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人选的68例麻痹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做复方樟柳碱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对症治疗(试验组),另一组只做对症治疗(对照组),观察4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x^2=7.1536,P〈0.05);疗程差异有显著性(t=8.2146,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麻痹性斜视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离性垂直斜视与麻痹性垂直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直分离性斜视(DVD)与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存在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并观察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530例DVD手术病例,分析其中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530例DVD中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者106例(20%),其中单眼上斜肌麻痹者伴同侧DVD86例(16.23%);双下转肌麻痹伴同侧DVD7例;下直肌麻痹伴同侧DVD2例;双上转肌麻痹伴对侧眼DVD2例;上直肌麻痹伴对侧眼DVD8例;固定性下斜视伴对侧眼DVD1例。两者伴发的特点:原在位垂直斜视;遮盖后高位眼上斜视加大且不稳定,低位眼遮盖后也可能上飘;单眼运动有确切的眼外肌麻痹及亢进。手术疗效:满意:87.6%;改善:12.4%;无效:0。结论DVD可与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存在,两者伴发的治疗原则是单眼麻痹性上斜视合并DVD时可同期手术,麻痹性下斜视合并对侧眼DVD,一般须先行下斜眼手术。  相似文献   

3.
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探讨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弥可保注射治疗麻痹性斜视患者共82例,穴位注射组34例,肌肉注射组48例。两组弥可保用量均为500μg/次,隔日1次,共20次。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治愈病人所需的治疗次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麻痹性斜视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肌肉注射组,且疗程缩短,无治疗方法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斜视的眼外肌药物注射疗法相比于斜视矫正手术具有更加安全、微创、麻醉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减弱眼外肌力量的药物为肉毒毒素,其对小角度斜视、鼻内窥镜术后斜视、斜视矫正手术的辅助治疗等有重要作用;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的药物为布比卡因,其对小角度的共同性斜视、非陈旧性麻痹性斜视早期有治疗作用;肉毒素及布比卡因联合注射可对中等角度的水平共同性斜视、非陈旧性麻痹性斜视早期有较好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69-174)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加针灸疗法对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有效率94.44%,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加针灸疗法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108例麻痹性斜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8例麻痹性斜视临床分析王勇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眼科(450003)本文对接诊的108例麻痹性斜视进行了临床分析。1对象:92年至95年接诊的麻痹性斜视108例,其中,男63人,共71只眼;女45人,共49只眼。年龄3至68岁。2检查方法:采用国...  相似文献   

7.
周炼红  邢怡桥  王苏  张云成 《眼科研究》2007,25(10):761-761
曲安奈德(TA)局部应用吸收缓慢,不易扩散,对机体影响较小。我们局部定向注射TA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诊断垂直肌麻痹应注意的问题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眼科(264200)赛自金初培莲孙丽珍临床上诊断由水平直肌麻痹引起的麻痹性斜视比较容易,而诊断由垂直肌麻痹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就比较困难,因为它需要在每一只眼的一对上转肌(上直肌、下斜肌)和一对下转肌(下直肌、...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患儿斜视发病率,类型及预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斜视发病率、类型及预后。方法连续对40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普查,分析斜视发病率、类型,在治疗脑性瘫痪的同时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眼科治疗,观察预后。结果400例中,168例伴有斜视,发病率为42%,其中麻痹性斜视为108例(64.3%),废用性斜视为42例(25%),共同性斜视为18例(10.7%)。经过治疗以后,多逐渐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或治愈。而且其恢复的程度取决于斜视的类型,脑瘫类型及智障的程度。讨论脑性瘫痪患儿斜视发病率是很高的,但大多数经治疗和训练后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或治愈,唯有智障较重,混合型脑瘫病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下直肌后徙术在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直肌后徙术在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治疗中的效果及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下直肌后徙术治疗的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观察术后垂直斜视度、双眼单视功能及代偿头位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10^△~25^△(平均为14.13^△);术后0~8^△(平均为3.8^△),较术前有显著减少(Z=-2.11,P〈0.01)。32例患者术前4例(12.5%)具有融合功能,2例(6.25%)有立体视功能,术后继续保持,另有22例(68.75%)融合建立,6例(18.75%)立体视建立,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χ^2=2.419,P〈0.05)。结论下直肌后徙术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的有效术式,术前详细检查,掌握适应症,合理设计手术方案,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3例麻痹性斜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3例麻痹性斜视临床分析麦光焕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510060)郝为华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我院自1981年—1993年共收治麻痹性斜视住院手术患者203例,其中双眼发病17例,单眼发病186例,男性116例,女性87例,一条眼外肌麻痹18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麻痹性斜视引起的复视进行棱镜光学矫正,探讨棱镜矫治复视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我院对24例麻痹性斜视所引起复视病例进行棱镜矫正处理的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中21例能接受棱镜矫正,在配戴棱镜后恢复稳定双眼视觉功能,消除复视的症状;17例患者配戴棱镜一年后出现“棱镜适应”反应。结论科学运用棱镜矫正部分麻痹性斜视引起的复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同时要注意“棱镜适应”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普乐林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黑龙江鸡西市医院眼科(158100)王桂芹,杜群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是近年来才被重视的一种眼病,临床上并非罕见。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视神经乳头供血不足,呈现视乳头水肿现象。我科...  相似文献   

