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探索快速有效控制白纹伊蚊成虫的药物,为化学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轮胎堆放场、居民小区、公园3种场所采用超低容量喷雾(ULV)喷洒6%灭得优和25%甲基嘧啶磷,采用叮人法、挂笼法,孳生地阳性率考核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结果用6%灭得优油剂(平均应用剂量0.10~0.45ml/m2)喷洒4h后,叮人率指标相关密度指数(RPI)分别为0、2.2和0,但维持时间相差较大,公园持效最短,不超过2d(用药2d后RPI为98.9),轮胎堆放场持效最长,超过4d(用药4d后RPI为53.0),挂笼法试验24h白纹伊蚊死亡率达到99%以上,该药对白纹伊蚊幼虫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25%甲基嘧啶磷乳油对轮胎堆放场所(平均应用剂量0.08ml/m2)白纹伊蚊成虫的控制时间为48h,孳生地阳性率下降50%以上;对居民区室外环境(平均剂量0.03ml/m2)白纹伊蚊的有效控制效果达到96h。结论在白纹伊蚊高密度场所,ULV喷洒6%灭得优和25%甲基嘧啶磷,短期内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控制成虫效果,对孳生地幼虫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超低容量喷雾控制白纹伊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以氯菊酯为主要成分的“多飞剋”微乳剂防制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实验室生物测试和现场杀灭试验。结果在推荐剂量下,“多飞剋”微乳剂对致倦库蚊实验室株和白纹伊蚊野外株的KT50分别为1.437 7和2.727 2 m in,24 h死亡率均为100%;对致倦库蚊实验室株的KT50与对照的杀虫剂“列喜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U=0.326 4,P>0.05)。在现场以推荐剂量进行大面积超低容量喷雾,对白纹伊蚊成蚊的杀灭效果分别达97.2%和99.1%。结论“多飞剋”微乳剂具有高效、低毒、无刺激性、无异味、对杀虫器械适应性广的特点,其性能已达国外同类药剂的水平。用其以超低容量喷雾杀灭白纹伊蚊,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经济,居民易于接受,特别适用于城镇居民密集区室内外蚊媒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0%胺.氯菊微乳剂现场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为登革热应急处理提供物资储备。方法在现场采用超低容量喷洒技术,以蚊虫死亡率、叮人率、孳生地阳性率考核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结果 10%胺.氯菊微乳剂在鲁迅公园喷洒6 d后,蚊幼阳性下降率达85%,相关密度指数(RPI)<50;到13d,蚊幼阳性下降率25%,RPI>100。在曲阳公园喷洒后6 d,蚊幼阳性下降率100%;到13 d,蚊幼阳性率上升率达27%,RPI>100。对白纹伊蚊成虫控制效果为:在鲁迅公园,喷洒后成蚊死亡率达98.84%,24 h后死亡率达100%;喷洒后2 h,叮人率指标RPI<100,24 h、6 d、13 d后的RPI均小于50;在曲阳公园,喷洒后成蚊死亡率达100%,24 h后死亡率达100%;喷洒后2 h、24 h、6 d、13 d后的叮人率指标RPI均小于50。结论在大型绿地,10%胺.氯菊微乳剂对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应急控制效果显著,并有一定的持效期,可以作为本区白纹伊蚊超低容量喷洒的储备药物。  相似文献   

4.
