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烫伤大鼠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烧伤早期补液组(A组)、烧伤延迟补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在A组和B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 Ⅲ度烫伤,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伤后6、24、48h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经乳糜池插管收集淋巴液,计算淋巴液流速,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A、B组淋巴管收缩频率降低,淋巴液流速升高。镜下见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扩张。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升高。A,B两组收缩频率、淋巴液流速、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淋巴管扩张,运动减少,但淋巴液流速升高,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升高。早期补液能够改善淋巴循环,降低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渗盐复苏液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血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乳酸钠林格液组(LR组)和高渗钠盐液组(HS组)。所有大鼠全部颈静脉置管,对LR组和HS组大鼠进行烫伤后复苏治疗,分别检测各组肺脏含水量、血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组复苏后各时间点的肺含水量明显低于LR组(P<0.05或P<0.01),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S组复苏后各时间点的血钠明显高于LR组(P<0.01),H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S组复苏后各时间点TNF-α及IL-6与LR组的TNF-α及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TNF-α及IL-6(P<0.05或P<0.01)。结论与乳酸钠林格液比较,早期使用高渗盐液进行液体复苏严重烫伤大鼠能明显减轻肺水肿与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缩窄下腔静脉(IVC)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只猪麻醉后,采用超声时差血流表测定肠系膜上动脉、肝门静脉、肝动脉、腹腔动脉、脾动脉、颈总动脉及肾动脉血流.结果下腔静脉缩窄前的基础期与缩窄时的实验期各血流(ml/min)分别为:肠系膜上动脉744.96±168.53与580.72±162.18(P<0.05);肝门静脉870.23±218.84与728.98±247.25(P<0.05);颈总动脉158.67±41.62与143.35±38.28(P<0.05);肾动脉212.38±74.15与51.89±22.89(P<0.01).但腹腔动脉287.02±128.50与274.56±132.07、肝动脉165.45±76.83与152.15±78.73和脾动脉64.08±25.79与57.13±21.78缩窄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缩窄猪IVC后肝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颈总动脉血流显著减少,而腹腔动脉、肝动脉和脾动脉血流无显著变化.物理的流体力学因素在肝动脉缓冲效应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直径及其变化率对低血容量患者的容量复苏意义.方法 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0例低血容量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以中心静脉压(CVP)导向的容量负荷试验为复苏标准,复苏的同时应用床旁超声对下腔静脉进行连续监测.分别记录复苏后的CVP、下腔静脉直径(IVCD)值,并计算出中心静脉压变化值(△CVP)和下腔静脉直径变化率(△IVCD);分别进行CVP与IVCD和△IVCD、△CVP与△IVCD的相关性分析,并计算CVP与IVCD和△IVCD的回归方程、△CVP与△IVCD的回归方程.结果 容量复苏患者的CVP和IVCD值随复苏液体量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9和0.982,均P<0.05).CVP与IVCD和△IVCD均服从正态分布(P值分别为0.62和0.65);△CVP与△IVCD服从正态分布(P=0.68).CVP与IVCD在统计学上相关(r=0.975,P<0.05),回归方程CVP=5.17×IVCD-1.46;CVP与△IVCD在统计学上相关(r=0.816,P<0.05),回归方程CVP=0.09×△IVCD+ 2.57;△CVP与△IVCD在统计学上相关(r=0.934,P<0.05),回归方程△CVP=0.096×△IVCD-0.085.结论 连续的床旁超声监测下腔静脉所测出的IVCD可以间接地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而△IVCD可能是一种新的指导低血容量患者液体复苏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血容量患者容量复苏过程中动态监测下腔静脉直径及其变化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70例低血容量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容量复苏,同期超声连续监测下腔静脉.记录不同补液量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及变化率(△1)和下腔静脉直径(IVCD)及变化率(△2).观察CVP和IVCD、△1和△2间的相关性.结果 补液量1000 mL时,CVP(3.81±1.04)cmH2O、△1(0.83±0.30)%、ICVD(0.95±0.11)cm、△2(12.61±5.87)%,补液量3000 mL时,CVP(7.92±1.81)cmH2O、△1(3.51±1.17)%、ICVD(2.02±0.16)cm、△2(39.58±5.93)%.经计算,CVP、IVCD与液体复苏量呈正相关(P<0.05),CVP与IVCD、CVP与△2、△1与△2均服从正态分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低血容量患者容量复苏过程中动态监测腔静脉直径及其变化率可间接评估患者的血容量情况,为容量复苏指标评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宏杰 《中外医疗》2013,32(12):11-11,13
