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引起无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URD—HSCT后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现将我院40例接受URD—HSCT的白血病患者分别采用环孢菌素A(CsA)、甲氨蝶呤(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霉酚酸酯(MMF)四联方案以及CsA、MTX、ATG三联方案预防GVHD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LA—Cw位点对单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单倍型相合的供受者进行HLA—A、B、DR、Cw位点检测,总结2002年7月至2006年3月接受HLA单倍型相合HSCT的2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标危8例,高危1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HLA-Cw位点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20例患者获得稳定的造血重建,HLA—Cw相合组(13例)和不合组(7例)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3d,血小板达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0d和23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Cw相合组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为76.9%,HLA—Cw不合组为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Cw相合组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85.7%,HLA—Cw不合组为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9.0%和85.7%(P〉0.05)。存活患者Karnofsky评分大于90%。结论 在单倍体相合的HSCT中,选择与受者HLA-Cw位点不合的供者,有助于减低急性GVHD的发生率,有利于长期生存,可以作为供者优化选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SCT的250例患者发生HC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患者发生了HC,移植后180天的累积发生率为(28.80±0.29)%,其中轻度HC(Ⅰ-Ⅱ度)51例(70.83%),重度HC(Ⅲ~Ⅳ度)21例(29.17%);全部为迟发性(LOHC);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33(14—170)天,中位持续时间为[35.0±4.9(3~185)]d。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小于25岁、预处理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疾病高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Ⅱ-Ⅳ度、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的血缘关系供者移植为HC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急性Ⅱ-Ⅳ度GVHD[相对危险度(RR)=2.75;95%可信区间(CI)=1.63—4.66;P〈0.01]和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供者(RR=2.60;95%CI 1.52—5.20;P〈0.01)移植为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C发生对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RR=0.67,95% CI0.33—1.36)。结论HC是异基因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GVHD和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供者移植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白血病复发患者中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HLA不合HSCT后复发患者进行G-CSF动员的DLI联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部分联合化疗,并观察GVHD发生、白血病缓解以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24例HSCT后白血病复发患者DLI后8例发生Ⅲ~Ⅳ度GVHD.短期GVHD预防可显著减少重度GVHD发生(P=0.020).8例发生慢性GVHD.3例出现骨髓抑制.16例白血病患者获完全缓解.9例无病存活,随访时间1310(961~1914)d.移植后1年和2年无病存活率分别为60%和40%.复发时骨髓幼稚细胞数量影响DLI后的缓解率和生存率,DLI后发生慢性广泛型GVHD与白血病完全缓解呈正相关(P=0.046).3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部死于复发.结论 经G-CSF动员的DLI联合GVHD预防、部分联合化疗可以作为HLA不合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第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治疗allo HSCT后复发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因allo HSCT后复发而进行第二次allo HSCT的 1 0例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5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例 ,慢性髓系白血病 1例。第一次HSCT后中位复发时间 1 4 1d(34~ 5 4 5d)。第二次HSCT时预处理方案包括 :以中剂量阿糖胞苷 (Ara C)为主的联合化疗 5例 ;以白消安为主的联合化疗 3例 ;含常规剂量Ara C的联合化疗 1例 ;氟达拉宾 /马法兰 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方案 :单用环孢菌素 (CsA) 2例 ,CsA 短疗程甲氨蝶呤 1例 ,短疗程他克莫司 1例 ,6例未预防。输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位数 6 .1× 1 0 8/kg[(1 .9~ 1 1 .8)× 1 0 8/kg]。 结果 可评价的 8例患者均造血重建 ,达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 0 9/L、血小板 >2 0× 1 0 9/L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1 1d(3~ 1 7d)、1 2d(9~ 2 3d)。发生Ⅰ度急性GVHD 4例 ,Ⅱ度急性GVHD 3例。可评价的 6例中 5例发生局限型慢性GVHD。 2例无病生存 986d和 1 91 3d。移植相关死亡 5例。复发 3例 ,均死亡。 2年实际无病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复发率分别为 2 0 %、5 0 %和 30 %。结论 第二次allo HSCT是治疗allo HSCT后复发白血病的有效  相似文献   

6.
