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后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SH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R-SH)和缺血组(SHR-RIR),每组各30只大鼠;每组又按照不同再灌注时间分别再分为再灌注后2、6、24、72 h和7 d共5个小组,每小组各6只大鼠。选取60只Wistar-Kyoto大鼠(WKY)同样分为假手术组(WKY-SH)和缺血组(WKY-IIR)作为对照。建立大鼠RIR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 缺口翻译法(TUNEL)法观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生物素复合体法(SP)检测RIR后不同时段视网膜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SHR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率在RIR后2、6、24、72 h和7 d时分别为(8.64±0.56)%、(14.92±0.99)%、(24.72±2.98)%、(16.53±1.80)%和(7.12±1.10)%。SHR视网膜毛细血管在RIR后2 h p53表达即开始增加,6 h继续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7 d时仍有少量表达,与SHR 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KY-SH和SHR-SH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和p53表达无明显差异。WKY RIR与SHR RIR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53可能通过诱导或促进细胞凋亡参与大鼠RIR;高血压状态下发生RIR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更为严重,且尤以缺血再灌注后24 h为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蛋白因子-κB(NF-κB)表达和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后者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72h组。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SP70、NF-κB的表达。结果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出现于再灌注后6h,并逐渐递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72h不明显。HSP70在再灌注后1h即有表达,随时间段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至再灌注后24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NF-κB的表达变化与凋亡细胞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节细胞的凋亡:HSP70和NF-κB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升高,对神经细胞的凋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果糖二磷酸镁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镁(magnesium fructose diphosphata,FDPMg)时实验性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升高眼压的方法,制作大鼠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FDPMg干预组.后两组各分为6 h、12 h、24 h、48 h、72 h 5个时间段.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的视网膜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组大鼠视网膜未见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再灌注6 h可观察到凋亡细胞;12 h凋亡细胞逐渐增加;24 h细胞凋亡达高峰;48 h凋亡细胞减少;72 h视网膜仍可见凋亡细胞.各组Fas/FasL表达情况与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基本一致.FDPMg干预组各时段各观察指标表达均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FDPMg明显抑制Fas/FasL蛋白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其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即早基因C-FOS、C-JU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琴  蔡小军 《眼视光学杂志》2005,7(2):128-130,134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后,凋亡即早基因c-los、e—jun及白介素1β(IL-1β)多肽在视网膜各层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明确凋亡即早基因和白介素1β与RIR损伤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形成130mmHg(17.3kPa)高眼压,诱导大鼠视网膜缺血60min,解除高眼压,建立RIR模型。缺血60min,再灌注1h、3h.6h、12h、24h后作视网膜石蜡切片,观察c—fos、c-jun及IL-1β的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c—fos、c-jun及IL-1β的表达,RIR后,c-fos、c—jun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和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E)的表达为,再灌注1h少量表达,3h达到高峰,6h开始下降,12h、24h几乎趋于正常组表达。IL-1β在再灌注12h、24h出现表达。而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E)几乎均无无阳性表达。结论c—fos、c-jun及IL-1β参与RIR损伤的发生,RIR中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存在凋亡征象。  相似文献   