目的探讨研究合理的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急诊救治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该院自2011年1月开展合理液体复苏前后所收治的142例严重创伤并发生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临床表现及预后效果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9.6%,治疗组死亡率8.5%,所有死亡患者均为重度休克患者。结论应在常规急救方式的基础上合理开展液体复苏,同时注重水肿的防治,则能够有效地改善创伤性休克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C、TG、HDL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清中TC、TG、HDL的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结果给药组大鼠血清中TC、TG、HDL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复方高剂量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复方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复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给药后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复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胸部创伤失血性休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患者48例,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开通2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1000ml,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500ml(晶/胶比例为2—3:1),当血压回升至70mmHg(1mmHg:0.133kPa)时,即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晶体液输入量,每日平均输液量为(2050±350)ml。结果治愈46例,死亡2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MODS1例。结论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ARDS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能谱CT合成的单能级图像对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9例临床怀疑有腹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单源双探测器能谱CT进行腹部CT检查。以3 ml/s的速度注射60 ml碘帕醇对比剂(320 mg/ml),3 min后进行延迟期扫描。原始图像被重建成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基于能谱的图像(SBI),获得40、50、60、70 keV的单能级图像。分别测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及40、50、60、70 keV单能级图像下腔静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和相对于腰大肌的对比噪声比(CNR)。单能级40~70 keV图像与常规混合能量(120 kVp)图像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5组间CT值、噪声、SNR和CNR,选择显示下腔静脉的最佳单能级图像。结果 5组间下腔静脉CT值、噪声、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和50 keV单能量组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40 keV单能量组的SNR明显高于50 keV组(P=0.002),40和50 keV单能量组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结论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升温输液对烧伤休克兔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烧伤休克模型,一组采用低温(18℃)输液,另一组采用升温(37℃)输液,分别于输液后1h、3h、6h、12h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的变化。结果升温输液组与低温输液组相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降低(P〈0.001),Paco2也明显降低(P〈0.05) SatO2、Pao2、BEecf、pH明显升高(P〈0.05)。