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6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探索提高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40例,其他血液病患者2例,经预处理治疗后,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本相合的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BMT)4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18例:部分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64例患者达到完全稳定的供者植入,WBC植活中位时间15d(BMT组16d;PBSCT组12d,P〈0.01)。45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累积发生率为71.16%,其中28例患者发生Ⅰ~Ⅱ度GVHD,累积发生率57.15%;17例患者发生Ⅲ~Ⅳ度GVHD,累积发生率32.25%;COX模型分析得出HLA配型及移植方式是影响aGVHD发生的因素,HLA配型相合、采用G-CSF动员的PBSCT可以降低aGVHD,尤其是重度GVHD的发生。可供分析的36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慢性GVHD。66例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复发6例,死亡27例,5年的预期生存率为52.91%。用COX模型分析得出aGVHD以及aGVHD与GVHD的预防方案的交互冈素是影响生存率的惟一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17和1.255。结论提高非血缘关系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aGVHD,而选择HLA配型相合的供者,加强移植早期的免疫抑制,可以减少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观察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21例SAA患者(13例SAA-Ⅰ,8例SAA-Ⅱ)接受单倍体相全合allo-HSCT,供者为患者相关亲属(父母供子女12例,同胞供者9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后给予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及环孢素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植入成功后定期监测供体细胞嵌合率,观察感染、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表明:中位随访16(3-46)个月,21例患者中15例生存,生存率为71.4%;1例患者因植入失败而在移植后43 d死于真菌败血症,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6d及10 d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于移植后3个月出现排斥,后接受了第二次移植(同一供者),于移植后17d死于肺部感染,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35 d及52天死于Ⅳ度肠道GVHD,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66.7%(14/21),其中Ⅲ度以上5例.结论:单倍体相合allo-HSCT治疗SAA的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选择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行allo—HSCT患者180例,随访至2007年10月31日,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IFI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35例(19、5%)患者在HSCT后发生了IFI,确诊1例,临床诊断34例;其中曲霉菌感染18例(51、4%),念珠菌感染17例(48.6%)。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34.3%.无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53.8%,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单因素分析中,与IFI的发生率增加有关的因素包括移植前真菌定植或感染、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急性GVHD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在多因素分析时,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或骨髓干细胞移植、急性GVHD发生及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使IFI发生危险增加(RR分别为:1.589、2、399、1.410)。结论:IFI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及发生急性GVHD的高危患者有必要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性间质性肺炎(IP)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进行HSCT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有6例并发IP、其中移植后+60d内发生4例,+74d1例,+243d1例。2例分别于移植后+68d, 75d死于IP所致急性呼吸衰竭,4例治愈。6例中5例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论 HSCT后IP常见,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GVHD与IP有一定的关系;更昔洛伟合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璐CT)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对患者肺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0月本院接受HSCT后并发IPA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中位年龄34岁(26-67岁)。移植前后均行肺功能测试、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32d(97-432d),无1例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在移植1年后发生慢性GVHD。12例均为病理确诊或临床诊断IPA者,移植前肺功能测定仅有弥散功能轻度减退。抗真菌治疗8周后肺功能测试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其中8例患者呈小气道病变[FEF50和FEF75分别为(55.9±3.4)%和(41.9±4.1)%],4例患者则出现混合性通气障碍,总弥散量(DLCO)也显著降低[(47.4±2.9)%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仅为(68.7±4.1)mmHg,但弥散常数(DLCO/VA)尚正常,与移植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SCT后并发IPA可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肺内多部位感染或反复发生IPA的患者可出现较严重的混合性通气障碍,弥散也显著减退。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是无HLA相合供者患者的一种重要选择。目的:比较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LA单倍体相合组26例、全相合组53例,对比两组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生存率等。结果与结论:78例受者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1例受者在移植后28 d尚未植入,后因感染死亡。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复发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倍体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P<0.05);2年总生存率低于全相合组(P<0.05)。