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启洪 《云南医药》1993,14(2):124-124
笔者在收检先心病过程中,经临床及心导管检查,发现2例复合紫绀型先心病,临床罕见,现报告如下:例1,李某,男,61/2岁。出生后即有紫绀。查体:体重15kg,身长100cm,唇舌指青紫,心界不大,胸骨左缘3、4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P_2↓,杵状指趾。X线胸片:肺血少,右位心,心胸比例0.52。心电图:右房、右室、左室扩大。二维超声心动图:右房扩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失落,三尖瓣上方1.0cm处有一反光增强条状带,二、三尖瓣活动好,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前。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分别在上述部位测压力和取血测血氧饱和度。右心房造影右房显影同时左房显影,造影剂返流肝静脉,右心室未显影。左心房造影左房、左室、肺动脉、主动脉同时显影,肺动脉位于主动脉后方,肺动脉瓣开口约0.4cm,主干及分枝血管细。左心室造影左右心室迅速显影,心腔大,主动脉、肺动脉同时显影,均发至同一心室。诊断 1.单心室;2.房间隔缺损;3.肺动脉瓣  相似文献   

2.
赵根 《河北医药》2006,28(4):257-257
例1.女,16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入院,入院查体:口唇无紫绀,心前区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2/Ⅵ级柔和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伴固定分裂,周围血管征阴性.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右心房、右心室肥大,频发性室性早搏;胸部X线片检查双肺充血性改变,右心房增大,心尖圆钝上翘;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26mm,轻度肺动脉高压(根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力39 mm Hg).血气分析:氧分压86 mm Hg,二氧化碳分压32 mm Hg,血氧饱和度0.95.于2005年6月29日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ASD心内修补术.  相似文献   

3.
于璐 《云南医药》2010,(5):583-584
第1例,患者女性,19岁,云南省大理市漾濞县人。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下胸部疼痛,间歇性发作。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右心室占位性病变,左心房稍大,右心房、右心室明显扩大,右室流出道增宽,三尖瓣返流(中至大量),中度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0岁。因劳累性胸闷、心慌20年,加重10d入院。入院后心脏多普勒彩色房性检查:左心房、室及右心房室均扩大,主肺动脉扩张,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返流,肺动脉分叉左侧与降主动脉间有一管形结构,长约1.2cm,宽0.8cm,肺动脉收缩压95mmHg。心电图示:房间异位心律,心房纤颤,左室高电压,心肌缺血改变。入院诊断: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经术前准备后,美国AmpLatzer封堵器行封堵术,在局麻下行右股动静脉双插管,于降主动脉造影,确定采用动脉导管的位置、大小,导丝经动脉导管进入右心房,并在右心房与股静脉置入…  相似文献   

5.
廖某,男,13岁,学生,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6年余于2007年7月4日我院就诊,体查示:HR82次/min,BP125/80mmHg,体质量48k,营养发育正常,皮肤嘴唇无发绀,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未见异常隆起及凹陷,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触及震颤,叩诊心界无明显扩大,听诊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3-4/6SM,深吸气时尤明显。心脏彩超示:1.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中度);2.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轻度);3.左室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8岁。因患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轻度返流(UCG示二尖瓣口面积1.45cm~2),于1991年11月5日作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当球囊导管在球囊延长器支撑下,由右心房经房间隔穿刺进入左心房之际,退延长器时将球囊连同左房导丝一齐弹回右房,并在继续操作时将后二者误插入右心室,致频发间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6岁,2008年8月14日因活动后心悸、气促至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口唇无紫绀,心界向右扩大,心率85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至第四肋间可闻及吹风样杂音,桶状胸。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室内传导阻滞,P波电轴左偏。胸部X线片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双肺充血,心胸比值0.65。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狭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返流,尽管成功的经皮球囊二尖辩扩张术(PBMV)表明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和阻力,但是否肯定改善三尖瓣返流尚有争议.