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胆汤原载《干金要方》是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茯苓等药所组成,上药合用,共奏清胆和胃,除痰止呕之效成为古今医家治疗痰热上扰、虚烦不眠、心悸、胸闷、口苦、呕吐等症的首先方。笔者在临床中加味治疗郁症梅核气,不寐证、心悸等,收到较好效果。现例举如下:1 不寐证 杨玉芝,女,25岁,1995年4月3日初诊,该患素体健康,因与家人吵咀,心情  相似文献   

2.
笔者应用温胆汤于临床,略有体会,浅谈如下。 1化痰浊清胆热潜魂安神治失眠 聂某某,女,41岁。售货员。2010年6月30日初诊:失眠2月。头目眩晕,善惊易恐,夜不得眠,胸闷呕恶,心烦口苦,舌质红,苔薄,脉沉细而弦。此系痰热内扰,胆胃不和则卧不安以致失眠。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甘草、生姜、茯苓、大枣组成,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在临床中,结合辨证,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引起的多种内科杂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临床应用新进展安徽省凤阳县中医院(233100)汤志顺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枳实、竹茹、生姜、甘草组成,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加入茯苓、大枣两味,以健脾化湿、宁心安神。近代医家宗于原方随证...  相似文献   

5.
6.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胆汤为中医经典名方之一,经过历代医家对此方进行研究和实践,其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现就其临床应用的现状作一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温胆汤源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始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甘草、生姜组成。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则增加了茯苓、大枣,生姜明显减量,是为今日临床常用之温胆汤。本方临床应用甚广,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有关温胆汤治疗各种疾病的报道,藉以说明其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自己的临床体会,对近10年来黄连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黄连温胆汤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温胆汤作为传统的化痰宁神的经典方,临床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效果卓著,本文从神经精神,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妇幼儿科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对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黄连温胆汤是清热化痰、利胆和胃之效方.凡胆郁痰扰所致的各种病症,均可加减使用.此方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尤其适用于多系统、多脏腑的综合病变,若辨证准确每起沉疴.  相似文献   

14.
陈微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6):545-546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方由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组成,功能清胆和胃,除痰止呕。方中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消;用姜、枣、草协调诸药,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在临床上本人应用在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系统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疗效。例举如下:1 治疗支气管炎、肺炎以及胸膜炎,中医证属邪热壅肺,痰阻气机型病例:黄某某,女,42岁,既住有肺结核病史。于1991-01初突发高热,体温达39℃,继则呼吸困难,右胸…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萍  翟佳滨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703-703
温胆汤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近年运用本方治疗眩晕、胃痛、癫狂等疾病,疗效较好.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吕熙和 《陕西中医》2001,22(8):496-497
高血压 王某 ,男 ,6 8岁 ,1 988年 1 1月 2 6日初诊。高血压病史已近二十年 ,服降压药仍不稳定 ,时高时低。近日头晕加重、胸闷、口苦、面色红、舌质暗、苔微黄、脉弦滑。 BP2 1 / 1 2 k Pa,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中医辨证 :眩晕 ,属痰热内郁 ,肝胆火旺 ,治宜清化痰热 ,平肝熄风。药用温胆汤加味 ,半夏、枳壳、竹茹、薤白各 1 0 g、茯苓、瓜蒌、白芍各1 5 g、钩藤 1 2 g,石决明 30 g,炙草 4g。服用上方 1 0剂后 ,血压基本正常 ,继用温胆汤加减用药 1月余 ,症状消失、血压正常 ,服中药期间停用西药。  按 :本例患者 ,中医辨证属眩晕 ,因痰…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用治大病后胆寒不眠等症。《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用此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等症,并曰“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综观本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清胆宁心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凡辨证属于痰气郁结、气机不舒所导致的内科疾病,均以温胆汤为主治之,每收良效,兹举数例,以飨读者。1 心痹心痹临床常见胸闷如窒,痛引肩背,脘闷纳呆,形体肥胖,多痰,嗳气不畅,体倦乏力,夜寐不安,舌苔浊腻,脉滑。证属痰浊痹阻,胸阳不展,胃失和降。用温胆汤加远志、菖蒲等治之。有痰瘀并见者…  相似文献   

18.
19.
辛军 《国医论坛》1994,9(1):29-29
温胆场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治“大病后应烦不得眼”证.笔者临床以黄羊易竹茹、加黄连,用于治疗因痰大而引起的其他病证,常获良效。此列数例,以示同道。对增生性颈椎病武某,男.50岁,铁路工人,1993年5月4日诊。曾患增生性颈椎病.现自诉脑后后项疼痛1个月.加重1周,甚则疼引两耳后,伴头晕。舌红苔薄黄.两脉寸关弦滑稍数,尺弱。此乃旧病复发,群属痰热瘀血,督豚受阻,处方:法半夏、葛根、成灵仙各309,权实、白术、陈皮、获多、桃仁、丹参各159,黄连10g,熟地SOg。服2剂,头晕愈,后项疼痛面积缩小。上方继服6刑告愈。按…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乃中医名方,首载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炙一两”。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2两,陈皮3两,甘草1两,茯苓1.5两”。方中药味已有变化。及至明代《证治准绳》又有十味温胆汤。温胆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卓著,历代论述颇多。本文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笔者对温胆汤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