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抑郁的临床问题。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2]及附件五[3]来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及并发抑郁的相关临床症状等作为评分标准。结果:病灶在额叶卒中后抑郁症发生最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日常生活依赖程度评分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应积极治疗脑卒中,尽快恢复患者神经生理功能,同时积极给予心理治疗及护理,提升生活质量和减轻心理负担,并发抑郁症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变化规律,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参与障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内在联系.方法:对康复医学科罹患卒中后抑郁的5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回顾分析,用简易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FIM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发病后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变化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一个月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而以抑郁为主的PSD则在随访半年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功能康复的趋缓和停滞明显增加.结论: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早期康复介入可以缓解卒中后早期抑郁症状或延缓抑郁的发生,但随着康复进展变缓,PSD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其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括能力受限有关,但不完全与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脑梗死住院患者186例并发抑郁发作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总发生率为26 0%,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较多.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较高,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及病变部位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360例脑卒中患者用汗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研究分析抑郁发生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36.7%,欧洲卒中评分抑郁组评分78±4.4,非抑郁组85±5.6(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抑郁组60±8.5,非抑郁组75±10.1(P<0.01);伴言语障碍(81/196,41.3%)与不伴言语障碍(55/164,33.5%)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36.7%,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有关,伴言语障碍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相关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184例脑卒中后患者发放抑郁症量表(HAMD),对确定为抑郁患者发放另一量表,调查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及文化程度。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53.8%。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与抑郁症有显著正相关(P<0.01),文化程度与抑郁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依赖程度与抑郁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失、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文化程度有显著相关。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恢复早期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108例老年康复病区住院和神经康复门诊复诊的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于卒中后第4,8,12周对其进行3次测试。结果48例脑卒中患者恢复早期伴发抑郁障碍,其发生率为44.4%,包括重度抑郁9例,其发病率为8.3%。结论 脑卒中恢复早期抑郁障碍发生率并不比急性期低,其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呈正相关,早期使用帕罗西汀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对261例住院并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评分.结果 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为36.02%,抑郁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无明显关系,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密切相关.结论 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抑郁好转程度、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的病例70例,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性格、学历、居住地、月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家庭关系、卒中类型、卒中次数、颈动脉狭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并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 1.0版)评分。结果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职业、性格、卒中次数、年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②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治疗后抑郁好转程度、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有相关性。结论①降低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抑郁程度严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劳动、内向、卒中次数多、年龄大。②抑郁好转程度越明显,神经功能恢复越好,生活质量提高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定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4周治疗对照组抑郁情况未改善,治疗组抑郁症状明显好转;两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均降低,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均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的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加快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对1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1个月时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分,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分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和非PSD两组。结果卒中后1月时,PSD的发病率在神经功能缺损组中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正常组;在生活能力依赖组中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独立生活能力组。结论脑卒中后PSD的发病率在卒中后有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需依赖的患者中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周、第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在入院后第1周为31.31%,第4周为37.88%;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的患者,其抑郁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而抑郁的存在可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有关,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廖玲 《河北医学》2013,19(1):16-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的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本组患者1、3、5个月进行PSD诊断检查,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PSD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SD发生率与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病变所发生的具体部位以及病灶规格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D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的速率与康复的程度,那么应该积极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治疗与改善,这样才能够确保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得以康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抑郁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MG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M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查并对各因素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MG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60.3%,其中轻度抑郁44.7%,中度抑郁34.0%,重度抑郁21.3%,其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躯体化、阻滞、绝望及睡眠障碍等。MG合并抑郁相关因素为性别(OR=1.198)、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OR=2.213)和溴吡斯的明使用量(OR=1.997)。结论:MG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MG合并抑郁状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18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2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关。结论: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存在正相关性,与日常生活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Clinical de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recovery from strok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depression on recovery from stroke. METHOD: We examined a cohort of inpatients with stroke initially at two months after their stroke and again 14 months later.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f they: (i) provided informed consent; (ii) wer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interview questions; and (iii) survived to follow-up without suffering another stroke or major medical illness. Of 61 consecutive patients, 49 met these criteria. Depression was diagnosed using a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Three aspects of recovery were measured: (i) functional status; (ii)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iii) cognitive performance. RESULTS: Twenty (41%) of the 49 patients were depressed at initial assess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clinical, stroke or les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depressed and non-depressed patients. At follow-up, depressed patients improved less than non-depressed patients in functional status (mean change from baseline, 23% versus 48%) (P = 0.001)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1% versus 11%) (P = 0.096). Mean recovery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3% versus 32%) but more of the depressed patients deteriorated over time (20% versus 0%) (P = 0.047). CONCLUSION: Clinical depression occurring soon after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recovery when patients are assessed 14 months later. Depression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recovery in functional statu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may produce deterioration in physical capacity in a number of patients. Physicians would be well advised to be alert for depression and intervene early. Effectiv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may enhance stroke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8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用Hamilton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2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性质与抑郁的发生无显著性关系,而卒中后病程、社会支持、职业、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常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调查、既往病史、头颅CT或MRI检查.在患者发病第14~28天内,按照中国精神障碍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及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评估生活能力.结果:102例患者合并PSD 46例,发生率45.09%;PSD的发生在脑卒中的性质和病灶构成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的发生率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伴发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SD患者合并症≥2种者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与PSD发生均有明显关系(P<0.01),ADL评分高是 PSD的保护因素.结论:PSD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PSD与脑卒中的部位和性质均无明显关系,但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活动能力均有明显关系.PSD发生率与合并多种脑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毅  戢秋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27-727,7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2)脑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ADL和NFDS评分高。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影响,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住院期间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发生在中风患者中的抑郁障碍,核心的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抑郁症干扰和阻碍了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是目前阻碍中风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中风后抑郁症可分为轻、重二型。中风发病较急,变化大,对于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生活自理困难,加上对自己病情的不了解,使患者对预后产生过多的恐惧,陷入了绝望和担忧的情绪之中;患者患病后社会活动相对减少,与社会交往贫乏;此外,近期负性事件、家庭支持程度、病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抑郁症的学习和重视,准确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因此,临床上中风后出现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者,应想到中风后抑郁症的可能,并及时进行抗抑郁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既影响中风病的康复,又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如何对中风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估,帮助患者正确地面对现实,改善不良心态,建立治疗信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