本研究对6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三尖瓣返流的病人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色血流显像评价经皮球囊二尖辩扩张术成功对三尖瓣返流严重程度的影响.经皮二尖瓣扩张术成功的定义为:二尖辩面积>1.5cm2和二尖瓣返流面积<2 。根据三尖瓣返流面积与右心房面积的比例确定三尖瓣返流严重程度,分级为轻度、中度、重度,PBMV术前,术后24h及6个月观察右房面积(RAA),右室收缩压(RVSP)、右室内径(RVID)、三尖瓣坏内径(TAD)、二尖瓣返流束面积(TRA),其结果表现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PBM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选择性应用于二尖瓣狭窄伴三尖瓣返流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声学造影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附7例误诊原因分析)大同矿务局第一职工医院(037003)王红,李海鸣我院1986年至1990年误诊7例35岁以上的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最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声学造影确诊,现简要分析如下:临床资料7例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38岁。误诊时间最长的22年,最短的1年。主要临床表现:7例均有不同程度有心悸气短,全身水肿2例,肺部干湿罗音5例,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吹风样杂音4例,心尖部双期杂音2例,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者2例,心衰3例,肝大3例。心电图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右室肥厚6例,X线胸片显示:肺动脉段突出7例,肺血增多4例、全心增大4例,右心房、右心室增大3例。7例中误诊为肺心病4例,风心病2例,右心扩张性心肌病1例。确诊方法:心导管加声学造影1例、声学造影5例,经病史体征加超声心动图综合分析确诊1例。误诊原因一、思路狭窄、忽略了对特殊疾病的考虑。我院服务对象为长期从事井下作业及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群,肺心病、风心病较为多见。门诊发现中年以上长期慢性咳嗽、气短、右心衰竭患者、多考虑上述疾病、影响了疾病的进一步调查。本组7例中6例误诊为常见的肺  相似文献   

10.
郭峰  李跃华 《中国医药》2006,1(4):211-211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年”入院。平时易疲乏,经常上呼吸道感染。查体:BP102/7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口唇无紫绀。HR100次/min,心律规整。肺动脉瓣第二心音略亢进,胸骨左缘3、4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并有3/6级吹风样粗糙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右心房、右心室大,V6导联异常Q波。X线胸片示肺充血征象,心脏明显扩大。超声心动图示房室连接十字交叉部几近缺失,未见房间隔,室间隔膜部局部膜样凸向右心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房室隔缺损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可分为部分性、完全性和两者之间的过渡性。均能通过手术治疗后达到较好的疗效。方法本文总结我科收治的房室隔缺损病人56例。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手术包括二尖瓣裂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房室瓣返流的纠正及防止房室传导阻滞等。结果42病人心功能恢复到Ⅰ级,14例Ⅱ级。50例病人术后二尖瓣轻度返流,54例三尖瓣轻度返流,2例二尖瓣中重度返流。随访近半年,返流较术后早期稍有好转。全组死亡3例。结论我们认为只要有熟悉的解剖知识,加上术者细心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完全可以避免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使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及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近三年来 ,我们共手术治疗下腔型房间隔缺损(ADS) 1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象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4~ 51岁 ,平均12 8岁 ,>15岁 8例。临床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14例 ,劳累性心慌、气急 12例。全组均在胸骨左缘第 2~ 3肋间闻及 2~ 3/Ⅵ级收缩期杂音 ;第二心音固定分裂 13例 ,P2 亢进 15例。心电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 10例 ,完全性 3例 ,右心房肥大 3例 ,右心室肥厚 5例 ,窦性心律 16例 ,房颤 2例。超声心动图示房缺长径 1 5~ 4 8cm ,4例伴三尖瓣关闭不全。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 0 50~ 0 6 8,肺血多 ,主动脉结正常…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59岁。发现先天性房间隔缺损30余年。以胸闷、气短伴下肢浮肿1周入院。患者于20多岁检查发现有房间隔缺损(ASD),当时及后生育3个子女均无不适,近3年来常感活动后胸闷、气短、乏力.近1周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浮肿、纳差。体检:血压140/80mmHg,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干湿 音,心界扩大,房颤心律,心串86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IISM,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其余备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不大,双下肢轻度浮肿。