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2.
恶性肿瘤的转移是肿瘤病人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已有报道血栓素A和前列环素与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有关[1]。为探讨血栓素和前列环素与恶性肿瘤转移及病情进展的关系,我们测定了消化道肿瘤血浆及组织中血栓烷B2(TXB2)与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含量。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经病理或腔镜证实的恶性肿瘤92例,无感染、出血、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以良性肿瘤30例及正常成人40例作双重对照,恶性肿瘤转移病例均有临床转移灶的客观证据,并按全国通用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另外,用10例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血栓素 A_2(TXA_2)与前列环素(PGI_2)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重点就 TXA_2、PGI_2与脑梗塞发病及临床治疗的有关问题做一综述。TXA_2、PGI_2的合成与代谢1969年 PiPer 和 Vane 发现刺激致敏豚鼠的肺可使释放一种引起兔主动脉弓收缩物质(RCS),后来又发现将花生四烯酸加入狗的全血中温育均可有 RCS 产生,而抑制  相似文献   

4.
赵青莉  顾青 《临床荟萃》1996,11(2):85-86
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PGI_2)是花生四烯酸的主要代谢产物。大量研究证实,TxA_2与PGI_2的平衡失调,在许多循环障碍性疾病中起重要的病理介导作用。本文测定了TxA_2和PGI_2的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血浆水平,以探讨TxA_2和PGI_2在上消化道出血(UGH)过  相似文献   

5.
自1957年相继发现生物作用完全相反的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PGI_2)以来,前列腺素内过氧化衍生物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它们之间的平衡失调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4只正常健康家兔,分别在钐钴合金永磁片和铈钴合金永磁片作用下,观察不同强度恒定磁场对家兔血浆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磁场可使家兔血栓素B_2增加,0.15T恒定磁场可使家兔6-酮-前列环素含量明显下降,血栓素B_2的增高或前列环素下降的结果,促使血小板处于高聚集状态,从而促进血凝,这可能是磁疗止血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由Yanagisawa等于1988年新发现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包括ET 1、ET 2、ET 3和小鼠内皮素(血管活性肠收缩肽)四种。人内皮细胞只能合成ET 1,其活...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与前列环素、血栓素A_2的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肖高明综述陈胜喜,周石林审校前列环素(PGI_2)与血栓素A_2(TXA_2)是两种作用相反的重要的前列腺素,两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已进行了一系列的初步研究。1PGI_2,TX...  相似文献   

