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优势,并观察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根据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开腹胃癌根治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主要观察手术基本情况、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状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随访一年,观察患者转移、复发及一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切口长度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引流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个数、远处转移或复发、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胃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且术中清除淋巴结数目、远处转移或复发率以及一年生存率均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施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种胃肠激素的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数据,以及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与手术后的转归情况。结果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降低,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胃肠激素指标数据与手术前相比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差异均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类术后并发症数据差异均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降低各种胃肠激素在手术后的变化幅度,缩短患者胃肠道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原发性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淋巴结清扫的效果,为临床胃癌患者根治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5例,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61例,采用开腹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总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373);在第1站清扫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815);在第2站清扫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89),腹腔镜手术少于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其中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其中切口感染2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44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胃癌。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95-296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38.1±40.6min多于对照组199.4±3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比较,术中出血量少、微创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近期收治胃癌患者12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式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微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远期生存率等。B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式治疗胃癌在提高美观性,减少手术创伤及加快术后恢复进程方面优于开腹术式,且未影响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指标低于开腹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清扫淋巴结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腹腔镜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创伤小,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右半结肠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借助腹腔镜开展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2.4±2.9)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6.9±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其他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可显著增强淋巴结清扫效果,预防并发症,可取得较佳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清除数、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成功率以及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环周切缘阳性率和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选择腹腔镜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理想,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9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各项指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除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微创口、恢复速度快等优点,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下行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总数(21.02±1.15)个,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总数(20.89±0.85)个,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4979,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56.67%);随访6~32个月观察组1年内死亡1例(3.33%),复发5例(16.67%),对照组死亡2例(6.67%),复发3例(10.00%)。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加速康复外科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胃肠外科手术是普通外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一大类常规手术,其围手术期处理如术前肠道准备、术中麻醉方法选择、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术前及术中各种引流管的放置、术后补液、营养支持及患者康复等围手术处理问题在经典的外科学教科书有了详细地描述,广大外科医生根据教科书和文献上的处理原则、治疗规范及以往经验,进行着大量胃肠外科围术期处理的日常工作,形成了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及方法。然而,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的旨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加速康复外科的新理念极大地挑战我们业已形成的胃肠外科处理原则和措施,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已被广泛接受的并已作为常规的处理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Fast-Track Surgerly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文直译为"快通道外科"。它提倡采用多模式的围手术期恢复方案,加快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日,因此,Fast-Frack Surgery解释为"加速康复外科"可能更为贴切。"加速康复"意味着患者围手术期时间表的重大变革,并已涉及到外科治疗的各个领域。与此相适应的快通道麻醉(Fast-Track Anes- thesia),使得麻醉医生从仅提供最佳的手术条件和术后镇痛的内科医生,转变为围手术期医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胸腔镜下行同期双侧肺减容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敏 《天津护理》2002,10(1):4-5
肺减容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受累的肺组织,减少生理无效腔,增加肺弹性回缩力,从而改善肺通气和血流。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深受患者欢迎,我院自1998年10月~2000年10月行胸腔镜下同期双侧肺减容术3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