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反复发作,伴心源性晕厥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心脏摄片均提示心脏扩大。心肌断层显像呈不可逆性、节段性、花斑样稀琉区。心脏电生理检查可见心室晚电位,心室程序刺激可诱发持续性临床型VT。诊断扩张型心肌病,VT。于1991年4月13日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术后3个月自动除颤4次,有效地防止了晕厥。  相似文献   

3.
A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汪康平,蒋文平(苏州医学院附一院苏州215006)目前,对危及病人生命的恶性快速室律失常治疗对策主要有:在电生理检查指导下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应用、外科手术心内膜切除、射频电流室速灶的消蚀,以及植入AICD。大量的临床资料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0例应用植入性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病例,探讨其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植入ICD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植入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0例,女16例,年龄14~79岁(53±12.2岁)。结果①植入ICD进行一级预防的患者32例(33.33%),二级预防64例(66.67%);②病因分析显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1例(11.46%),肥厚型心肌病8例(8.33%),缺血性心肌病29例(30.21%),扩张型心肌病13例(13.54%),长QT综合征1例(1.04%),Brugada综合征10例(10.42%),多形性室速19例(19.79%),特发性室颤4例(4.17%),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1.04%);③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室速或室颤64例(66.67%),其中合并有房速16例(16.67%);④起搏模式为:单腔ICD54例(56.25%),双腔ICD42例(43.75%);⑤术中测试ICD的起搏参数并诱发心室颤动,采用20J一次电击复律成功;⑥随访结果显示植入ICD后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426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378阵次,成功304次(成功率80.42%);高能量放电90次;有3次为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结论 ICD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ATP是ICD治疗的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优化ICD参数,合理选用辅助治疗,可减少不恰当治疗及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广泛用于预防心脏性猝死(SCD0,并且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创造条件,有助于开发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7.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短,来不及到医院就诊,得不到及时抢救,患者多死于院外。无论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患何种类型的心脏病,其猝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其中80%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即所谓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足20%的患者死于缓慢心律失常。因此,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患者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积极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过因室速或室颤而心脏骤停的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危险分层通常所说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认识到心脏骤停作为心脏性猝死的机制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以来,医学和临床医生一直在追求一种方法来预测及预防这些心血管事件。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已经完成的一些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并没有一致地认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总病死率。近几年发表的临床随机试验证明,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治疗相比,可降低高危亚组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在患者中识别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及衡量使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的价-效比已经成为当今的社会医学问题,尤其在美国。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仍是将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道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例次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经静脉途径为4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5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并随访3~64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1次室性心动过速并经低通量电击复律成功和1次误放电,余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症状发作。结论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有效地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相似文献   

10.
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AICD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对22例埋置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晕厥史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ICD的治疗效果,22例中扩张型心肌8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7例,QT延长综合症1例,4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VT/VF)发作,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即第三代),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平均随访7.1(1~23  相似文献   

12.
13.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评价华伟综述王方正审校1概述心源性猝死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美国为例,每年要夺去30~50万患者的生命。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经心电图监测技术证实,医院外的心脏停搏者多数是由心室颤动(简称室颤...  相似文献   

14.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室性心律失常有着不同的类型和发病机制,系由各种不同的致心律失常因素引起。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的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是因接近疤痕组织边缘的折返所引起。地高辛中毒引起的VT可能起因于晚期后去极化所致的触发活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左束支阻...  相似文献   

15.
包括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证明射频消融可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避免了其它治疗手段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现讨论射频消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 健康老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情况如何?Andersson 1988年分析32例健康老人动态心电图,国内尚无报告。为给临床提供参考。我院于1990年1月~1992年12月,对200名健康老人(其中92人为老年前期)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评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所起的作用。 4例因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VT VF)住院患者 ,采用ICD和药物治疗 ,并随访 2 1~ 36个月。结果 :4例患者均有室性心律失常再发 ,复发率 10 0 %。在复发心律失常时全部经ICD治疗成功转复窦性心律 ,有效率 10 0 %。对 4例ICD患者随访发现 ,共有 34次持续性VT VF发作 ,相对集中在 8个不同时间段 ,而每个时段都与患者全身状态改变有关。 2例非心律失常源性死亡。结论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 ,且多数于再次发作时危及生命。服用抗心律失常药能减少VT VF发作 ,但不能完全控制其发作 ,尤其当患者处于各种应激状下时易反复发作。ICD治疗效果肯定 ,对这类高危患者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源性死亡  相似文献   

18.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是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自1980年首台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运用临床以来〔1〕,目前一系列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ICD是优于药物的有效治疗方法,明显降低SCD发生率。我院于2004年3月首次置入ICD,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75岁,发现血压增高10余年,反复头昏、晕厥2年,于2004年2月入院。入院检查:BP160/9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肺未闻及湿啰音慕绮淮?HR65次/min,律不齐,无杂音。…  相似文献   

19.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如治疗不当,反而造成失大于得,因此药物治疗要选择:(1)何种室性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何种室性心律失常不需治疗。(2)选用何种药物较安全有效,何种药物风险较大。(3)哪些药物有较多的循证依据,因此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药物选择至今还是一难题。在实践中虽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治疗上各持己见的也不少,为此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如何选用药物稍作讨论。  相似文献   

20.
CRT-D治疗重度心功能不良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伴有收缩功能不同步的严重心功能不良患者,不论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再同步治疗加心脏复律除颤器(cardiac resynchnJnization therapy device and defibrillator,CRT-D)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力衰竭住院次数、延长寿命和防止心脏性猝死。由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CRT-D治疗病例不多,现报道本中心2007年1月至7月间3例植入CRT-D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