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1年Krakower和Greenspon首先分离了肾小球基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简称GBM),为了提高GBM的纯度和产量不妨加以改变或改进。在肾病综合征免疫的研究中,我们制备了可溶性胎儿GBM抗原,制备原则仍按Westberg等法,略有改变。纯度鉴定则按Misra等法。 用胎龄4~8个月的48个胎儿的肾脏制备肾小球。把过滤的筛网自200目改为250目(孔径74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T细胞免疫应答在小鼠抗GBM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肾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兔IgG预致敏,10d后肾炎模型组给予兔抗GBM血清(0.2 mL/20 g)尾静脉注射,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兔血清,分别于第7、14、21、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尿和血清样本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尿蛋白/尿肌酐(UmAlb/c)的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器官和肾脏局部免疫细胞分布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中IFN-γ、IL-4、IL-17A、TGF-β1、CCL-2、CCL-4、CCL-5和CXCL-1等细胞因子mRNA的含量;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4、IL-17A、IL-12、IL-10和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肾炎模型组小鼠的Scr、BUN和UmAlb/c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典型新月体肾炎样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可见兔IgG和鼠IgG沿GBM呈线性沉积;小鼠脾脏中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同时肾脏局部有大量Th1、Th2和Th17细胞浸润;血清及肾脏局部IFN-y、IL-4、IL-17A和TGF-β1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相应上调.结论 CD4+T细胞免疫应答能介导小鼠抗GBM肾小球肾炎并在其病理进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纯化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特异性靶抗原,并评价其在抗GBM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孔径不同的筛网从牛肾脏中提取牛肾小球,采用改良的40 g*L-1去氧胆酸钠破坏肾小球细胞而获得GBM,经胶原酶消化后收集可溶性牛GBM粗抗原.在pH 7.5的条件下经Mono Q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纯化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α链非胶原区1[α(Ⅳ)NC1],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其纯度及活性.应用2 mg*L-1纯化的牛α(Ⅳ)NC1包被酶标板,建立牛α(Ⅳ)NC1-ELISA 方法检测血清中抗GBM抗体,并与经典的以人GBM可溶性蛋白为粗抗原的ELISA法进行对照研究.血清来自90例已知抗人GBM抗体阳性的患者、100例正常人和50例其他肾脏疾病患者.对两种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并计算牛α(Ⅳ)NC1-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纯化的牛α(Ⅳ)NC1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和50×103的蛋白并可被抗GBM抗体阳性血清所识别;应用牛α(Ⅳ)NC1-ELISA法检测抗GBM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8%,与人GBM粗抗原-ELISA的相关性为0.6.结论:应用改良的去氧胆酸钠方法破坏肾小球内细胞并进一步经MonoQ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牛α(Ⅳ)NC1,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特异性靶抗原;纯化的牛α(Ⅳ)NC1可以作为特异性抗原来检测人抗GBM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Alport综合征患者肾小球基底膜(GBM)超微结构改变与GBM上层粘连蛋白α1 (laminin α1)和α5 (laminin α5)分布的关系。方法:1998年1月至2008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Alport综合征的患者20例,另外选择6例肾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在透射电镜下测量GBM厚度以及增厚和撕裂的范围。对肾组织石蜡切片进行laminin α1、laminin α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在GBM的分布进行半定量评分:0分为0%,1分为≤25%,2分为25%~50%,3分为50%~75%,4分为≥75%。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Alport综合征患者的GB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和撕裂分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正常对照组的laminin α1主要在肾小球系膜区,GBM无显色;laminin α5则沿着GBM均匀显色。Alport患者的laminin α1在肾小球系膜区的分布低于对照组,主要在GBM上显色;laminin α5在GBM上的分布低于对照组;GBM上laminin α1与laminin α5半定量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83,P<0.001)。GBM增厚及撕裂范围与laminin α1的半定量评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76, P<0.001; r=0.56, P=0.015),与laminin α5的半定量评分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59, P=0.010; r=-0.53, P=0.025)。结论:Alport综合征患者GBM中异常分布的laminin α1和laminin α5与GBM增厚和撕裂的超微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是临床上以无症状性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上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的一组疾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已认识到本病是一种针对正常肾小球上皮细胞膜上的抗原成分而产生的自体抗体介导的肾小球损害,免疫复合物由上皮细胞膜上脱落到GBM的上皮细胞侧形成典型的免疫复合物沉着。沉着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形成C5b-9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引起蛋白尿,病变过程中激活的细胞因子导致GBM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引起基底膜增厚,使病变进一步发展。细胞介导的免疫…  相似文献   

