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蝥的毒性反应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进权  王宁生 《新中医》2003,35(7):76-77
目的:了解斑蝥的毒性反应及其发生规律。方法:统计文献报道的斑蝥毒性反应病例的有关指标,分析毒性反应的原因。结果:斑蝥中毒以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毒性反应为主;严重毒性反应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中毒性休克。结论:毒性反应原因是超大剂量使用或误用斑蝥引起的有害反应,即药害反应。要减少斑蝥中毒不良事件的发生,关键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改变民间使用斑蝥治疗狂犬病等传统用药习惯。  相似文献   

2.
马钱子为常用中药,因易引起毒性反应,临床常用其炮制品。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马钱子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马钱子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马钱子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雄黄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砷元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雄黄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雄黄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砂为常用中药,常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朱砂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分析朱砂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为朱砂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文霞  钟希文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3042-3043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虫体.其性辛、热;有大毒;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之功.近年来,民间流传用斑蝥治疗各种中晚期癌症、狂犬病及某些皮肤病,但由于对其药理作用、用法用量、毒性及性能等掌握不够,加之药物管理不严,因多服、误服发生中毒反应者不在少数.斑蝥主要毒素为斑蝥素,每100 g斑蝥含斑蝥素约1 mg,斑蝥素对人致死量约为30 mg.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斑蝥的用法用量为0.03 ~ 0.06 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1].本文通过查阅近30年来蝥致中毒反应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碱处理斑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蝥中有效成毒成分斑蝥毒可被氢氧化钠水解生成毒性小且保留抗癌活性的斑蝥酸钠。本文用正交试验法选定使水解完全的最佳条件,以提高斑蝥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49-151
乌头类中药为临床常用中药,主含乌头碱等生物碱,易引起毒性反应。本文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中关于乌头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文献,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乌头类中药毒性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乌头类中药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斑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蝥出自《神农本草径》,又名斑猫、花斑毛、花壳虫,为芜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pnalerate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cichoriil·的干燥全体。其性寒味辛,有大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等经。具有攻毒,散瘀、发泡等功能。传统外用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喉蛾、急性风湿疼、瘰疠、狂犬病、肝癌等。现代研究认为斑蝥含有斑蝥素,易溶于油脂,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外用可引起水泡及红斑,口服可引起消化道炎症、粘膜坏死、不同程度的血尿及毒性肾炎(斑蝥毒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闹羊花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闹羊花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闹羊花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51-154
蜈蚣为临床常用中药,因含有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及多肽毒素等多种活性物质而易引起显著的生理反应和药理作用,也可表现为毒性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其毒性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蜈蚣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蜈蚣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54-156
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苦木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分析苦木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苦木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牵牛子是常用中药,为《中国药典(2015版)》记载的83种有毒中药之一,临床常用其炮制品。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对牵牛子毒性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现代药理、毒理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牵牛子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毒性防控等研究现状,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为临床辨证用药,减少其不良反应提供参考,并形成对牵牛子毒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斑蝥出自《神农本草经》,是昆虫类中药之一。别名较多,《本经》称其为“龙尾”,《药性论》称其为“龙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其性寒味辛,人大肠、小肠、肝肾经,有大毒。其主要功能为破血逐瘀、攻毒散结,临床传统用于治疗癌肿,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等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斑蝥“治疝瘕,解疔毒,制犬毒、沙虱毒、轻粉毒”。“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本品一般外用较多,内服由于毒性较大,涉“雷池”者不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典(2015版)》收录了43个记载为"小毒"的常用中药,其中仙茅、金铁锁及香加皮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其药性也都为"小毒"。本文综合历代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文献资料,从其毒的历史认识过程,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行分析,并从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为全面认识这些中药的毒性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典(2015版)》收录了43个记载为"小毒"的常用中药,其中仙茅、金铁锁及香加皮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其药性也都为"小毒"。本文综合历代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文献资料,从其毒的历史认识过程,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行分析,并从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为全面认识这些中药的毒性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蝥素是从斑蝥体内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由于其毒性强烈,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合成了斑蝥素一系列衍生物,如斑蝥酸钠、去甲斑蝥素、甲基斑蝥胺及羟基斑蝥胺等,其毒性较斑蝥素低,疗效更加明确。就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实验研究和临床运用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虽然相对西药毒牲较小,但如对一些毒性中药使用不当,根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临床中毒症状。本文对附子、商陆、斑蝥,马钱子四种毒性较大的中药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的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斑蝥属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Meloidae)昆虫,为剧毒中药,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可产生一定的毒副反应。其化学成分主要有斑蝥素、蛋白质、氨基酸等。该文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斑蝥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以期更好控制斑蝥药材的质量,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斑蝥为芜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其人药历史比较悠久,具破血消症、攻毒蚀疮之效,临床多用于症瘕癌肿,积年顽癣,瘰疬,整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但因其毒性剧烈,古今多炮制后使用。其历代炮制方法有十余种,多为加热炮制法,其中尤以米炒法应用最为普遍,该法首载于《雷公炮炙论》,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