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季  杨兆飞  张亮  彭谋  江超珍  万少平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1):32-33,36,F0004
目的 观察硫糖脂Sulfatide对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A组伤后24h取材行HE染色;观察伤口炎症细胞的聚集情况,B组9d(24X9h)后取材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生成差异;C组观察至伤口完全愈合,比较伤口愈合速率。鼠脊背部备皮约4×4cm的区域,在距脊柱两旁1cm处各作长1cm的纵行切口,左侧切口作为实验组用含0.01%sulfatide的硫酸红霉素软膏干预,右侧为对照。结果实验组炎性细胞聚集、胶原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创伤后5d实验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口完全愈合的时问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Sulfatide能促进皮肤伤口炎性细胞聚集及胶原生成,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建立Ⅲ度烫伤动物模型,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烫伤创面中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变化以及肥大细胞(MC)形态和数量的改变。以探讨肥大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烫伤后MC存在不同程度的脱颗粒。烫伤后24h MC数量开始减少,3d后减至最低值;随后MC数量逐渐增加,至28d时增至最高值;以后MC数量再次下降。烫伤后3d,创面边缘和底部有少量肉芽组织生长,14d时,早期形成肉芽组织的区域可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在骨折愈合中对胶原纤维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聚乳酸及金属内固定物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原纤维的产生、发展及钲 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骨折愈合的早期,聚乳酸组成纤维细胞增金属内固定组丰富,胶原纤维较细排列乱;中期仍在见纤维细胞,部分胶原纤维短,排列乱;晚期半数胶原纤维钙化,半数为成骨区。  相似文献   

4.
浅层X线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层X线治疗产瘢痕疙瘩的最佳方案。方法:对488例瘢痕疙瘩患者根据皮损的色泽、硬度、厚度等,实施了浅层X线和/或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90.9%、治愈率为85.7%。无一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或放射性皮炎等副作用。结论:根据瘢痕疙瘩的不同时期,合理选用浅层X线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高电位水对大鼠皮肤创口愈合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电位水对大鼠皮肤创口愈合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SD大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伤模型,分成高电位水组(试剂组)、聚维酮碘组及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用透明膜标记法和注水法记录伤后3、7、14 d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取创面修复组织作病理学观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3 d,高电位水组的伤腔面积与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电位水有明显缩小创伤伤口皮肤面积和体积、促进伤口愈合、杀灭细菌、抑制创伤炎症反应的作用;与创伤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和细胞转移因子TGF-β2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高电位水具有消炎、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生长的作用,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减少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家兔骨折愈合作用的X线观察与组织学比较。方法:家兔骨折造模,针刺骨折邻近穴和足三里、三阴交等,将左前肢作X线前后位无屏相投照,另将骨折局部取材光镜观察,并将二者比较。结果:X线观察与光镜观察比较,在早期(1周),X线反映不敏感。在中期(2周),X线表现与病理切片表现基本一致。在后期(4周),X线观察骨折是否已愈合较光镜观察直观。结论:针刺能创造一个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内环境,无屏相摄影是显示骨骼细微病变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骨折不愈合为临床外科较常见的疾病 ,在高原地区其标准为骨折愈合时限长达半年以上无骨性骨痂生长者 ,定为骨折不愈合[1] 。本组总结了 2 8例四肢长骨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病例 ,并就其发病原因及X线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中 ,男性 1 7例 ,女性 1 1例。年龄 1 7~62岁 ,平均 3 7岁。发生部位股骨 7例 ,胫骨 5例 ,肱骨 2例 ,尺骨 3例 ,挠骨 4例 ,尺挠双骨 6例 ,双侧尺骨 1例。骨折原因 ,摔伤 1 0例 ,砸伤 1 2例 ,汽车撞挤压伤 6例。骨折不愈合时间 9~ 3 4m ,平均 1 5m。2 X线表现2 1 软组织的改变在优质X线片上可见到肌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在伤口愈合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45只,随机分成A、B、C(2%、1%HA、PBS)3组,观察愈合过程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大体形态和组织学的改变.结果:(1)A、B、C 3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2,H.2和13.4 d.A、B两组残留面积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织学上,A、B两组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胶原纤维较为纤细、排列整齐,直径较纤细.C组则显示出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数目增多.(3)HA的生物学作用与其浓度有关.结论: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外源性HA可通过细胞的调控作用有效地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9.
张芸  韦燕  龚建忠 《微创医学》2012,7(6):674-675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外表的完整,但日常生活中总会因各种因素导致瘢痕疙瘩的形成。而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实质上是皮肤的一种大量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单纯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45%~100%[1],且比原有瘢痕范围更大。笔者观察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咖啡因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和愈后瘢痕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往建立的通过饮用的方式摄取咖啡因慢性干预小鼠模型和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切割伤模型,伤后每隔2d采用透明膜描绘法记录伤口大小,愈后30 d记录瘢痕大小;HE染色观察伤后3、6、9 d和愈合后30 d的伤口和瘢痕组织学变化,并结合Labwork 4.0软件分析伤口...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中双能X线吸收法和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SW  Zhao GF  Li W  Wang J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826-1828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的骨密度和组织学变化,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DEXA)监测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手术方法建立右股骨骨折模型,于术后2、4、6、8、10、12周截取双侧股骨。用双能X线吸收法作骨折端和干骺端骨密度测定,对侧股骨相同位置测量以作对照。同时对骨折端骨痂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骨折端平均骨密度值随时间变化递增,显示了一个明确的骨折愈合趋势。术后2、4、6、8周时分别为对侧股骨相应区域的29.5%、48.3%、85.3%、105.2%,各组差异明显。骨密度值的升高与骨痂组织的产生、钙化在时间上有一致性。干骺端骨密度在术后持续降低,到12周时尚未见回升迹象。结论 骨折端的骨密度变化与骨折端骨痂的组织学变化有一致性,骨密度能准确、定量地反映骨痂组织的钙化程度。用DXEA监测骨折愈合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短波紫外线和低能量He—Ne激光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和低能量He-Ne激光对创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用短波紫外线、低能量He-Ne激光对豚鼠实验性手术创口进行照射,用光镜、电镜观察创口皮肤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短 紫外线组创口愈合优于He-Ne激光组(P〈0.01),术后第6天,两组创口愈合无明显差异(P〉0.05)。两实验组创愈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短波紫外线和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无创检测技术提高测量精确度,达到观测骨折愈合数量化的目的,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测定骨折愈合程度的方法。[方法]观察126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在正常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区及其相邻的近侧、远侧非骨折区骨矿物密度(BMD)变化,并将结果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在整个观察期内,骨折区BMD值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结论]DEXA对桡骨下端骨折端的BMD测定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端骨痂生长状况,从而使骨折愈合检测数量化。  相似文献   

