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方法将50例外感发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降温治疗,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将两组的体温变化情况、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临床疗效、退热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0min、1h、4h、6h、12h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部熏洗应用于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退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杨雨竹  高强  余红 《新中医》2018,50(8):196-198
目的:观察应用疏风退热散中药熏洗治疗成人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者6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4例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治疗组30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疏风退热散中药熏洗,2组均观察治疗3天;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0 min、1 h、2 h、4 h、6 h、8 h的腋温变化、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0.0%、82.0%,对照组分别41.2%、73.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h、8 h,治疗组患者腋温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腋温变化情况大体相当(P0.05)。体温开始下降时间治疗组为(4.12±0.79)h,对照组为(5.57±0.88)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疏风退热散的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对症治疗辅以疏风退热散熏洗治疗成人外感发热,可以加速体温下降,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外感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等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配合"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辨证施护;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降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00%和84.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半小时退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0.5 h、1 h、2 h后体温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解除外感发热症状,退热快,不过度降温,不反弹,有效提高患儿舒适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和冰力降温贴的辅助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后0.5、1、1.5小时体温变化及降温幅度,并观察2组用药后24、48、72小时的退热疗效。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1.67%,对照组46.6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用药1.5小时后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组体温下降幅度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快,体温不宜复升,经济、方便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足部熏洗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医学效果。方法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62例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患儿接受普通抗病毒治疗,综合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中药足部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55%(29/31),比常规组患儿高出16.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部熏洗用于诊治小儿外感发热退热临床疗效较好,建议在临床中推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 例,在常规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和冰力降温贴的辅助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和t 检验比较2 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后0.5、1、1.5 小时体温变化及降温幅度,并观察2 组用药后24、48、72 小时的退热疗效.结果:2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1.67%,对照组46.6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用药1.5 小时后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 组体温下降幅度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快,体温不宜复升,经济、方便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外感发热经中药足部熏洗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外感发热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消炎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药足部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1、4、8 h体温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效果明显,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热速清颗粒联合阿莫西林对外感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速清颗粒治疗,连续治疗72 h后评价2组疗效。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温及血清炎性反应指标变化;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2 h后2组患者主症、次症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 05);治疗72 h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 87%,较对照组的61. 54%升高(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72 h 2组体温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逐渐降低(P 0. 05),且治疗24、48、72 h后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8、72 h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 05); 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速清颗粒联合阿莫西林可有效改善外感发热患者临床症状,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疗效优于阿莫西林单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疏风散熏洗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风寒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疏风散熏洗,疗程3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降温起效时间及体温完全降至正常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治疗组为96.0%,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0%(P<0.05);用药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风散熏洗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能缩短退热时间,改善伴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证属风热袭表型的退热疗效。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及病房外感发热的患儿119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足浴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结果:体温均值两组比较,0.5 h时段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 h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h时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袭表型外感发热中药足浴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组与单纯应用布洛芬混悬液组对照相比,0.5 h、1 h内退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5 h后两组退热效果一致,6 h后体温反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与对照组(88例)。两组均予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中药药浴及穴位按摩,对照组加用普通温水浴。两组疗程均为3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体温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1%、85.2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当天、治疗前与治疗72 h后、治疗当天与治疗72 h后体温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体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当天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满意,且解热起效快、体温不反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儿外感发热展开中药足部熏洗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72例外感发热患儿为两组,两组均以常规西医展开抗炎、抗病毒治疗,基于此,35例接受温水擦浴辅助降温为常规组,37例接受中药足部熏洗辅助降温为中医组,对照两组降温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3%,与常规组的77.1%对比明显较高,且中医组治疗后体温改善程度明显较常规组优越(P0.05)。结论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中药足部熏洗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体温在短时间内下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乐治筋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病合并滑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收治的79例膝骨关节病合并滑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洛阳正骨医院协定方外洗药进行中药熏洗(药物组成、用法、时间均一致),对照组熏洗后采用常规手法按摩,治疗组熏洗后采用平乐治筋手法。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对比2组的VAS评分、HSS功能评分、疗效。结果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2. 341,P 0. 05);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7. 492,P 0. 05);治疗组有效率为89. 74%,高于对照组的77. 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乐治筋手法配合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病合并滑膜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广平  胡聪  叶烨 《新中医》2013,45(12):73-75
目的:观察中药沐足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粉剂沐足治疗,对照组A组采用柴胡针治疗,对照组B组采用赖氨匹林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体温曲线下面积、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0%,对照组A组为78.6%,对照组B组为87.4%,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h时体温曲线下面积治疗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h时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h时治疗组与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能达到良好的退热效果,其退热效果与对照组A组柴胡针肌肉注射效果相当,比对照组B组赖氨匹林静脉注射短期效果稍差,但退热时间较赖氨匹林长。结论:中药沐足治疗外感发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物理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物理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全身温水擦浴治疗,每日2次;中药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加穴位涂擦中药复方退热凝胶,每日2次。记录入组后48 h内患儿的体温,绘制48 h体温曲线图,比较3组的48 h内最高体温降幅、体温曲线下面积及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结果中药治疗组25~48 h最高体温降幅明显大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的0~24 h和0~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明显少于物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退热凝胶联合常规治疗小儿风热犯表型外感发热,可明显降低热峰,减小体温曲线下面积,减少退热药的使用,其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温水擦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三仁汤合抗生素治疗夏季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夏季外感发热患者2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4例与对照组135例.2组均予抗茼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加用加味三仁汤口服.比较2组体温变化、体温复常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4%,对照组为71.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2、3天2组患者体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体温退热时间、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天内治疗组体温反复上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三仁汤佐治夏季外感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方药浴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两组各100例,均采用抗感染、抗病毒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药浴治疗,对照组加温水擦浴,观察两组退热效果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退热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降温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刘玉玲  周娣 《新中医》2012,(2):70-71
目的:观察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酌情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退热合荆保留灌肠。观察比较2组用药后降温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单次退热持续时间与完全退热取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单次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完全退热取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退热合剂保留灌肠促进外感发热患儿体温下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利巴韦林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治疗组用中药内服结合熏洗,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6%,退热时间1天内治疗组30%、对照组2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起效快,效果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8年1~10月诊治的外感发热患儿中选取6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30)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n=30)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就两组外感发热整体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体温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体温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均下降,研究组的体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足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解除外感发热相关症候,恢复体温,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