5.
董毅  李静敏 《眼科研究》2011,29(3):235-238
背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眼科常见的病理过程,可引起永久性的视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目的探讨替普瑞酮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单纯模型组20只和替普瑞酮治疗组20只。单纯模型组及替普瑞酮治疗组造模前分别给予大鼠生理盐水和替普瑞酮灌胃,1周后采用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分别于再灌注后6、24、48、72h制备视网膜铺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1~6h单纯模型组大鼠角膜及视网膜出现水肿,24h视网膜水肿加重,72h视网膜水肿减轻、结构较紊乱。替普瑞酮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视网膜水肿较单纯模型组轻,缺血-再灌注后72h大鼠视网膜结构损害较单纯模型组减轻。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未见HSP70及caspase-3呈阳性表达。单纯模型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h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中HSP70呈阳性表达,再灌注后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替普瑞酮治疗组各时间点HSP70在大鼠RGCs中的表达较单纯模型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6h可见单纯模型组大鼠RGCs中caspase-3表达,24h时caspase-3的表达量达高峰,48h后开始下降,72h仅有少量表达,而各时间点替普瑞酮治疗组视网膜中caspase-3的表达较单纯模型组大鼠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替普瑞酮可通过上调视网膜中HSP70的表达和下调caspase-3的表达对RGCs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cl-2/Bax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的关系.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计算其再灌注后1、6、12、24、48、72 h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CC);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同时段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大鼠缺血-再灌注后RGC在6 h时开始大量减少,6~12 h时快速减少,24 h后呈慢速减少.再灌注6、12、24、48、72 h的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6、12小时Bcl-2/Pax比率上升,24、48、72小时下降.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RCC凋亡与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1、6、12、24、48、72 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和PC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视网膜无NF-κB和PCNA表达.缺血组两者的表达均24 h达高峰,48 h后下降;治疗组于6、12、24、48、72 h两指标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NF-κB和PCNA的表达,rhEPO能增强NF-κB和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bFGF对其干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ic growth factor;bFGF)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中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治疗组。在再灌注后1、6、12、24、72h时段分别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凋亡细胞的表达,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使用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结果在大鼠RIRI中,缺血组凋亡细胞在再灌注6h组开始出现,以后时段依次递增,至24h达到高峰,于72h已无明显表达。Caspase-3表达改变与凋亡细胞表达相似。钙离子于再灌注后1h开始升高,至24h达到高峰,72h出现下降。而在bFG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变化规律基本同上,但各指标与缺血组相比较均下降,于再灌注6、12、24h时段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bFGF可通过对细胞内钙离子、自由基以及凋亡蛋白表达的调控而达到对细胞凋亡的抑制,并进而达到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手术组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h、6h、12h、24h、48h、72h组。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透射电镜检测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cl-2、bax、Fas的表达。结果(1)正常组视网膜神经纤维中微管及线粒体清晰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核大,电子密度低,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再灌注损伤后RGCs核膜肿胀,线粒体嵴模糊不清,可见凋亡小体,神经纤维中微管模糊、减少甚至消失,以再灌注后24h为甚;(2)再灌注后6h,bax表达逐渐递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72h不明显;(3)bcl-2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纤维层及内核层有微弱表达,各个时间段变化不明显;(4)Fas表达改变与bax基本一致。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是引起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其损伤机制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细胞缺血再灌注后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大鼠眼压到110mmHg(1kPa=7.5mmHg)持续1 h的方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HIF-1α在视网膜细胞的阳性表达;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UTP nick end labelling,TUNEL)法定位凋亡的视网膜细胞来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2h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细胞出现HIF-1α弱阳性表达,12h组阳性表达至高峰,24h组HIF-1α表达渐减少.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见于缺血再灌注12,24及48h组,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内核层,且24h组凋亡阳性表达最强.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增加.参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细胞的损伤部分以凋亡的形式发生,HIF-1α的表达可能与视网膜细胞凋亡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Ad-PEDF)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健康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Ad-CMV组,缺血再灌注+Ad-PEDF组,以前房加压的方法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Ad-CMV组,缺血再灌注+Ad-PEDF组分别玻璃体腔注射Ad-CMV或Ad-PEDF1μL(滴度3.8×109/PFU),每组按照时间点12,24,72,168h,为4亚组,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组织切片情况,并测量视网膜内层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层神经节细胞数量。以TUNEL方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d-PEDF组视网膜内层厚度均超过缺血组及缺血+Ad-CMV组,Ad-PEDF组神经节细胞数目多于缺血组及Ad-CMV组,Ad-PEDF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细胞少于缺血组及Ad-CMV组,凋亡程度减轻,上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玻璃体腔注射能够恢复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视网膜内层厚度降低,神经节细胞密度减少,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Niu YJ  Zhao YS  Gao YX  Zhou ZY  Wang H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1):664-668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4 0只大鼠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手术组 ,该组大鼠左眼于玻璃体腔中注入赋形剂 (缺血组 ) ,右眼于玻璃体腔中注入bFGF(治疗组 ) ;另外 4只大鼠为正常组。手术组于再灌注后 1、6、12、2 4及 72h分别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凋亡细胞的表达 ,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 3的表达 ,使用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 结果 缺血组再灌注 6h大鼠视网膜出现凋亡细胞 ,并随时间依次增加 ,至 2 4h达高峰 ,72h时几乎未发现凋亡细胞。caspase 3表达改变与凋亡细胞表达相似。细胞内钙离子含量于再灌注后 1h开始升高 ,至 2 4h达到高峰 ,72h出现下降。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变化规律基本同上 ,但再灌注 12、2 4h时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低于缺血组 (P <0 0 5 ) ;于 6、12及 2 4h ,caspase 3的表达较缺血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于 6、12、2 4及 72h ,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均明显低于缺血组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bFGF可通过对细胞内钙离子、自由基及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只)和手术组(21只)。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右眼为bFGF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 2肛g),手术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分为。、4、8、12、24、48、72 h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内层组织中HsP70的表达及玻璃体腔内注射外源性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 结果 对照组无阳性细胞表达。缺血再灌注组中,缺血再灌注O h后即可见HsP70的表达[(20.8±4.5)个/mm。],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至24 h达到高峰[(111.2±4.4)个/mm z],随后阳性细胞递减,72 h时偶见阳性细胞。bFGF治疗组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组基本一致,但在8、12、24、48、72 h时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增高(P<0.05).相似文献   

14.
李雪颖  康前雁 《眼科》2012,21(6):414-417
【摘要】 目的 探索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ax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 3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5只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采用升高右眼眼压的 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1、2、4、6、8周分5组,每组5只,不 同时间点取右眼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pax6表达情况。主要指标 pax6的表达 。结果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随着时间推移视网膜各层逐渐出现pax6表达阳性的细胞,对照组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ax6表达阳性率为(1.28±1.41)%,损伤后1、2、4、6、8周分别为(0.99± 1.23)%、(14.45±2.72)%、(50.88±4.73)%、(71.00±4.72)%、(78.80±4.62)% (F=1.350,P<0.0001)。各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缺血后1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ax6表达阳性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缺血再灌注损伤2、4、6、8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ax6表达阳性率 均明显升高(P均<0.0001)。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各层均出现pax6表达阳性细胞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视网膜内源性干细胞激活。(眼科, 2012, 21: 414-417)  相似文献   

15.
16.
MMP-9、TIMP-1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高眼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RIR)损伤时大鼠视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利用前房高压灌注法造成大鼠视网膜缺血1h,再恢复其供血,并于再灌注0h、3h、12h、24h、48h和72h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视网膜MMP-9和TIMP-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RIR 0h视网膜MMP-9表达极弱,MMP-9阳性染色于RIR3h出现,12h迅速增加,24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2h接近正常。RIR各时段TIMP-1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MMP-9是参与RIR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spase-2和caspase-3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其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7-02/2007-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右眼为治疗组(BDNF玻璃体腔注射),手术组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72h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视网膜未见凋亡细胞表达,缺血后6~24h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表达,48h开始下降。凋亡细胞在缺血后24h达到高峰,caspase-2缺血6h后逐渐增加,24h达高峰,然后在48至72h下降。caspase-3表达改变与caspase-2改变基本一致。BDN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组基本一致,但能明显抑制凋亡细胞的表达,同时使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了神经节细胞的凋亡;BDNF可抑制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