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配方差错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配方,习称“撮药”,是指配方人员把格斗(又称药斗或斗格)内的中药饮片按处方要求和《中药炮制规范》的规定,调配集合于一处的操作方法。它是一项复杂而细致、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但要求配方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患至上的精神,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中医药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配方操作时,必须要全神贯注,一丝小苟,若稍有疏忽或不熟练,  相似文献   

2.
中药饮片处方应付,是指临床调配中药处方时,对处方上书写的药名按规定付给不同规格的炮制品或生品.处方应付药物的正确与否对方剂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凡中医处方的应付药物,在2005版<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该规定是河南省中医师处方用药名称、中药调剂人员执行应付范围的准则.然而,通过这次3县联合调查发现,该<规范>实施3年多来,尚有许多中药的处方实际给付与<规范>不符.  相似文献   

3.
配方剂量小包装净制饮片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中草药》2002,33(8):769-770
"配方剂量小包装净制饮片"是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院中药房传统中药配方模式的改进>课题所采用的新的调剂饮片,是整个课题的物质基础."配方剂量"是试点医院根据数万张处方的统计,对常用饮片处方剂量分布及出现频率全面了解,确定小包装饮片剂量,由饮片厂按剂量定量包装,一般每味药确定2~3个基本规格,这些基本规格在应用中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剂量,比如生黄芪,根据统计结果,确定了15,10,6 g 3个基本规格,在配方应用中就可派生出30,20,12 g等剂量."净制饮片"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994版)制定的质量工艺内控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指医师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操作的过程,简称"临方炮制",又称"小炒".中药店和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大都由中药饮片厂供应,但有的炮制品种无法供应,例如"当归炭".  相似文献   

5.
曾勇 《广西中医药》1990,13(2):38-39
<正> 调剂付药是调剂人员按医生处方要求,把中药饮片调配成便于患者内服和外用的各种剂型的一切操作技术。目前广西各地的处方应付或处方应配多自行其是,不按有关规定执行,处方应付与处方实付常不一致。这直接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的准确、安全和有效。为此,本文特根据《广西中药炮制规范》“处方应付”项的规定,将我区多年来形成的一套付药常识介绍如下。一、清炒(炒黄)品种:处方上直接开列药材名称,不管是否注明炒制,均应付给  相似文献   

6.
王信 《中医杂志》2001,42(5):317-317
目前影响中药配方质量的因素仍然较多,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影响中药配方质量的因素除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临床配方常常需要炮制后的中药,然而,一部分生品在中药房(店)虽然进行了炮制,但未按中药传统方法进行。操作人员不按炮制规范行事,添加辅料比例失调,缺斤短两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中药质量下降,严重地影响了中药配方质量,进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调配是将药物应用于临床医疗的重要一环 ,即按照中医处方要求和《药品管理法》、《炮制规范》的有关规定 ,将原生药材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 ,调配成便于患者服用的剂型。为了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除了正确的辨证论治外 ,准确无误地调配中药处方甚为重要。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 ,品种繁多 ,较常用的就有上千种 ,而且不少中药还有较多别名、商品名 ,加工炮制后又有生熟之分。为准确调配处方 ,使中药发挥最佳疗效 ,避免出现配方差错 ,在调配中药时 ,一定要细看处方内容有无配伍禁忌 ,防止错配、漏配、重配等现象 ,笔…  相似文献   

8.
处方应付是指对中医处方用名所作的规定,是中药调剂人员根据中医的处方名,选用符合规格标准的药物,进行处方调配的技术规则。 就中医的处方用名与调剂人员应付范围的规格标准,虽在全国各地的中药炮制规范中都作了明确之规定。但笔者认为,目前,尚有许多中药在其应付范围的“规格标准”上,还存在着在标准的制定及标准的执行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各省、区、直辖市作为中药材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部门进行饮片加工地制、医疗配方和质量检查的依据(以下简称规范)。而规范中处方应配则是药剂人员调配处方、配合中医临床掌握好规定调配品种,对药品特殊要求的极其重要环节,是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执行炮制规范中处方应配存在一些问题,特提出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中药房调剂工作的质量,影响临床疗效。在调剂工作中,调剂人员应会识别药名和认药,能掌握医师处方的用意,注意处方的剂量,按要求准备调配;中药房的药品需炮制的必须炮制,调配中药时,不同的炮制品不能互相代用,以免影响疗效,产生毒性;要注意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开展中药炮制辅料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中成药和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药,常用的500多种中药大部分附有炮制品.中药的炮制往往需要采用各种辅料,而辅料的用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炮制品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2001年2月25日通过的<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要对中药饮片逐步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同时,"十五"重大专项招标指南也提出50种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课题;2005年版<中国药典>准备将中药饮片专门列为一个章节.以上均说明中药饮片质量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进一步要求对中药炮制辅料进行研究和规范,制定出中药炮制辅料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正> 中药饮片是直接用来调配处方或制备中成药的中药材加工炮制品。处方应付是药品标准所规定的,对中医处方或中成药制剂中的每一味药应调配付给的饮片规格。处方实付是中药配方、配料人员对中医处方或中成药制剂中的每一味药实际调配付给的饮片规格。处方应付和处方实付的差异,以及各地区、各单位处方实付的不一致,是一个由来已  相似文献   

