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湘霞  吴洪婧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16-3118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inpregnancy.PT)临床上较少见,一旦发生导致产妇和新生儿出血倾向,可发生产时产后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胎盘早剥、死胎等,是妊娠期所见的内科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母婴生命。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共住院分娩6000例,其中PT孕妇28例,占分娩总数的4.7%。,现将28例孕妇的临床干预与处理,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疗效。方法 对12例PT患者采用羟基脲和α-干扰素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联合用药后,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好转,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PT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的报道较少见,现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肝硬化诊断中凝血酶原时间(PT)与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的价值,为肝硬化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1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的1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T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比较两组患者PT及血小板参数,观察组出血与未出血患者PT及血小板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为(19.50±2.80)s,PLT为(66.75±15.50)×109/L,PCT为(0.30±0.09)%,MPV为(14.40±0.80)fl,PDW为(18.99±1.50)fl;对照组患者的PT为(12.50±1.03)s,PLT为(187.80±33.50)×109L,PCT为(0.50±0.10)%,MPV为(10.98±0.30)fl,PDW为(12.99±1.20)fl。观察组患者的PT、PLT、PCT、MPV、PDW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081、34.3948、15.5915、41.9818、32.7593,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观察组中出血患者52例,未出血患者58例。出血患者的PT为(21.50±3.20)s,PLT为(53.50±13.80)×109/L,PCT为(0.20±0.09)%,MPV为(15.60±1.10)fl,PDW为(19.89±1.05)fl;未出血患者PT为(16.50±3.20)s,PLT为(85.80±20.80)×109/L,PCT为(0.30±0.10)%,MPV为(13.15±0.80)fl,PDW为(16.20±1.15)fl。未出血患者的PT、PLT、PCT、MPV、PDW水平均优于出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816、9.4804、5.4882、13.4544、17.5030,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PT以及PLT、PC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明显有别于健康人群,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初筛,另外可以评定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情况,联合检测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分离条件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CoatronM2UserManual半自动血凝仪,分别在500转/分和3000转/分离心条件下进行血浆分离,分别测定PT和APTT,并检测血小板数。结果500转/分离心10分钟测定的血小板数与3000转/分离心10分钟测定的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3,P〈0.05);且两种不同分离条件下测定的PT以秒(t=-5.75,P〈0.05)和INR(Internationalstandardratio)(t=-5.81.P〈0.05)表示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TT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0.12,P〈0.05)。结论不同血浆分离条件对PT和APTT测定有明显影响,采用3000转/分离心10分钟为较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常表现为血细胞三系或二系减少,如果一系细胞减少,常为红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而单纯血小板减少比较少见,易被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近7年我们收治了9例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MD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小儿肝硬化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转归,本文对小儿肝硬化21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实验室测总蛋白、A/C、ALT,血红蛋白、血小板PT,胆红素并辅以X线、胃镜、肝穿等。结果:总蛋白降低5例,A/G倒置5例,ALT升高8例,血红蛋白降低3例,血小板减少3例,PT延长7例,胆红素升高12例、X线、胃镜查食道,胃底静脉曲线,肝穿3例肝硬化。结论:小儿由于其生理学特点,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防止或逆转小儿肝硬化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爱珍  李家财  何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32-3133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但因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使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病情变化的观察也缺乏客观、定量的指标。近年来发现新生儿感染时血小板参数发生改变。为更多地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与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T、血小板平均体积M 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 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 例中阴道分娩54 例,剖宫产28 例,发生产后出血10 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例中阴道分娩54例,剖宫产28例,发生产后出血10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11.
戚鹏  陈金和 《医药导报》2008,27(10):1178-1179
目的 观察灯心止血胶囊的功效, 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方法 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出血时间, 玻片法测凝血时间; 血小板聚集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酶原(FIB)采用ACL-3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 结果 灯心止血胶囊中剂量、高剂量组能明显缩短正常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其中高剂量组能使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加, 对PT、APTT、FIB无明显影响. 结论 灯心止血胶囊具有明显止血效应, 大剂量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在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前后各抽取产科DIC患者静脉血5ml,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出、凝血时间(CT、BT),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定量。结果产科DIC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后,PT、CT、BT明显缩短,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定量显著增多。结论产科DIC患者早期及时适量输注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可以有效阻止DIC的继续发展,重建自身的凝血机制,获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为其他治疗措施提供了时机。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文 《江苏医药》1998,24(4):262-263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utoimmu-nizationthrombocytopenia,A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患,由免疫机制介导血小板破坏率增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至少部分血小板减少还与巨核细胞的血小板产率减低有关。再则,血小板的破坏是否由于血小板群体选择性破坏,或是巨核细胞本身处于免疫机制的攻击之下,以及巨核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需的细胞因子亦成为自身抗体的靶抗原均需进一步阐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抗体(IgG为主,IgM较少见)所介导,细胞免疫介导血小板破坏至今尚未证实。原发性AITP中最常见的为…  相似文献   

14.
肝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凝剂,本身尚有诱导血小板聚集和诱发血栓形成的少见而严重的副作用。本文对肝素的这种副作用的发病机理和处理原则进行简单介绍。肝素用于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诱发血小板聚集,其发生率约为5%。这种肝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可导致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车祸伤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GCS评分13~15分50例;9~12分105例;3~8分48例;对照组105例。并检测PT、APTT、F'IB、TT及血小板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PT、APTT、TT、FIB、血小板与正常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其凝血功能异常的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检测PT、APTT、TT、FIB及血小板变化可以了解颅脑车祸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颅脑车祸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0例健康对照组与6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指标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4项凝血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PT、APTT明显延长,TT稍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验,对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对骨科病人术中出血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骨科手术病人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对术中出血量、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PⅡb、GPⅢa、GMP140、血小板超微结构及凝血机制影响的观察,探讨手术病人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机制及其应用前景。方法:90例骨科手术病人,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研究。分对照组(A),服药一天组(B),服药两天组(C)。每天剂量、服法为:0.5MG/次,四次每日,B组服一天,C组服两天,A组服空白胶囊。分别于服药前、术前、术毕即刻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GPⅢa、GMP140;测D—二聚体、HB、RBC、PLT、HCT、PT、KPTT、FB,凝血酶原活动度: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计算全部病人术中出血量。结果:本研究显示,骨科病人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1)使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增加;(2)使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表达、血小板活化、聚集及其止血功能显著增强,无血栓形成之危险;(3)病人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65例肝硬化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4项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PT、APTT明显延长,TT稍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验,对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凤奎  孙丽君 《河北医药》1996,18(4):206-207
成人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临床分析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张凤奎,孙丽君,梁晋全,张宏静,崔正强,葛雪如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90%以上发生于小儿,故又称儿童ITP。成人ITP多为慢性型,急性者较为少见。现将我院198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凝血象的检测,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数量,聚集性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采用美国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贝克曼ACL-ELIIT进行测定,检测临床8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几项常用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用迈瑞五分类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常规,观察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直方图,同时进行血液涂片检查,观察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并对各项结果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肾病综合征患者各项指标有显著变化。显示PT,APTT时间缩短,FIB含量升高,血小板减低,聚集增强。结论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常伴有高凝状态存在,是导致肾内或肾外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