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琮 《中医药导报》2004,10(11):4-5
文章从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等 3个方面阐述了《内经》对耳鼻咽喉科疾病辨证的指导意义 ,认为《内经》是中医耳鼻咽喉科辨证的鼻祖 ,其辨证思想对于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教学及临床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经》中有关热病辨证思想、辨证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发现《内经》对于外感热病多采用六经辨证,内伤热病则采用脏腑辨证。此举为进一步研究《内经》热病理论,挖掘其辨证的精髓,发扬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使其能更好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鼾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疾患,它是西医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的重要学习内容。但是中医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始终未能把鼾症列入其中,这多少都会对中医教材的建设与中医人才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为了完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的内容,促进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的建设,为了提高对鼾症中医诊疗知识的认识,建议增加“鼾症”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授课内容。  相似文献   

4.
耳鼻咽喉的局部辨证应用河北省中医院谷志平(050011)耳鼻咽喉的局部辩证,是对耳鼻咽喉病症,尤其是对其局部症候的辨证提供了理论方法。随着耳鼻咽喉科的独立发展和现代方法的广泛应用,中医耳鼻喉越来越重视局部辨证,要求局部辨证(即辨局部的症候)和整体辨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标准化是制约中医学包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耳鼻咽喉科学想要顺着中医药事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发展就必须研制出科学、严谨、实用、被认可的诊断及辨证治疗指南,用于指导中医耳鼻咽喉科诊疗工作,促进耳鼻咽喉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规范和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国内外中医药标准化的研究现状及其必要性,以及中医鼻疔的研究现状,论述中医鼻疔临床诊疗指南制订的意义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内经》中凡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卫气血闭塞不通所导致的病证,皆可称痹。《内经》对于痹证的辨证运用了多种辨证方法,有病因辨证、脏腑辨证、五体辨证、以脉象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的交错运用,保证了我们辨证的准确,对现今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针灸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后代论述为数不少,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关于耳鼻咽喉科疾病针刺治疗的著述。作者通过对耳鼻咽喉疾病的针刺治疗的临床体会,予以初步整理、探讨,并报导如下: 二、治则针灸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必循经守法,正确运用中医针灸理论。因此在治疗时要遵循理、法、方、穴四个法则。例如神经性耳聋,辨证多属肾虚,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就需用补  相似文献   

8.
干教授所设“查诊”及其在耳鼻咽喉科中的辨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倡导了“五诊”、“十纲”学说,应用于耳鼻咽喉科辨证论治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现就五诊中的“查诊”在耳鼻咽喉科方面辨证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
鼾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疾患,它是西医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的重要学习内容。但是中医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始终未能把鼾症列入其中,这多少都会对中医教材的建设与中医人才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为了完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的内容,促进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的建设,为了提高对鼾症中医诊疗知识的认识,建议增加“鼾症”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授课内容。  相似文献   

10.
钱丽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1):494-495
《内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在耳鼻喉科的运用钱丽南京中医学院耳鼻喉科教研室(南京210009)《内经》中关于耳鼻咽喉科的论述极其丰富,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提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  相似文献   

11.
谢强教授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在临床上擅长用针灸、中药、按摩、导引治疗五官科急症及疑难杂症。现将谢强教授遵循《内经》“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的观点,用甘药治疗急咽痹的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经》气血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气血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桑曜指导黄永昌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215500)《内经》素、灵162篇,气血理论贯穿始终,对临床辨证施治、选方用药、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除邪疾”之用,临床不可不通。1作为辨证诊断...  相似文献   

13.
王士贞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曾任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教授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教学、医疗、科研工作30余年,诊治耳鼻咽喉科疾病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现存中医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全书中药物性味理论的运用已经堪称完善,提出的药物五味用药体系一直为后世所宗,并总结出有关辨证、治法与组方原则、饮食宜忌等理论。探讨《内经》对药物运用的指导意义,可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理论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医耳鼻咽喉科著名学者干祖望,对于口齿科疾病的辨证治疗,颇有独特心法。这里将他的“辨证十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早年随浙江嘉兴名医钟稻荪学医。五十年代,干祖望教授在上海金山首创中医耳鼻咽喉科,曾编著《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本刊连载“干祖望耳鼻咽喉口齿科三字经”,供读者学习。  相似文献   

17.
王士贞教授为第三、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来一直坚持中医辨证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她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运用古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简要介绍四则王士贞教授活用古方治疗咽喉科疾病的经验验案。  相似文献   

18.
经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耳鼻咽喉科领域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该科中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医学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一、诊断方面诊断方面的中西医结合主要有二种方式:一是借助现代仪器设备及理化检查,获取资料,并将所获特异病症纳入辨证内容。例如,不少中医文献已将耳膜穿孔作为脓耳各型的辨证依据之一,将不同的声带病症、鼻粘膜颜色、形态的病理改变作为喉瘖、鼻窒各型的辨证依据之一。二是对疾病既采用西医诊断,同时又进行中医的传统辨证。目前,中医耳鼻咽喉科引  相似文献   

19.
腹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以切(按)诊为主的腹部诊察方法。《内经》中有丰富的中医腹诊理论,它确立了中医腹诊辨病及辨证的原则,腹诊后的治则治法及禁忌,《内经》[1-2]腹诊理论对五脏六腑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及肿瘤疾病的中医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吾师干祖望教授今年93岁高龄,主任医师,从师出身,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奠基人之一,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名誉主任。1985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状及奖章,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