9.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变化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60例与未溶栓组44例;溶栓组连续3日测定外周血PGI2。和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栓素B2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血浆血栓素A_2与前列环素水平变化天津市天津医院(300211)孟庆芝,刘高华,刘胜平,马志凌,孔德诚随着对冠心病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已证实在冠心病发病机理的诸多因素中,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如TXA_2分泌增高和PGI_2分泌降低,使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测定了正常体检组100例,恶性肿瘤组96例血清TSGF的含量,结果表明:正常体检组TSGF 57.6±8.5(U/ML),恶性肿瘤组TSGF 79.7±17.1(U/ML),二者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以TSGF>66U/ML为阳性,其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为80.2%,因此,TSGF的检测是诊断恶性肿瘤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红细胞胆固醇荧光测定法.方法 红细胞溶血后血液中的胆固醇、胆固醇酯与胆固醇酯酶(CEH)、胆固醇氧化酶(CHOD)作用生成△4-胆甾烯酮和过氧化氢(H2O2),H2O2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催化下使底物酪氨酸氧化,生成具有荧光的酪氨酸二聚体,荧光强度与胆固醇的浓度成正比,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或求出全血胆固醇浓度.经过(全血TC-血浆TC)/红细胞压积+血浆TC,计算出红细胞胆固醇浓度.结果 用此方法检测98例样本红细胞TC ±s,mmol/L):包括健康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4.63±0.56,女性20例:3.82±0.55;冠心病组18例:5.55±0.57;高脂血症40例:4.55±0.47.精密度:批内CV2.7%,批间CV3.2%.回收率96.1%~99.3%,平均97.5%.结论 成功建立了红细胞胆固醇荧光测定法,并在临床进行了初步应用,证实采用检测底物的荧光强度对胆固醇定量,具有较高精密度,微量快速,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有着较好的临床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尝试以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含量及其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鉴别脑脊液性质,为各种脑部疾病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检测65例各类脑病患者脑脊液及血清Ig含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类脑病脑脊液Ig及其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脑脊液中一定浓度的Ig设定范围,用本组资料衡量阳性预测值,则各类脑病诊断阳性预测值分别为非炎性、病毒性(97.0%),癌性(97.6%),化脓性(96.8%),结核性(94.2%),多发性硬化(77.8%)。就脑脊液Ig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D而言,综合三种Ig比值设定范围,则各类脑病诊断阳性预测值分别为非炎性(92.5%),病毒性(89.4%),化脓性(87.5%),结核性(92.5%),多发性硬化(88.9%)。结论脑部各类疾病可能导致脑脊液中Ig含量的改变,通过对患者脑脊液中Ig含量检测及其与血清相应成份比值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多类脑病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分别检测各组血清LP(a)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P(a)水平SDM组、EDN组、CDN组显著高于NC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结论:EDN组、CDN组患者血清LP(a)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建立多天线癌胚抗原(MA—CEA)的快速定量检测法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链霉亲和素一生物素系统酶免疫分析法(ABC—EIA)。结果MA—CEA可在CEA甚高的肺癌患者血清中出现高浓度表达,阳性率为6.6%,而CEA的阳性率为26.3%,但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和卵巢癌患者无论CEA是否升高,MA—CEA均为阴性。结论该法为MA—CEA的定量检测及其它多天线糖链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基础;MA—CEA在部分肺癌中升高,且升高的幅度总是小于CEA含量;CEA与MA—CE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 )、脂肪酸合酶(FAS )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4例胃癌患者纳入胃癌组,45例胃良性疾病患者纳入胃良性疾病组,75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研究组血清P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AS水平。比较各研究组血清PG、FAS水平,分析 PG、FAS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PGⅠ/PGⅡ比值降低(P<0.05),血清FAS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PG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和FAS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2,高于二者单独检测。PG、FAS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0%、92.32%,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血清PG和FAS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的诊断率,对胃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明达  邹文武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43-1945
【目的】评价1,5-脱水山梨醇(1,5-AG)在糖尿病诊治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非糖尿病对照、38例糖耐量减退和8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和1,5-AG,糖耐量减退组测定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BG)和1,5-AG;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FBG及2hBG、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1,5-AG。比较三组1,5-AG的差别,并以1,5-AG为自变量,FBG、2hBG、FMN和HbA1c为因变量行回归分析。【结果】糖耐量减退组1,5-AG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107.9±43.5)μmol/L对(149.9±46.5)μmol/L,P<0.01],但与年龄、FBG和2 hBG不相关;糖尿病组1,5-AG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46.3±38.7)μmol/L对(149.9±46.5)μmol/L,P<0.01],且与FBG、2hBG、FMN和HbA1c呈负相关。【结论】1,5-AG仅反映高血糖状态,是一种新的糖代谢指标,与FMN、HbA1c等指标结合,更有利于糖尿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氧化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测定条件采用氧化法直接测定血清SOD,对其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干扰性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批内CV<2.83%,批间CV<3.98%,总CV<4.01%,回收率达101.3%,线性:0~250 U/ml(Y=0.980 2X+6.254 2,R2=0.992 3);加入TG<3.5 mmol/L,BIL<200 μmol/L;Hb<100 g/L时无显著干扰;血清生物参考区间值(±2s)130~220 U/ml.结论 在生化仪上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方便、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血小板交叉配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临床确认的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7例、甲亢4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23例及正常对照80例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4例ITP和80例正常对照的网织血小板(RP);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病例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各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Ig阳性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相比,前者阳性率及各项指标增高不明显。104例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RP分别为(13.6±5.2)%、(3.8±1.1)%,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0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其中25例相合,有效率为83%。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小板配型可有效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浆凝血因子V、Ⅶ、Ⅷ、Ⅸ、X活性(FV:c,FⅦ:c,FⅧ:c,FⅨ:c和FX:c)的变化。方法 采用COAG—MATE—XM型血凝自动分析仪测定36例AL患者(ANLL28例,ALL8例)五种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①AL患者FV:c,FⅦ:c,Ⅷ:c和FX:c大多降低,ANLL较ALL更显著;②组间比较:高危组FⅧ:c、FX:c降低;出血组FV:c、FⅦ:c、FⅧ:c和FX:c降低;缓解组FV:c、FⅦ:c、FⅧ:c和FX:c升高,前三项已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检测上述凝血因子水平对AL病情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