或肿块以及胃壁蠕动等,对发现的异常图像回放分析。以病理组织诊断为金标准。结果胃超声造影1 885例,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114例。符合率分别为:胃息肉93.86%,慢性活动性胃炎94.74%,溃疡性病变、胃间质瘤、胃癌等的符合率98.25%。对胃良恶性疾病的诊断,超声与胃镜的吻合度较高(χ~2=63.670,K=0.806,P=0.000),对胃黏膜下层疾病的检出率优于胃镜(χ~2=6.050,P=0.014)。结论胃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较高,与胃镜结合可提高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对胃黏膜下病变,胃肠超声造影检出率优于胃镜。胃肠超声在健康体检人群的初筛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在十二指肠疾病定性诊断中的效能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陆良县中医医院1992年12月—2023年1月收治的220例病理确诊的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胃肠超声造影及胃镜检查。分析不同检测方式诊断十二指肠疾病的符合率。结果:22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诊断出211例,漏诊9例,误诊1例。十二指肠溃疡的超声诊断与胃镜检查的符合率为95.15%,主要漏诊原因为小型或浅表溃疡。十二指肠炎症的符合率为94.12%,漏诊多因病变小,黏膜改变不显著。十二指肠梗阻诊断的符合率为100.00%。对于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超声与胃镜的符合率为83.33%,1例误诊由良恶性特征相似和造影剂分布不均引起。整体而言,超声在诊断各类十二指肠疾病方面与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十二指肠疾病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评价胃及十二指肠水造影CT扫描,这种方法和所用的造影剂,材料与方法:收集1992-1999年有完整病史,胃镜检查资料和病理、手术资料的胃及十二指肠水造影CT检查病人100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水是胃及十二指肠CT扫描最廉价而又行之有效的造影剂;2、胃及十二指肠水造影CT扫描是形态学检查的一种新方法;结论:本研究填补了胃及十二指肠其他检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胃窗造影剂在消化性溃疡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胃、十二指肠等空腔脏器内大量气体及内容物的干扰,超声对消化性溃疡的检查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临床常以胃镜或X线钡餐造影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应用胃窗超声造影剂可以有效排除胃、十二指肠腔气体干扰,增加胃、十二指肠壁对比度,并可清晰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层次、黏膜面及胃邻近脏器情况。本研究采用胃窗造影剂超声检查与胃镜及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超声造影(OCUS)筛查农村无症状人群胃十二指肠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崇明县农村地区5个自然村无症状人群计3240例,开展OCUS筛查胃十二指肠疾病。让受检者口服超声造影剂,实时测量贲门内径、胃体部胃壁厚度、幽门管内径等,观察各部位形态、层次结构及其动态改变。凡检出声像图异常改变者行胃镜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OCUS筛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OCUS筛查检出各类胃十二指肠病变共51例,检出率为1.57%(51/3240),筛查结果与胃镜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3.75%(45/48),一致性好(Kappa=0.905)。共检出胃癌5例,检出率为0.15%(5/3240)。结论 OCUS可用于农村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筛查,值得进一步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198例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检查,其中对阳性发现者开展胃镜、胃镜下活检,金标准为病理结果,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口服胃肠造影剂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检查中总准确率92.69%。结论: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适合于难以耐受胃镜检查或胃镜检查有恐惧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OCUS)在胃部疾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接受口服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的胃部疾病患者314例,根据胃镜下活检或手术后病理作出的临床诊断结果,分析OCUS在检测胃良恶性病变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OCUS与胃镜检查的准确率。结果 OCUS检查胃部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97.1%、98.4%和81.5%。OCUS共误诊7例,漏诊23例,诊断总符合率为90.4%,与胃镜结果比较,总符合率无明显差异(χ~2=2.678,P=0.102)。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OCUS与胃镜检查诊断胃部良恶性病变的比较显示,对于胃炎的诊断,胃镜方法优于OCUS,两种方法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071,P=0.044),其余良恶性病变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OCUS方法诊断胃良恶性疾病准确率高,特异度好,具有便捷、无创、易操作等优势,在临床上可以作为胃部疾病安全有效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由胃肠超声造影专家郭心璋、施红、张武教授主编的《胃、十二指肠超声造影临床应用及进展》DVD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片全面介绍了新型口服超声造影的主要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在胃十二指肠诸多疾病的临床应用与进展,系统总结了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基本方法及规范操作技巧。片中附大量胃、十二指肠典型病例动静态超声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筛查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筛查、胃肠超声造影筛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筛查和胃镜筛查结果、筛查项目、检测依从性。结果:超声造影筛查和胃镜筛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造影筛查和胃镜筛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胃肠超声造影筛查依从性高于胃镜筛查(P<0.05)。结论:筛查胃十二指肠疾病过程当中,胃肠超声造影筛查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胃肠超声助显剂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的22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行胃肠超声助显剂检查,并以胃镜和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分析胃肠超声助显剂的检查结果。结果经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发现,胃癌7例、恶性淋巴瘤11例、胃溃疡25例、浅表性胃炎86例、十二指肠炎54例、十二指肠溃疡疾病40例,与胃镜和病理活检结果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胃肠超声助显剂检查,能够检查出胃十二指肠出现的不同疾病情况,而且无创伤性,方便快捷,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4例十二指肠占位病变,均行超声检查;16例行胃镜检查,14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行CT检查。结果 超声显示率达85.3%(29例),依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壁厚型21例,壁外型4例,腔内结节型4例。间接声像图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扩张,上消化道梗阻。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和CT显示率分别为68.8%、42.9%、37.5%。结论 超声对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检出率较X线造影及胃镜高,为检查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是检查胃、食道及十二指肠疾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检查方法,其操作简便无创伤,应用低张力造影更利于发现微小病变而使结果更为准确。654—2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低张力药物。现有临床病人40例,经普通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可疑病变或病变显示不清晰,又经低张力造影,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应用654—2行低张造影在检查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所有病例结果均经手术或胃镜证实)。  相似文献   

20.
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病变的检查, 往往因胃肠道气体的干扰而难以显示。1988年以来, 我们应用胃窗一85超声显像剂充盈胃与十二指肠, 形成一种“前声窗”后对胆总管下段病变进行超声检查, 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