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7月住院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分为心脉隆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两组均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酌情使用硝酸酯类、洋地黄类药物,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恢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心脉隆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脉隆组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BN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可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负荷,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芪通络胶囊在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芪通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白介素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DV、LVESV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白介素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丹芪通络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8年7月2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心脉隆注射液。比较两组心功能疗效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64.3%,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病人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能够改善病人急性期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栓通注射液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学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及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容易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影响患者术后症状的缓解、增加心力衰竭、再梗死和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严重削弱冠脉介入治疗对患者的获益。本文从STEMI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评价方法和治疗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探究出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以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常规治疗为基础,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降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阻滞剂及调酯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和丹红注射液。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94.1%vs 70.5%)及心电图改善情况(91.1%vs 67.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E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病人共81例,随机分为心脉隆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心脉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量、右室内径、肺动脉压(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两组治疗后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心脉隆组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右室内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NT-proBNP、PA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心脉隆组右室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NT-proBNP、PAP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脉隆组6MWD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AE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可减轻病人右心负荷,改善心功能,提高6MW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A125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隆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根据个体化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呋塞米、螺内酯、ACEI/ARB等常规治疗,心脉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300 mg静脉输注,2次/日,5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CA125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心脉隆组治疗后CA125,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A125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心衰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基础性疗法,如:叮嘱病人卧床休养,吸氧、利尿等,常规抗心衰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将心脉隆注射液5 mg/kg溶于葡萄糖100 m L中静脉输注,每天2次,持续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衰,可减轻疼痛度,改善血压指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STEMI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行PCI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通血管后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观察两组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TFG)Ⅲ级获得率及术后1 h ST段回落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校正TIMI血流计数帧数(CTFC)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慢血流和院内MACE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无复流及30 d的MACE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可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加心肌灌注,减少慢血流及院内MA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性血管再通及未行血管再通治疗的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 RS)变化,探讨fQ RS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溶栓、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再通患者、未行急诊血管再通治疗患者心电图fQ RS发生率。结果 STEMI溶栓后冠脉血管再通组fQ RS波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通组(p0.01);STEMI行急诊PCI后fQ RS波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急诊PCI组(p0.01);STEMI行急诊PCI术前组与术后组fQ RS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碎裂QRS波对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血管再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静脉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都给予IABP泵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静脉给予心脉隆注射液5mg/kg,2次/日,治疗两个疗程共10d。比较两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利钠肽(BNP)浓度,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两组心功能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提升(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IABP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行再灌注治疗病人应用艾司洛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行再灌注治疗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给予艾司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LVEF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BNP和LVESD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艾司洛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有效改善病人心肌功能,缓解病人缺血性胸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70例,随机分为心脉隆治疗组(n=35例)和常规组(n=3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心脉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6 mL静脉滴注治疗2次/日,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时血浆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WMSI)、6 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0 d时血浆肌钙蛋白I、NT-proBNP水平比较心脉隆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1月时室壁运动积分比较心脉隆组优于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1月时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心脉隆组高于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脉隆注射液可以减少梗死范围,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两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优于对照组的80.6%(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或消失,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肌灌注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术后NT-pro BNP水平、LVED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灌注水平、LVEF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再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方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较直接PCI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血流再灌注及心功能,降低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心内科及老年病科就诊的STEMI行急诊介入术治疗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介入治疗基础上加替罗非班10mL冠脉内静脉推注,继之以0.1μg/(kg·min)或0.4μg/(kg·min)维持,静脉输注36h。对照组予常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情况、ST段回落及出血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情况、ST段回落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兰尼碱受体2(Ry R2)及解偶联蛋白2(UCP2)蛋白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陕西省周至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间诊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4例(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6例(NSTEMI组),同期入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Ry R2、UCP2及心肌肌浆网Ca2+-ATP酶2a(s SERCA2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y R2、SERCA2a、UCP2及SIRT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抗栓治疗后上述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上述蛋白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y R2及UCP2蛋白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隆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心脉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6mL静脉输注,2次/日,10d为1个疗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心脉隆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及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5)。心脉隆组1个月后室壁运动积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LVEF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心脉隆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的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