胸片示心脏向左扩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模糊心脏彩超: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小儿重症肺炎时心脏右房室返流的现象与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例小儿重症肺炎进行心脏检测.结果小儿重症肺炎时心脏大小瓣膜形态及位置正常,56例中出现右房室返流47例,发生率83.8%.右房室返流程度多为轻度至中度,返流表现为:(1)从瓣口向右心房的反向血流信号,为"五彩"镶嵌血流,返流方向可垂直亦可斜向房间隔或右房侧壁.其最大返流速度为1.46~2.51 M/S;(2)右房室返流具有可逆性,随着小儿重症肺炎的治愈右房室返流基本可消失,仅5例由中度返流转为轻度返流.结论彩色多普勒对小儿重症肺炎时右房室返流的测出率明显高于右房室瓣听诊的杂音发现率,并可与先天性心脏病鉴别.对临床判断病情的程度、观察病情的变化以及疗效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经右胸壁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经验教训.方法 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21例,在全麻及超声引导下经右胸壁第四肋间小切口进胸,经右心房封堵房间隔缺损.结果 20例封堵成功,术后复查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1例失败,改为平行循环下房缺修补术.结论 胸壁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易于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术前手术指征的掌握及术中严谨的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7岁。因B超发现肝占位20d入院。入院诊断为肝右叶肝癌.风湿性心脏病、心功Ⅲ级。术前查体:患者心界明显扩大,心尖区闻及ⅢSM及舒张中期杂音.心房纤颤;肝剑下5cm,质硬,MRI示肝右叶占位病变;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彩超示风心病联合瓣膜病变。二尖瓣狭窄(解剖面积1.3cm^2)伴返流;三尖瓣返流(Vmax2.7m/s),PG-45mmHg;主动脉瓣返流(解剖面积2.25cm^2)。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个月,体重5kg。反复肺炎、心衰1个月。人院查体:VI唇轻度发绀,无杵状指(趾),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2/Ⅳ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X胸片示:两肺多血,心影增大,心胸比0.7,心腰突出,心尖圆钝。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室间隔膜部巨大缺损1.6cm,房间隔缺损1.0cm,肺动脉压估测5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8.
颜素娟  葛晓珍  李菊香  罗伟 《江西医药》2005,40(10):681-68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闷、气逼伴咳嗽半个月人院。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多年。彩超结果示:左室,右房,右室轻度增大,二尖瓣轻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P’波,P’R间期大于0.12s,QRS波群为室上性,频率为222次/min。同时可见QRS波群、ST段和T波振幅呈现高一低交替的周期性变化.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电交替。转为房颤,心率减慢后,电交替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19.
林琳  高崇德等 《云南医药》2001,22(3):253-254
患者女性 ,17岁 ,出生后即发现心脏杂音 ,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胸闷、心悸、气促 ,尤以活动后明显 ,无蹲踞现象。查体 :血压 13 3/9 33kPa( 10 0 /70mmHg) ,P 84次 /分 ,R 18次 /分 ,T 37℃ ,神清 ,发育正常 ,皮肤无紫绀 ,心前区无隆起 ,胸骨左缘第二、三助间可扪及震颤 ,并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 ,较粗糙 ,三尖瓣区可闻及Ⅲ~Ⅳ级全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心电轴右偏 115°。X线检查示肺血不多 ,右心房室增大 ,诊断 :房间隔缺损可能。临床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可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室增大 ,右室壁增厚( 8mm) ,…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6岁,主因4年前体格检查发现心脏杂音入院.查体: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处.心前区无明显抬举样搏动,未触及震颤.心界扩大,心率120次/min,律齐.胸骨右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Ⅳ/6收缩期杂音,杂音短促,P2明显亢进,无分裂.无杵状指,周围血管征阴性.超声心动图示:①内脏及左右心房正位,左心房增大,心室左袢.②左心室位于右侧,右心室位于左侧,左、右心室流出道呈十字交叉;两大动脉均起源于右心室,两大动脉平行排列,主动脉位于左前,肺动脉位于右后,主动脉内径正常,肺动脉增宽.两大动脉之间可见3 mm的交通支.③室间隔连续性中断,中断范围约29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探及双向分流;房间隔卵圆窝分离,中断范围约4 mm,可见左向右过隔血流.④三尖瓣、肺动脉瓣可见少量反流,估测肺动脉压约48mmHg(1 mmHg =0.133 kPa),二尖瓣可见中量反流,其余各瓣膜形态及运动正常.⑤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