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振华 《江苏中医》1998,19(11):29-30
  相似文献   

2.
分期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手足口病是指以小儿手、足及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黏膜部位出现小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起病急,症状明显。笔者运用分期辨证治疗本病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凡 《四川中医》2004,22(1):15-17
本文依据作者的临证经验,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提出了中医辨证施治规律一分三期论治:初期疏风清热,解毒除湿;板期清热、除湿、解毒;后期清解余毒,益气养阴,或补益脾胃。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明 《新中医》1999,31(2):44-44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发疹性传染病,以手、足、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破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2年多来笔者治疗本病26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5岁半,平均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周。诊断...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2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发疹性传染病 ,以手足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破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近年来笔者辨证治疗本病 2 2例 ,疗效较好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2 2例中男 1 2例 ,女 1 0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6.5岁 ,平均 3.5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周。诊断标准参考傅志宜编著的《临床皮肤病鉴别诊断学》,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其中 39℃以上 9例 ,38℃~ 39℃ 8例 ,38℃以下 5例。兼有扁桃体炎 1 1例 ,眼结膜炎4例 ,颌下淋巴结炎 3例 ,支气管炎 4例。大部分患儿有纳呆、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 ,舌红、苔薄 ,指纹紫滞或脉数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西医治疗即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方药治疗,即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2组发热天数,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小儿手足口病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虎汤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连翘、黄芩、大青叶、青蒿、薄荷、淡竹叶、薏苡仁、甘草)治疗本病53例,并设立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白虎汤加减治疗本病有清热、解毒、利湿透疹功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导赤散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儿童中流行的传染病,主要病征为发生在手足和口腔内的疱疹。它是由一些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A_(16)型病毒引起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是以小儿手、足、口腔黏膜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和散在的黏膜溃疡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中医将其分为“常证”和“变证”。笔者就其“常证”即西医的普通型病例运用了中医辨证分期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该院在2013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2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选取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昔洛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应当提高重视,及时发现和隔离,在早期加强治疗,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采用分型、分期的治疗,帮助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化湿清温饮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化湿清温饮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20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化湿清温饮,对照组用西药抗病毒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化湿清温饮治疗暴发性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抗病毒冲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自拟抗病毒冲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40例,能明显缩短病程,并且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5天后观察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为短,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王沁芳  赵青  原慧云 《光明中医》2013,28(3):504-505
目的探讨小儿牛黄清心散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8月我院手足口病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后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舌疱疹消退时间、治疗天数、便秘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治疗天数、便秘缓解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对照组为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牛黄清心散辅助治疗手足口病起效快、疗程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其中以CoxA16及EV71型最为常见.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易在夏秋季流行.该病在我市呈小流行趋势的2007年3月-2008年7月部分月份我科共收治63例手足口病患儿,经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是以发热及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破等临床表现的一种传染病,其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病毒性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危重疾病.  相似文献   

17.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感受病毒时邪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为特征。属于中医“温病”“疮疹”范畴,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夏秋季节多见,一般多为轻症,呈自限过程,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循环障碍,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临床症状以四肢末端及口腔表现为主,从祖国医学考虑为脾所主,故对手足口病轻症患儿选用健脾利湿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3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感染科收治的63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38例患者中,男419例,女219例,5岁以下者占85%,主要表现依次为皮疹、发热等。638例病例中,547例(占85.73%)无并发症,1周治愈出院;并发心肌炎9例、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25例、腹泻57例,未见脑炎、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均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但病程较长,约15~30天,平均病程18.5天。结论: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4~7份,以EV71和CA16病毒感染为主。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危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导赤散加减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1月-2006年3月,我们用导赤散加减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门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有资料可查的226例HFMD患儿的病理资料,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及时发现HFMD并发症的先兆征象并给予治疗及护理,226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无复发情况;结论:医护人员应掌握HFMD发生发展的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与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口足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