6.
足细胞义称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位于肾小球基底膜(GBM)外侧,与GBM、内皮细胞共同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是肾小球中体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肾小球固有细胞.由于足细胞的特殊结构与特性,使它在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已证明,肾小球微小病变(MCD)、膜性肾病(M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CS)、IgA肾病(IgAN)及糖尿病肾病(DN)时均与足细胞损伤有密切相关性.现将近年来关于足细胞损伤与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稳定的抗小鼠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诱导的小鼠肾炎模型,用于相关药物药效学及机制的研究。方法:1制备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分离获得小鼠GBM组分,制备成冻干粉免疫家兔,得到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2建立抗小鼠GBM抗体诱导的小鼠肾炎模型。将兔Ig G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充分乳化,于C57BL/6小鼠右脚脚掌注射进行致敏,3 d后尾静脉注射兔血清进行再次免疫。3肾炎小鼠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醋酸泼尼松龙(PNS)进行干预治疗,口服给药14 d,2 mg·kg-1·d-1,观察小鼠蛋白尿、蛋白肌酐比、血生化的变化。结果:注射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200μl,300μl,500μl),成功建立小鼠肾炎模型,模型小鼠蛋白尿及血清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NS治疗后,能明显降低肾炎小鼠蛋白尿水平、蛋白肌酐比及BUN水平(P0.05,P0.01),缓解小鼠肾炎症状。结论: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能够成功诱导小鼠肾炎模型,醋酸泼尼松龙能够有效发挥治疗作用,证实该模型可用于相关药物药效学及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七叶皂苷钠联合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七叶皂苷钠(sodium aescinate,SP)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脑出血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P组、PNS组和SP+PNS组(均n=24)。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6、12、24、48、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72 h检测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各治疗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SP组或PNS组相同时间点比较,SP+PNS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各治疗组大鼠BBB通透性及脑水肿均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且SP+PNS疗效优于SP或PNS。结论 SP和PNS联合使用对大鼠脑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且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的多突状细胞,其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GBM)上,主要包括细胞体、主突、足突三部分。足细胞是肾小球中氧化应激、免疫反应、代谢活动、毒性作用的靶细胞,与GBM、内皮细胞共同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1]。足细胞具有以下作用:构成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分泌GBM的组成成分和降解酶,维持GBM的平衡;抵抗肾小球内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足细胞(podocyte)是一种充满活性并具有特殊动力学能力的细胞,在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仅就有关这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足细胞结构和一般特性 肾小球滤过膜由脏层上皮细胞,基底膜和内皮细胞组成,脏层上皮细胞又称为足细胞,它是一高度分化和特异化的细胞,胞体伸出许多伪足敷衍于肾小球基底膜(GBM)称为足突(foot process),两相邻足突间的裂隙称为裂孔,约25—55nm。足细胞表面覆盖着由涎酸及硫酸蛋白多糖所组成的阴离子衣,这些阴离子是足细胞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前者被认为是肾小球电荷屏障重要组份之一。足细胞依靠其大量的微丝与GBM的外层相连,从生理学角度看,通过改变其实际张力,可引  相似文献   

11.
<正> 分析尿蛋白的组成成分,可以推测肾脏病变的部位及程度。但是,大部分学者仅对尿中来自于血浆的蛋白进行了分析,而很少对来自于肾脏组织的蛋白进行分析。为此,作者利用同种异体肾,分离出肾小球基底膜(GBM),将GBM经胰蛋白酶消化,使之成为可溶性GBM(Tr—GBM)再从Tr—GBM中,采取coA—琼脂糖凝胶方法提取了肾小球基底膜糖蛋白(Tr—GBM—GP)。分别利用这两种抗原免疫家兔,  相似文献   

12.
肾脏病足细胞损伤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细胞是肾小球主要的固有细胞之一,随着对足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发现足细胞中表达的一些特异性蛋白分子之后,足细胞已被认为是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键细胞。一、足细胞的生理特性和病理改变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附着于肾小球基膜(GBM)外侧,连同GBM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起,构成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参与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功能,调节超滤系数Kf以及保持GBM的正常形态,是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主要细胞之一[1]。足细胞呈多突状,由结构和功能不同的3个部分组成:细胞体、主…  相似文献   