提示血缘HLA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接近于全相合移植,在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情况下,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d;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NK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B/X基因型对无关供者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SSOP-PCR)的方法,对52对HLA全相合供.受者进行KIR与HLA分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2例,急性髓系自血病(AML)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l例,急性杂合型白血病(HAL)l例。结果①28例供者KIR基因型为B/X,24例供者KIR基因型为A/A。②KIR基因型B/X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重建时间与A/A基因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Ⅲ^。-Ⅳ^。急性GVHD(10.7%VS20.8%,P=-0.266)和慢性GVHD(53.6%Vs29.2%,P=0.067)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X基因型组患者移植后3年持续缓解率(70.7%VS62.5%.P=0.414)和3年总生存率(75.5%VS62.5%,P=0.194)高于A/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关供者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者KIR基因型B/X可能增加了患者慢性GVHD的发生率,对持续缓解率和总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探讨(G—CSF)动员骨髓加外周血联合进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PBSCT)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2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单倍体相合未去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供者应用G—CSF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7天。实验组(A组)29例患者在供者动员的第7、8天分别接受1次hiBMT+PBSCT移植;对照组(B组)96例仅接受1次单倍体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T)。对两组患者应用相同的免疫抑制剂预防急性GVHD,观察临床的移植效果。结果表明:除hiBMT组有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移植失败外,其余全部患者移植后经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hiBM+PBSCT组和hiBMT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10-23)天和19(11—26)天;血小板数〉20×10^9/L时间分别为18(9—33)天和23(13—35)天。hiBM+PBSCT组和hiBMT组急性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31.03%和1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急性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是13.79%和10.41%(P〉0.05)、aGVHD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45%和5.21%(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48.2%和35.4%(P〉0.0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广泛型慢性GVHD发生率两组分别为23.3%和15.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疾病复发率分别是6.8%(2/29)和18.7%(18/96)(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G—CSF动员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更快,急性Ⅲ-Ⅳ度GVHD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增加,高危白血病的复发率下降,可以有效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16.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非体外去T细胞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我院于2010年10月-2013年3月对2例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儿进行了非体外去T淋巴细胞的父亲2个HLA位点不合的HSCT。2例在病程4个月内用环孢素A(Cs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无效,有活动或重症感染,输血依赖,无HLA全合的同胞供者或非血缘供者。移植前预处理用福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y)+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和骨髓(BM)。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用CsA+骁悉(MMF)+短程甲氨蝶呤(MTX)。结果2例患儿均达到100%供者植入,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 d、18 d,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7 d、26 d。2例均出现I度急性GVHD(aGVHD),1例发展为可控制的局限性慢性GVHD(cGVHD)。2年随访期间,2例患儿保持稳定的100%供者植入并有免疫功能的重建。结论:小数量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在没有同胞HLA全合供者或非血缘HLA全合供者时,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SAA是适宜的选择,总体生存率(OS)的提高还有待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i—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对15例高危患者进行体外不去除T细胞的hi—PBSCT。预处理采用改良的Bu/Cy或TBI/Cy方案,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和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加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回输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MNC中位数为8.16(3.92—10.8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4.51(1.27—5.95)×10^9/kg。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植入成功,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9)天,Plt≥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2(11—52)天。I-Ⅱ度急性GVHD6例,慢性GVHD2例。移植后100天内均出现感染,病原学确诊为细菌感染8倒,CMV感染6例。5侈;患者出现复发。中位随访213(42—589)天,死亡8例,存活7例。结论:hi—PBSCT治疗无HLA相合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可行而且有效的,进一步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