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37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发病1周内即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9例,根据下肢静脉彩超的表现,将其分为伴DVT组(9例)和不伴DVT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否合并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有无肿瘤病史、既往有无吸烟史、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有无气压治疗、是否早期康复干预、是否预防性抗凝治疗、有无静脉置管史、有无手术、有无输血史、下肢肌力、发病至转入康复科时间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6.87;95% CI 1.09~43.22)和未进行气压治疗(OR 12.47;95% CI 1.09~142.36)与早期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有关(P<0.05)。 结论女性和未进行气压治疗是早期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将186例开颅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实验组91例.对照组未进行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和护理,实验组早期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两组术后14 d、30 d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高龄、有多种合并症、手术前后脱水治疗、偏瘫、卧床时间长、留置下肢深静脉导管等是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部2003年1月~2008年12月外科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108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行手术治疗并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4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危险因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制动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酗酒和血栓栓塞家族史在两组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期减少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30例,入院时完善凝血象、D-二聚体及瘫痪侧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分为伴DVT组(31例)和不伴DVT组(199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瘫痪侧别、意识状况、是否气管切开、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有无异物置入、有无深静脉置管史、心率是否大于100次/分、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瘫痪侧下肢肌张力状况、瘫痪侧下肢有无主动活动、瘫痪侧下肢有无肿胀、入院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数值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气管切开、尿路感染、压疮、异物置入、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等因素可能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肿胀[OR=20.624,95%CI=(2.033~209.263),P=0.010]和下肢肌张力低下[OR=9.956,95%CI=(2.699~36.735),P=0.001]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 结论 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低下是脑出血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深静脉血栓形成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后评估和预防血栓发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术后进行适时评估并结合卧位护理、肢体功能监测、药物及新型工具应用等护理措施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最后通过对患者术后居家生活方式干预,改善患者生活习惯,以达到远期预防再次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危险等级对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等级对病人进行预防和护理,并对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专科护理.[结果]极高危组病人临时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的置入对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有重要作用.高危组和中危组病人可以选择机械性预防加药物预防.低危组术后机体有效的活动即可降低发病率.[结论]护理人员在DVT预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掌握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患者59例作为DVT组,选取同期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未并发DVT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DVT危险因素.结果 DVT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1 h、术后卧床时间≥5 d、FIB≥4 g/L、D-D≥0.5 mg/L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D-D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D-D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的重要危险因素,可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使用弹力袜等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9.
冯美娟  黄玲  罗东梅 《全科护理》2020,18(16):1936-1941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髋部骨折病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EBSCO、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VIP)关于髋部骨折病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限定建库至2019年4月,语种为中英文。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提取影响髋部骨折病人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累积病例9 778例,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人983例(1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值: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骨折前长期卧床、静脉血栓栓塞史、性别、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高脂血症、体质指数(BMI)、骨折至入院时间≥24 h、合并其他创伤、合并高凝状态、D-二聚体、年龄≥45岁、股骨粗隆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是髋部骨折病人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管理,以预防髋部骨折病人术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羽 《临床医学》2009,29(5):69-70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08年11月骨科手术后出现的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6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未出现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1例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骨科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或有栓塞病史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随着专业的发展和多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并成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血栓疾病为全球总死亡率的第一位常见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2 46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依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128例)和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2 3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布,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0%;影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78)、高血压(OR=3.59)、同型半胱胺酸血症(OR=4.28)、D-二聚体(OR=5.14)、手术时间(OR=2.86)、全身麻醉(OR=2.53)、植入物(OR=4.3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OR=3.70)。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针对高危因素尽早进行筛查和预防,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其技术特点。方法: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DVT)患者,先行下肢静脉滤器植入术,然后静脉抗凝、溶栓(经足背静脉)化淤通脉治疗。结果:33例病人中,31例在2d~15d内患肢基本恢复正常,2例经察明确为左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经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好转。结论:下肢静脉滤器植入术是防止因下肢DVT引起的致命的肺栓塞的有效方法;溶栓、抗凝、化淤通脉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7年2月-2008年1月244例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以此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39例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危险因素主要有体重指数、静脉血栓栓塞史、恶性肿瘤、年龄、卧床时间、手术部位等。结论 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因素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心理护理,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患肢运动,同时注意保护静脉血管,必要时采取药物预防,则可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骨科创伤术后DVT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我县DVT人群获得性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近3年来本院收治50例创伤骨科术后DVT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DVT危险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DVT患者中,92%有明显的危险因素;各因素中年龄≥40岁、高血压、感染、长期卧床、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居于前位。结论通过对DVT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对骨科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前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3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纳入患者行术前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对年龄、性别、骨折时间、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化指标、凝血、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尿素氮升高和白蛋白降低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内科基础病及年龄、性别、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下肢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素氮和白蛋白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发生下肢DVT危险因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80例临床资料,以术前下肢DVT的产生与否将其分为DVT组62例和非DVT组318例。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情况,分析术前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16.3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3~4级、既往存在下肢DVT史、受伤至入院时间≥24 h、血清白蛋白<35 g/L、血清D-二聚体≥0.5 mg/L、全血血小板计数≥262×109/L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OR=1.852、2.059、2.184、1.980、2.119、1.964、2.155,P<0.05)。建立回归方程模型:logit(P)=-10.310+0.616×年龄+ASA分级×0.722+既往存在下肢DVT史×0.781+0.683×受伤至入院时间+血清ALB×0.751+血清D...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病例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并发肺栓塞患者(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患者基本资料、基础疾病、血液指标等进行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将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病例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静脉血栓病史占比及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72(0.703~0.831)、0.724(0.652~0.787)、0.873(0.815~0.918)、0.858(0.798~0.905)。年龄>61岁、BMI>23.80 kg/m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二聚体&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78例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均对病人的下肢实施彩超检查,分析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和结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为年龄、三酰甘油(TG)水平、麻醉方式、是否饮酒、是否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家族史(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级、全身麻醉、TG水平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分级、全身麻醉、TG水平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引起重视,根据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