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拉普利和阿司匹林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脏间质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MI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梗死组、西拉普利组、阿司匹林组、联合组。术后2周测定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6酮PGF1α(6ketoPGF1α)、内皮素1(ET1)水平和心脏梗死区、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间质胶原含量。结果:各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循环中AngⅡ、ET1升高,6ketoPGF1α降低,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胶原含量明显升高。各实验组间梗死区的胶原含量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梗死组比较,阿司匹林组血6ketoPGF1α显著降低,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拉普利组、联合组血AngⅡ、ET1明显降低,6ketoPGF1α显著升高,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联合组与西拉普利组比较,6ketoPGF1α显著降低,而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后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循环中AngⅡ、ET1明显升高并导致心脏间质胶原含量的升高。西拉普利通过抑制循环紧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降低AngⅡ和ET1,并通过抑制缓激肽降解,抑制心脏非梗死区间质胶原的过度沉积。阿司匹林对MI后心脏间质胶原的沉积无明显影响。西拉普利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影响西拉普利的抑制非梗死区心脏间质胶原过度沉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清前胶原末端肽在心肌纤维化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前胶原末端肽在心肌纤维化评估中的应用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薛书峰综述丁翠芬刘树穆审校心肌纤维化指心脏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值,分为间质纤维化和替代性纤维化[1]。前者的病理变化是心肌间质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纤维的异常堆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慢性期心脏间质胶原表达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药物干预的效果,为临床干预心肌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恢复期、慢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通过阻抗微分法观察心排血量,H.E染色及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特异染色偏振光显像进行心脏间质胶原的组织化学观察,RTPCR观察心脏I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并与氯沙坦(losartan)干预后比较。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心脏胶原增生,心排血量降低,氯沙坦干预后胶原表达无论从蛋白水平还是从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但心排血量未见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脏胶原大量增生,心排血量降低,氯沙坦干预后胶原表达无论从蛋白水平还是从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心排血量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可能存在修复性纤维化和反应性纤维化两种胶原增生状态,二者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这可能是氯沙坦消除增生的胶原后心脏功能不见明显改善的原因。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胶原蛋白增生为单纯性反应性纤维化,使心排血量下降,氯沙坦部分阻逆反应性增生胶原,可提高心排血量,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慢性期心脏间质胶原表达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药物干预的效果,为临床干预心肌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恢复期,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通过阻抗微分法观察心排血量,H.E。染色及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特异染色偏振光显像进行心脏间质胶原的组织化学观察,RT-PCR观察心脏I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并与氯沙坦干预后比较。  相似文献   

5.
血清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与慢性肝炎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患者多存在肝纤维化。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是肝细胞间质成份,其代谢与肝纤维化有关。我们对照肝脏病理组织纤维化程度观察慢性肝炎血清LN、C-Ⅳ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慢性肾脏疾病大鼠心脏病变情况。方法通过减少肾脏切除量和缩短喂养时间方法建立早期慢性肾脏疾病大鼠动物模型,分析其心脏病变,包括心脏重,体重比值、心肌细胞增大、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和心肌间质I型、Ⅲ型胶原含量等。结果(1)实验组大鼠血尿素氮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病理改变较轻,表明早期CKD模型制作是成功的。(2)实验组大鼠心脏重,体重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化明显。免疫组化测定显示心肌组织内I型和Ⅲ型胶原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心脏病变在早期CKD大鼠动物模型中即已经存在。表现为重量增加、间质纤维化、胶原增多等。  相似文献   

7.
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Ⅳ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分子结构及代谢方式与间质胶原明显不同。在肝纤维化时,Ⅳ型胶原在Disse间隙内显著增加,导致肝窦毛细血管化,直接影响肝病的预后。血清Ⅳ型胶原及其前肽测定,不仅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而且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肝纤维化过程中Ⅳ型胶原的研究进展作了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IV型胶原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Ⅳ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分子结构及代谢方式与间质胶原明显不同。在肝纤维化时,Ⅳ型胶原在Disse间隙内显著增加,导致肝窦毛细血管化,直接影响肝病的预后。血清Ⅳ型胶原及其前肽测定,不仅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而且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肝纤维化过程中Ⅳ型胶原的研究进展作了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对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6月龄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R组,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测定各组大鼠IR,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表示IR情况;测量大鼠心脏重量(HW)和体重(BW)并计算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HW/BW);原位末端酶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观察心脏微细结构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心脏间质Ⅰ、Ⅲ型胶原水平。结果IR组大鼠GI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W及HW/BW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0.01),GIR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7452,P<0.05),心脏间质Ⅰ、Ⅲ型胶原水平增加(Ⅰ型胶原P<0.05,Ⅲ型胶原P<0.01);光镜和电镜可见IR组大鼠心肌组织发生损伤性改变。结论胰岛素抵抗可损伤心肌组织,导致心脏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脏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肾衰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 (对照组 )、肾大部切除肾衰组 (RF组 )、肾大部切除肾衰加苯那普利治疗组 (RF+Ben组 )。苯那普利治疗剂量为 10 mg· kg- 1 · d- 1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在实验第 12周观察心脏的病理等改变。结果 :RF组大鼠心脏室间隔和左心室质量以及心脏质量 /体质量比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RF组心肌细胞肥大 ,心内膜下及冠状动脉周围及其附近的心肌间质 型胶原、 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沉积显著增加 ,导致心肌间质纤维化 ,而 RF+Ben组其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肾大部切除肾衰大鼠可导致心室重构 ,苯那普利具有明显的降压及防治实验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心肌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导致泵功能衰竭。