高效氯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杀灭室外白纹伊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在广州市城区采用高效氯氰菊酯进行现场超低容量喷雾 ,杀灭室外白纹伊蚊成蚊的合适喷药量。方法 在实验室、现场分别进行高效氯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 ,观察对敏感白纹伊蚊及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成蚊的杀灭效果。结果 在实验室测得高效氯氰菊酯当喷药量为 0 .4ai·mg/m2 时 ,对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成蚊的致死率为96.0 % ;在现场测得当喷药量为 0 .5ai·mg/m2 时 ,距喷药点 5、10、15m ,对靶虫的杀灭率分别为 10 0 %、96.0 %、75 .0 %。结论 采用高效氯氰菊酯以 0 .5ai·mg/m2 的药量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在有效喷幅范围内对白纹伊蚊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慈溪市逍林镇控制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有效降低媒介种群密度,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方法 室外用敌敌畏空间喷洒;疫点、重点场所采用灭得优乳油、奋斗呐悬浮剂或大灭微胶囊剂滞留喷洒;水体投放Bt-H14,Bs10混合液或5%飞彪颗粒缓释剂;设立防护带;开展以清除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捕捉孳生场所成蚊和询问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灭效考核;以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评价防制效果。结果 综合防制后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下降明显,破山村分别下降了99.5%、98.3%和97.5%;振兴村分别下降了98.7%、90.1%和96.4%;逍路沿村分别下降了98.9%、95.3%和96.8%;桥一村分别下降了98.7%、92.4%和96.3%。各村布雷图指数均降至5以内,疫情得到了控制,10月14日后无新发病例。结论 控制白纹伊蚊密度,可使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白纹伊蚊监测与药物防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成幼虫的基本生态习性 ,掌握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和现场控制效果 ,为制定登革热应急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幼虫采用 3~ 11月孳生地阳性率调查、人工容器诱卵法与自然界阳性率比较、采集不同水质进行理化分析 ;成虫采用帐诱法和人工小时法比较白纹伊蚊种群数量动态 ;用人诱法观察室内外叮咬频率与光照、温度的关系 ;用幼虫浸液法和模拟现场试验法观察几种杀虫剂的LC50 和持效。结果  ( 1)白纹伊蚊幼虫在自然界出现期为 4~ 11月 ,6~ 8月为高峰 ,人工容器法白纹伊蚊幼虫出现期为 5~ 11月 ,比自然界晚 1个月 ,幼虫高峰与自然界基本一致 ;( 2 )白纹伊蚊幼虫分布十分广泛 ,郊区高于市区 ;以轮胎集中堆放处、公园、废品收购、居民区、建筑工地的孳生率较高 ;幼虫孳生场所以轮胎、缸罐、养花容器、盆桶、瓶等小容器为主。喜欢孳生在 pH均值为7.3 4~ 7.5 6、氯化物均值 46.43~ 98.97mg/L、溶解氧均值 3 .2 167~ 3 .161mg/L、亚硝酸盐氮均值 0 .10 8~0 .0 43 5mg/L的水质中 ;城区与郊区白纹伊蚊孳生与非白纹伊蚊孳生的水体理化指标有所不同 ;( 3 )白纹伊蚊成虫出现期为 4~ 11月 ,成虫高峰为 6~ 8月 ,两种成虫监测方法捕获的成虫数量以帐诱  相似文献   

7.
2种杀虫剂对白纹伊蚊杀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种杀虫剂对现场白纹伊蚊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结果 甲基嘧啶磷喷洒处理1 d后RPI值为6.85,灭得优处理4 h后PPI值为0,1 d后RPI值为22.14,呈现良好快速杀灭作用,灭得优持效时间较甲基嘧啶磷长.2种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经趋势检验,两种杀虫剂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幼虫孳生阳性率随时间逐渐降低,效果显著.2种杀虫剂喷洒处理24h后,笼内白纹伊蚊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9%,说明白纹伊蚊对2种杀虫剂都非常敏感.结论 2种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具有良好的速杀和一定的持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对3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3个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测定其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荔湾区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了抗性;天河区和从化区成蚊对氯菊酯敏感,而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则具初步抗性。结论对于此次试验中的3个区来说,在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这3种杀虫剂中,氯菊酯的药效较好,天河区和从化区成蚊对此较为敏感,可作为目前首选使用的杀虫剂;从化区成蚊整体上来说对这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较高;天河区成蚊对于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抗药性强于从化区,荔湾区成蚊对于3种杀虫剂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白纹伊蚊在大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登革热流行趋势分析表明 ,其流行区在不断扩大 ,强度和频度亦在增加 ,处于流行上升阶段 ,所以 ,登革热已成为人类重要的虫媒传染病。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也是乙型脑炎的媒介。它分布广 ,与人的关系密切 ,不但能传播疾病 ,而且还骚扰人、畜 ,是重要防制的蚊种之一。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地开展了白纹伊蚊的调查研究和防制工作。为摸清白纹伊蚊在大连的滋生分布情况 ,对三橡胶厂、机车厂等单位进行了现场调查 ,结果表明 ,白纹伊蚊是通过日本进口旧轮胎及集装箱进入大连 ,并在轮胎中滋生分布扩散。近年来 ,白纹伊蚊密…  相似文献   

10.