14.
四肢长骨骨折愈合不良85例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臣 《中原医刊》2001,28(2):55-56
四肢长骨骨折愈合不良较常见。及时,准确的报告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本文报告我科1988~1998年收集到的临床X线资料较完整的85例,旨在加深认识。 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男50例,女3例,年龄12~70岁,骨折部位:股骨20例,胫腓骨30例,肱骨18例,尺桡骨17例,开放性骨折55例,闭合性骨折30例。骨折愈合不良时间0.5~3年。 2 X线表现 2.1畸形愈合,25例,表现为骨折端大量骨痂形成,骨径增粗,成角畸形。有8例钢板,钢钉内固定可见骨折部位钢板、钢钉变形弯曲、断裂。 2.2延时愈合,…  相似文献   

15.
蚕蛹复合氨基酸对创伤大鼠创口愈合及自由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蚕蛹复合氨基酸促进外伤大鼠创口愈合的作用和对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本文通过将大鼠造成外科创伤模型后,以蚕蛹复合氨基酸给药14天,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皮肤张力、创口皮肤羟脯氨酸含量、血清SOD、MDA、GSH-PX等指标。结果蚕蛹复合氨基酸能明显提高创伤大鼠皮肤张力、创口皮肤羟脯氨基酸含量,升高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 蚕蛹复合氨基酸能明显促进外伤大鼠创口愈合并具清除自由基作用,有较高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下颌骨骨折的愈合过程,比较X线与超声在颌面部骨折愈合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期间19例下颌骨骨折病人,手术以钛板、钛钉内固定,术后1d、1周、2周、4周、6周、8周分别进行临床、X线及超声检查.结果 X线检查显示,随骨折及钛板固定时间延长,骨痂从无到少到多,骨折线从清晰到模糊到消失.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骨折处回声逐渐增强,由不均匀的稍高回声变为均匀的高回声,原来可穿过断端的声束逐渐消失,断端回声与正常下颌骨回声难以区分.通过对X线与超声结果的对比分析,各期的X线检查与超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超声检查也是一种评价骨折愈合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鱼鳞胶原蛋白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通过水提法提取鱼鳞胶原蛋白,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实时定量荧光PCR ( real time PCR )检测糖尿病小鼠伤口处血管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mRNA表达,并检测伤口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含量。结果鱼鳞胶原蛋白0.5 mg组及1 mg组可促进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治疗第15天,鱼鳞胶原蛋白1 mg组愈合率可达94.14%;鱼鳞胶原蛋白1 mg组可明显促进伤口处VEGF、EGF mRNA表达,并且可增加伤口处SOD、CAT含量。结论水提法提取的鱼鳞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促进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和低能量He-Ne激光对创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用短波紫外线、低能量He-Ne激光对豚鼠实验性手术创口进行照射,用光镜、电镜观察创口皮肤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短波紫外线组创口愈合优于He-Ne激光组(P<0.01),术后第6天,两组创口愈合无明显差异(P>0.05)。两实验组创口愈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短波紫外线和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千伏X线、电子线和192铱放射治疗疤痕疙瘩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千伏X线、电子线和192铱放射治疗疤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放射治疗237例瘢痕疙瘩患者,其中千伏X线治疗组86例,6MeV电子线治疗组82例,192铱治疗组69例。结果:千伏X线组、电子线组、192铱组有效率分别为81.4%(16/86)、86.6%(11/82)和92.7%(5/69),电子线组与千伏X线组和192铱组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t=0.84,P>0.25;t=1.50,P>0.10)。192铱组与千伏X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P<0.05)。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瘢痕疙瘩有效手段,与千伏X线比较,192铱治疗疗效更优,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蚕蛹复合氨基酸促进外伤大鼠创口愈合的作用和对自由基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将大鼠造成外科创伤模型后,以蚕蛹复合氨基酸给药14天,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皮肤张力、创口皮肤羟脯氨酸含量、血清SOD、MDA、GSH-PX等指标。结果蚕蛹复合氨基酸能明显提高创伤大鼠皮肤张力、创口皮肤羟脯氨基酸含量,升高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蚕蛹复合氨基酸能明显促进外伤大鼠创口愈合并具清除自由基作用,有较高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