14.
A型肉毒毒素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苑  吴晓 《国际眼科纵览》2007,31(6):407-410
A型肉毒毒素(BTXA)的治疗原理为通过化学去神经作用暂时性地改变肌张力。它不影响肌肉的解剖位置以及远期的生理功能,并具有可逆、可重复、操作简单和副作用少等优点。经过20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应用,BTXA治疗已成为安全有效的斜视手术的补充和替代疗法。它在治疗成人麻痹性斜视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公认,但在治疗儿童斜视方面的疗效至今还存在异议。本文就数十年来各国学者对于BTXA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注射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73例,根据是否联合使用NGF分为NGF联合治疗组45例(NGF 18 μg,肌肉注射,1次/d,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1次/d)和单纯甲钴胺治疗组28例(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1次/d),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3个月,2组的治愈率(结束时:67% vs. 43%,结束后3个月:87% vs. 46%) ( χ 2 =4.005,P=0.045; χ 2 =13.638,P<0.001)及总有效率(结束时:89% vs. 68%,结束后3个月:98% vs. 75%)( χ 2 =4.926,P=0.026; χ 2 =9.177,P=0.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GF联合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较治疗结束时治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单纯甲钴胺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与治疗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结论:NGF联合甲钴胺肌肉注射能提高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治愈率和有效率,而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非手术治疗的后天性麻痹性斜视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手术治疗的后天性麻痹性斜视32例临床观察河南周口市医院斜视、弱视防治中心陈培正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临床多见,病因复杂,是破坏双眼视觉的常见眼病,手术不失为矫正麻痹性斜视,恢复双眼同视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报道甚多,但对非手术治疗患者的远期观察报道甚少,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麻痹肌肌腹下行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对比。方法 收集36例(36眼)斜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B组行A型肉毒素眼外肌注射治疗,每组各18例(18眼)。记录术后1周与6a时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角膜散光、视功能及屈光度变化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均达到美容性眼位矫正;12例(66.7%)达到功能性眼位矫正;治疗1周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治疗6a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1周8例患者存在双眼视功能,随访6a14例存在双眼视功能。B组患者术后12例(66.7%)达到美容性眼位矫正;达到功能性眼位矫正者9例(50.0%);治疗1周后及随访6a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术后1周6例患者存在双眼视功能,随访6a7例存在双眼视功能;两组治疗后1周近视度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a,A组近视度数为(-3.52±2.82)D,B组为(-5.78±3.42)D,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相比,在临床效果、角膜散光、视功能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眶-球硅管连接术是治疗麻痹性斜视的可行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固定性斜视的诊疗(附11眼手术体会)裴重刚钟修缪超英作者单位:330006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固定性斜视是麻痹性斜视的一种特殊类型,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以固定性内斜视最为多见。先天性多因一条眼外肌发育不全或缺损;后天性常见于颅脑外伤、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眶内壁骨折经鼻腔闭合复位术的瀹疗方法。方法把有眶内容嵌入筛窦的眶内壁骨折68例(68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经鼻腔闭合复位;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跟球突出度和眶内容疝人筛窦量变化。对有内直肌嵌顿引起麻痹性斜视者观察眼位斜视度和代偿头位度数.结果治疗后30d、90d及180d治疗组眼球突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眶内容疝人筛窦量显著减少(u=10.66,P〈0.01);原在眼位斜视度显著下降(P〈0.01)。代偿头位均被矫正。结论经鼻腔闭合复位治疗眶内壁骨折,可使疝人筛窦的眶内容物大部分还纳入眼眶,减少眶内容疝入筛窦引起的眼窝凹陷和眼球突出度变化。对有内直肌嵌顿引起麻痹性斜视者可有效地降低斜视度和代偿头位度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麻痹性斜视依不同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手术选择的原则。方法分析病例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3~12岁麻痹性斜视58例,根据术前三棱镜和/或同视机检查的结果,采用减弱拮抗肌、加强麻痹肌或减弱其配偶肌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果儿童麻痹性斜视占同期住院儿童斜视患者的21.30%,其中上斜肌麻痹23例、外直肌麻痹11例、内直肌麻痹9例、上直肌麻痹6例、下直肌和下斜肌痹各2例、DVD合并双上斜肌麻痹1例、双上直肌麻痹1例、双下转肌麻痹1例、双上转肌麻痹2例。手术治疗临床治愈40例(69.00%)、好转18例(31.00%)。结论儿童麻痹性斜视根据病因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