目前,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已得到深入研究,本文拟在这方面作简要阐述。1心肌组织的正常结构与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肌组织由细胞和间质构成。心脏中心肌细胞数不足心脏细胞总数的1/3,大多数细胞是间质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它能够合成胶原,可以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有丝分裂⑴。细胞外间质决定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其主要的结构蛋白为Ⅰ型和Ⅲ型胶原,由纤维连接素将它们锚定于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膜上。Ⅰ型胶原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纤维化的修复作用,探讨MSCs逆转心室重构的可能性. 方法选用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同龄Wister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大鼠MSCs,贴壁培养14天消化传代,采用心腔内注射方法移植细胞,移植剂量为1×106个/只,注射后4周处死动物.检测干细胞移植对于心脏舒张容积、顺应性及心脏结构的影响,研究MSCs对于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Cs干预组大鼠心脏顺应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明显优于未干预组(P<0.05),胶原容积分数及I型胶原含量与未干预组相比也明显降低;同时MSCs还促进心脏局部HO-1的表达(P<0.05).MSCs移植并不增加心室肥厚指数(LV Mass),但可以增加舒张末期心脏容积/体重,改善心脏向心性肥厚. 结论 MSCs移植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组织局部胶原的合成与降解,改变心脏局部胶原纤维的含量,从而有效地逆转高血压心脏纤维化的过程,这种结构的变化同样伴有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对44例病因、病理类型和肾功能损伤程度不同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研究(包括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5例、结节性硬化性糖尿病肾病10例,膜性肾病19例)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损伤,并进行TGFβ1、α-SMA、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它们与肾小管间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肾小球的损伤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TGFβ1的表达位于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Ⅰ、Ⅲ型胶原和肌纤维母细胞(α—SM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增生的肾间质,其中,Ⅰ、Ⅲ型胶原还见于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它们的表达均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相关。肾小管TGFβ1的表达还与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相关。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又与肾间质Ⅰ、Ⅲ型胶原表达相关。结论 损伤的肾小管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中心环节。受缺血缺氧、尿蛋白和尿糖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途径,产生多种细胞因子(TGFβ1等)和表型转化(产生Ⅰ、Ⅲ型胶原等),在人类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至肾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的效应激素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醛固酮 (ALD)对培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的方法检测原代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 NA表达。结果 ANGⅡ (10 - 8mol L)和ALD(10 - 8mol L)分别能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NA表达 ,其各自的受体拮抗剂可分别拮抗它们的作用。结论 ANGⅡ和ALD可直接促进Ⅲ型胶原在心肌间质沉积 ,在心室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应用ANGⅡ和ALD的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心肌纤维化 ,预防心室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肌纤维化是指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值。其主要的特征为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和心肌细胞外间质胶原过度沉积。心肌纤维化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存在,与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及心脏猝死密切相关。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已成为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心肌胶原及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1年,Borg和Caulfield应用扫描电镜对心脏间质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心脏纤维胶原网络的新概念。胶原网在心肌中有重要作用,它将心肌细胞和血管固定,相互连接呈一体,直接影响它们的收缩、舒张和在完整组织中的形态,而胶原在这个网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心肌纤维化的形成是胶原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的胶原重塑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的细胞外间质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的胶原蛋白组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致病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合成和分泌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心肌间质,导致心脏胶原重塑,由此引起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抑制胶原重塑,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因此,对心脏胶原代谢的干预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软脉灵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周龄雄性SHR 36只,随机分为4组,软脉灵大剂量和小剂量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血压正常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为正常对照组(WKY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用尾袖法测定动脉血压,称重后处死,取心脏,计算左心室重量与体重比(LVM/BW),天狼星红染色,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果 软脉灵大剂量、小剂量组治疗12周后,收缩压(SBP)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软脉灵大剂量组对SHR心肌外斜层纤维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而软脉灵小剂量组则无影响;与空白组相比,软脉灵大剂量和小剂量组对SHR心肌中环层纤维化及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 软脉灵可以抑制SHR血压的发展,抑制SHR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的干预,探讨螺内酯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进展期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螺内酯组(10只)和安慰剂组(10只),另设Wistar-kyoto鼠7只(WKY组)。Western blot方法分析Ⅰ型胶原的表达;天狼猩红-苦味酸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螺内酯组Ⅰ型胶原含量、CVF、PVCA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血压、血K+、心脏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心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口服小剂量螺内酯通过减少Ⅰ型胶原的沉积,起到抗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胶原的表达,探讨胶原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行开胸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9例,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4例为房颤组,窦性心律患者15例为窦律组。取患者心房组织标本,应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房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房颤组患者较窦律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房颤组患者心房有肌溶解、心肌肥厚及广泛间质纤维化的改变。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患者的左、右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增大,左、右心房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其中心房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左心房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