1987年以来白纹伊蚊的研究状况及其未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1987年以来白纹伊蚊的研究状况及其未来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薛瑞德,赵彤信美国农业部医学与兽医昆虫学研究室(美国,Gainesville,FL32604)D.R.Barnard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种杀幼剂对蚊幼的现场控制效果,为世博会期间蚊虫孳生地控制提供药物和技术储备。方法选择雨水井、水池、沟渠等为现场测试场所,根据面积或体积布施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施药后蚊幼密度下降情况并计算其持效期。结果 1.0~1.5 mg/L甲基嘧啶磷对雨水井中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达14 d以上,2.0~2.5 mg/L可维持21 d以上。1.0 mg/L甲基嘧啶磷对沟渠中三带喙库蚊的控制效果达10 d,1.5~2.5 mg/L可维持12 d。1.0~1.4 mg/L毒死蜱能有效控制雨水井中的白纹伊蚊和沟渠中的淡色库蚊,持效期长达35 d或更长,0.6~0.8 mg/L达14~21 d。0.4~0.8 mg/L 1%双硫磷能有效控制雨水井中的白纹伊蚊和沟渠中的淡色库蚊,但持效期较短,仅为10~14 d;1.2 mg/L为21 d。现场实验中,0.8 mg/L双硫磷对三带喙库蚊有14 d的控制效果,1.0~1.5 mg/L的控制持效期则为21 d。结论 3种药物均对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持效期为毒死蜱双硫磷甲基嘧啶磷。相同药物对不同环境下不同蚊虫的控制效果有一定差异,因此须根据水体流动、水质状况等合理使用杀幼剂。  相似文献   

12.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方法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卵器投放后2、3、5、7 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χ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最高,达到了50.21%,χ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χ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入,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用洗涤灵对白纹伊蚊蛹杀灭效果。方法试验设洗涤灵0.05、0.1、0.2、0.5、1.0mL/L5个浓度组和一个脱氯自来水对照组。每个浓度加试验液200ml.放30只蛹。观察试验当天(T+0d)、24h(T+1d)、48h(T+2d)、72h(T+3d)蛹死亡数、活蛹数、成功羽化数和羽化后成蚊淹死数。每组均做2次平行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组蛹死亡率、蛹平均死亡时间、羽化率、平均羽化时间、成蚊淹死率差异,用Bliss法计算洗涤灵致蛹死亡的LD50.结果洗涤灵高浓度组蛹死亡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x^2=252.8,P=0);洗涤灵致蛹死亡的LD50为0.1ml/L。洗涤灵高浓度组蛹平均死亡时间低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x^2=92.3,P=0);洗涤灵高浓度组羽化率明显低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x^2=255.4,P=0);不同浓度的洗涤灵对蛹的平均羽化时间没有影响(x^2=0.478,P=0.784);洗涤灵浓度达到0.1ml/L时,成蚊淹死率已达100%。0.05ml/L浓度组成蚊淹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9.3,P=0)。结论洗涤灵较低浓度能对白纹伊蚊蛹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机理可能与洗涤灵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后干扰蛹呼吸和阻止羽化后成蚊飞离水面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六种药品对白纹伊蚊的驱避试验表明,8小时内均具很好的效果(96.4~100%)。002及001号在10小时内仍很好,12小时内002号保护效果仍很高(85.7%),OLE TIME 14小时仍有较高的药效(96.4%)。综合比较其效果为:OLE TIME>002号>蚊怕水>001号>舒乐>BAYER,有效观察时间8分钟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贵州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带毒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贵州省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DEN带毒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8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为成蚊;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登革病毒(DEN)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阳性PCR产物并分型;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结果 从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1株DEN-2型病毒,从凯里、黄果树和镇远3处地方株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DEN核酸,用抗DEN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IFA)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分别为登革病毒2型、4型。结论 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