13.
从事中药加工炮制的同行中,常碰到炮制草乌、川鸟、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这类剧毒药时,虽按药典、或按省炮制规范操作,但常不符药典及省炮制规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采用“灯心草”来作  相似文献   

14.
中药配方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配方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配方得当,可以保证治疗效果,配方不当或有差错,会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甚至加重患者病情,所以中药配方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调配处方时,要认真按医师用药意图,一丝不苟地进行调配。 中药配方也是一基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配方人员不仅应对调配中药饮片的品种是否正确,数量是否准确负责,而且对药品的真伪,炮制是否得当,以及医师处方是否正确,都有监督和检查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3日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格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严格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管理以及严格药品注册审评审批。通知要求各地严格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在制定或修订本辖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其收载范围仅限于确有地方炮制特色和中医用药特点的炮制方法及中药饮片。  相似文献   

16.
最近,北京市卫生局颁布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要求本市各级中药经营和医疗单位于一九八四年五年一日正式执行,这对确保中药调剂质量将起重要作用。中药调程(俗称抓药)是药剂人员根据医师临床处方以中药饮片或配以其它剂型成药为患者调配药剂的工作。从药品生产到患者服用,“调剂”,是一道关键性技术操作,能否确保配方准确和每味药品都符合临床需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是指医师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或为了保存药性,在用时捣碎。临方炮制有利于保存药性.便于贮藏,利于炮制、词剂、制剂,便于鉴别,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煎药质量,发挥药物疗效。中药店和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大都由中药饮片厂供应,由于中药饮片的炮制品种无法备齐,势必不能满足临床调配的需要,因而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地区炮制中药都是按药典和省中药炮制规范进行的,书籍上对药材的成品性状都进行了说明。但同一药材按要求去做,炮制后的性状、颜色却不尽相同。如白术,《辽宁省中药炮制规范》(1986年版)规定成品应为淡黄色。我们按规范所要求的操作程序去做,炒几次,有的颜色加深,有的还欠些火候,但成品均为淡黄色。所以,工作中有时颜色就拿不准。后来我们按所要求的成品性状设立了标准样品,待炮制时就用来进行对照,效果很好。这样,成品的标准就容易掌握。其它药材也一样。故建议中药  相似文献   

19.
“处方应付”(以下简称“应付”)是指药房投药时,对处方中所开的药物名称,按具体炮制规格有所变化而言。如在天津处方开艾叶,有些药房按艾叶炭(或称艾炭)付药,开黄芪按炙黄芪付药,开火麻仁按生火麻仁付药等。此种现象多沿袭于一些古老中药店堂的传统习惯,系医(坐堂  相似文献   

20.
陶乃贯  高丽 《中医杂志》2003,44(12):950-950
染衣,俗称“挂衣”,即将朱砂细粉按一定比例均匀地附在另一种药物表面的方法。中医学认为,朱砂染衣人煎可增强药物安神定惊、清心降火作用。但该法存在着种种弊端和隐患,不宜采用。 1 用量不统一,操作欠规范朱砂染衣入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始终未予收载。其它医药文献虽有记载,但对用量说法不一。以朱灯心为例,《中药大辞典》谓:“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100g:6.25g)”;《实用中药配方学》谓:“每100g灯心用朱砂50g”;《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规定:“每100g灯心用朱砂1.8g”。相差近28倍。我们从事中药配方工作近30余年,检查过10余家医院的中医处方,时见冠有朱茯苓、朱灯心、朱麦冬、朱远志、朱通草之名,却极少见在处方中注明朱砂用量者,致使配方人员无所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