结论升温输液对改善血循环,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并对预防烧伤休克的多器官损害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大鼠脑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室颤法心脏骤停模型,缺血组心跳停止15 min,不行心肺复苏,复苏组心跳停止10 min,行5 min心肺复苏.15 min末处死动物,分离提取海马脑组织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内、外膜试剂盒测定线粒体膜完整性,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心脏骤停后,缺血组和复苏组的线粒体外膜完整率、内膜膜电位、呼吸控制率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复苏组结果高于缺血组(P<0.01),形态学比较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脏骤停早期,神经元线粒体损伤以功能性为主,形态学改变不明显,心肺复苏可改善缺血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减轻脑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与肝内门静脉的解剖关系,为经肝后段下腔静脉途径建立肝内门腔分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析25例正常和25例肝硬化患者上腹部增强图像,并利用MPR重建并分别测量肝后段下腔静脉的长度,计算周围肝实质包绕RHSIVC的范围,以及与距门脉分叉1cm左右的肝内门脉左支(LPV)、右支(RPV)及门脉分叉部(BPV)同层面的RHSIVC中心至上述部位的距离,并测量经肝后段下腔静脉顺行性(股静脉途径)、逆行性(颈静脉途径)至LPV、RPV、BPV的穿刺深度和角度(穿刺途径与矢状面、下腔静脉纵轴之间的夹角)以及测量拟定最佳穿刺途径的深度和角度。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观测20例正常成人离体RHSIVC与肝内门静脉的空间定位关系。结果:①SCTA组和标本组70例肝后段下腔静脉平均高度为(62.89±13.27)mm(40.2~100.7mm),50%~100%RHSIVC管腔被周围肝实质所包绕,其中37.14%(26/70)在RHSIVC的上1/4与下3/4交接处完全被肝实质包绕。②肝硬化组:从肝后段下腔静脉至LPV、RPV、BPV顺行性穿刺的深度为(46.02±12.26)mm、(30.06±8.35)mm、(25.18±7.30)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20.28°±12.39°、正56.52°±14.31°、正28.84°±15.44°,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53.92°±9.21°、57.80°±10.97°、69.32°±15.61°;而逆行性穿刺深度为(49.31±7.72)mm、(49.38±8.08)mm、(56.80±8.31)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20.08°±12.16°、正56.64°±14.28°、正28.36°±15.16°,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45.64°±10.67°、29.88°±6.41°、24.4°±5.51°。顺行性穿刺RPV、LPV、BPV的深度及角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逆行性穿刺RPV、LPV的深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从肝后段下腔静脉至LPV、RPV、BPV顺行性穿刺的深度为(41.98±10.20)mm、(29.30±7.66)mm、(25.05±6.74)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20.32°±13.33°、正48.16°±14.42°、正26.08°±18.91°,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53.88±9.88)mm、(58.12±11.19)mm、(69.8±12.94)mm;而逆行性穿刺深度为(48.23±7.69)mm、(50.41±9.01)mm、(56.55±10.83)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20.32°±13.31、正48.00°±14.47°、正26.20°±18.63°,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44.76°±14.67°、30.36°±8.37°、25.00°±8.17°。正常组和肝硬化组的顺行性及逆行性穿刺RPV、BPV的深度及角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正常组的拟定最佳穿刺途径的深度为(32.99±5.14)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50.16°±13.57°,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为45.04°±9.18°。肝硬化组的拟定最佳穿刺途径的深度为(33.75±5.98)mm,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正56.04°±15.14°,与纵轴的夹角为44.32°±7.08°。正常组和肝硬化组的模拟最佳穿刺途径的深度及角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约63mm,且在RHSIVC上1/4与下3/4的交接处50%~100%的下腔静脉被肝实质所包绕,经RHSIVC建立肝内门腔分流安全是可行的。②最佳穿刺途径应选择逆行性(经颈静脉途径)穿刺肝内门脉右支,肝后段下腔静脉的穿刺点应在RHSIVC的上1/4和下3/4的交接处,穿刺深度一般为(33.75±5.98)mm、与矢状轴的角度一般为正56°±15°,与纵轴之间的夹角一般为44°±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应用1.8%的高渗氯化钠葡萄糖溶液(HEGS)和0.9%的等渗氯化钠葡萄糖溶液(IEGS)进行烧伤早期抗休克治疗对补液量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Beagle犬35%TBSA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高渗盐糖溶液复苏组(H组)、等渗盐糖溶液复苏组(I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伤前及伤后0.5、1、2、4、6、8、24h测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身血浆容量(PV)及血浆渗透压(OPP)。伤后24h处死,取肺脏测量含水量。结果H组从伤后3-4h开始,EVLW、PVPI显著低于I组(P〈0.05或P〈0.01);H组肺脏含水量明显低于I组(P〈0.05);H组从伤后2h开始OPP明显高于I组(P〈0.05或P〈0.01);H组和I组PV无明显差别(P〉0.05),但伤后2h开始均高于C组(P〈0.01)。结论HEGS进行烧伤早期复苏,能减少补液量,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脏水肿程度。其复苏效果优于IE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