13.
NF-κBp65在主动性Heymann肾炎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性Heymann肾炎(AHN)肾小球内NF—κBp65的活化及意义。方法:8—10周龄Wistar雌性大鼠20只平均分2组,肾炎模型组予皮下免疫FxlA/CFA,对照组予皮下注射CF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肾小球内NF—κBp65的活化及其与肾组织病理和生化指标改变的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炎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GBM)明显增厚、肾小球NF—κBp65的话化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肾小球内NF—κBp65的活化与GBM增厚程度呈明显的直接正相关(P<0.05)。结论:NF—κBp65的话化参与了AFN的肾小球的病理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塘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脂代谢紊乱、血管话性因子、氧化应激、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与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七总甙(PNS)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诱导组(OX-LDL 50μg/mL)和PNS 200,400,800μg/mL组.半定量RT-PCR检测TGF-β1与MCP-1的mRNA表达,ELISA检测TGF-β1与MCP-1蛋白含量.免疫细胞化学观察NF-kB p65核转位. 结果 OX-LDL诱导系膜细胞TGF-β1与MCP-1表达增强,NF-kB活化,p65核转位率增加.PNS干预后,TGF-β1与MCP-1表达及NF-kB p65核转位率较诱导组明显下降. 结论 PNS抑制OX-LDL诱导的系膜细胞TGF-β1与MCP-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影响NF-kB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足细胞中E-钙粘素(E-cadherin)的表达,探讨其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经肾穿确诊为足细胞病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为PNS组,外科手术切除肾肿瘤周边2 cm以上正常肾组织20例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肾E-cadherin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Nephrin表达.结果 E-cadherin在PNS组及对照组肾小球足细胞中均不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NS组肾小管中E-cadherin的表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PNS组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E-cadherin不参与足细胞损伤(脱落),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01A中药合剂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建立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3组:201A处理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201A处理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即刻给予201A合剂(0.42g/kg,灌胃),至第21天。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于第4天、第14天和第21天,检测大鼠尿蛋白,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肾炎对照组大鼠注射抗血清后于第4天即出现异常蛋白尿,肾小球内可见细胞数增加和新月体形成,肾小管内大量蛋白管型,GBM呈不规则增厚。而201A处理组鼠上述病变均明显好转。结论 201A能够明显改善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吗啡依赖及纳络酮催促戒断大鼠海马组织CREB,pCREB蛋白表达及CREB/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探讨PNS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躯体依赖模型,采用腹腔注射纳络酮建立催促戒断模型,大鼠在给予吗啡的同时,采用4种不同剂量PNS进行灌胃. 采用Western blot和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分别观察PNS对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海马组织总CREB,pCREB蛋白表达及CREB/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结果:①不同剂量PNS组、吗啡成瘾(MOR)组及纳络酮催促戒断(NAL)组大鼠海马组织总CREB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MOR组pCREB蛋白表达及CREB/DNA结合活性数值略高于对照组(P>0.05),NAL组pCREB蛋白表达及CREB/DNA结合活性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OR组(P<0.01);③PNS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纳络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pCREB蛋白表达增高和CREB/DNA结合活性的增强. 结论:PNS可以剂量依赖的抑制吗啡成瘾及纳络酮催促戒断诱导的大鼠海马组织CREB磷酸化和CREB/DNA结合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及其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病是循环中的抗GBM抗体在脏器中沉积所引起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肺脏和肾脏.  相似文献   

20.
201A中药合剂对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 2 0 1A中药合剂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建立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 3组 :2 0 1A处理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2 0 1A处理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即刻给予 2 0 1A合剂 (0 .42g/kg ,灌胃 ) ,至第 2 1天。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于第 4天、第 14天和第 2 1天 ,检测大鼠尿蛋白 ,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肾炎对照组大鼠注射抗血清后于第 4天即出现异常蛋白尿 ,肾小球内可见细胞数增加和新月体形成 ,肾小管内大量蛋白管型 ,GBM呈不规则增厚。而 2 0 1A处理组鼠上述病变均明显好转。结论  2 0 1A能够明显改善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