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蟾酥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法:将蟾酥研成粉末,每次取0.02g,分别外敷于患侧太阳穴和地仓穴,用胶布贴住,以防脱落。贴敷24h后患部有轻微的烧灼感,3天后局部皮肤起泡,系药物正常反应,一般5~7天即出现明显效果。1周未愈者,取下更换1次。笔者...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喁斜”,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自拟面瘫散,近年来在临床上治疗此病12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均为我院针灸科患者,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  相似文献   

5.
赵会山 《山西中医》2012,28(9):46-46
自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病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9岁;病程2天~6个月。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1]及文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牵正散为基本方,根据辨证加减并改为汤剂,治疗周围性面神经性麻痹60例。结果:痊愈5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66%;治愈时间:7天内者25例,8~  相似文献   

7.
割治结合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李宗宪刘秀平(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割治结合外敷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1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65岁...  相似文献   

8.
自1995年以来,采用牵正散内服,配合蓖麻仁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l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0例,女16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最长10天,最短1天,平均5.5天。2 治疗方法2.1 内服牵正散:全蝎5g、白附子5g、僵蚕5g。每日1剂研末,每次5g温开水送服,日3次,7天为1疗程。加减:兼气虚者加西洋参3g;肝阳上亢者加牛膝6g,决明子6g;内有热者加川连10g。2.2 外敷蓖麻仁:蓖麻仁60g捣烂成泥…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自拟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7例,效果良好。一、临床资料本组117例,男76例,女41例,年龄12~63岁,以20~45岁为多;病程1个月以内73例,1~6个月35例,6个月以上9例;首次发病110例,再次发病7例。发病前多有受风受凉史及耳后疼痛史。均有患侧面部麻木不仁,眼脸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症状与体征。二、方药组成与用法白芷,僵蚕,草乌各5 g,研成粉面,鲜姜100g取汁,上述粉面用姜汁和成膏状,  相似文献   

10.
防风蜈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自1979年以来,采用中药防风蜈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26例中,男9例,女17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52岁。20岁以下者5例,21~40岁者11例,41~50岁者4例,51岁以上者6例。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2天。发病部位左侧14例,右侧12例。发病诱因:发病前有明显受风寒侵袭者24例,患口腔感染者2例。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张军阳 《吉林中医药》2013,33(2):167-168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8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牵正散加味(全蝎、僵蚕、白附子、天麻、钩藤等,每日1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强的松(20mg,1次/d,顿服,5d后减量)内服及维生素B12(25 ug/次,3次/d)、维生素B1(10 mg/次,3次/d)、维生素B6(10mg,/次,3次/d)、地巴唑(10mg/次,3次/d).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5%,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具有温经通络、祛风化痰、熄风解痉的作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 1992年以来运用面敷散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4 6例中 ,男 2 7例 ,女 19例 ;年龄 6~ 6 8岁 ;病程 1天~半年。其中左侧麻痹者 2 5例 ,右侧麻痹 2 1例。4 6例均有不同程度患侧额纹平坦 ,眼睑闭合不全 ,鼻唇沟变浅 ,口角向健侧歪斜 ,乳突部疼痛不适 ,且均无肢体功能障碍。治疗方法贴敷区域选择 :根据面神经分布及支配区域情况确定选穴范围及敷贴区域 :1额肌板滞者 ,取攒竹、阳白、鱼腰、太阳连线 ;2颧面肌板滞者 ,取下关、颧、地仓、颊车连线区域 ;3口轮匝肌板滞者 ,取迎香、地仓…  相似文献   

13.
<正> 车某,女,44岁。于1987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晨起发现口眼歪针,左侧不利,刷牙口角漏水,鼓腮漏气。当即到市某医院就诊,经颅脑CT、眼底检查均正常,诊为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口服维生素、激素、扩张血管药,胞二磷胆碱、ATP、辅酶A、静脉点滴,聚肌细胞肌肉注射,治疗9天无效。于1987年11月25日请中医会诊。诊见口眼歪斜,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部歪向健侧。自述饮水漏水,鼓腮漏气,左目不能闭合,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中药络的范围叫面瘫,起病较急,表现为单侧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歪斜,其它面部肌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前或病程中有耳后,耳下或颜面部疼痛,周围性面瘫根据面神经损伤的平面不同,分为核性瘫,桥小脑角性瘫,HUNT瘫,BELL化瘫和单纯性面神经炎。其中前两种  相似文献   

15.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5~2008年采用电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对面神经麻痹治疗研究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针灸:梁氏等[1]治疗480例,4 3 9例完成治疗。随机分为基础组(用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地巴唑口服)和治疗组(又分针灸组、基础加针灸组),共治疗4周。结果3个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基础组,针灸组疗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笔者以中药为主治疗周围性而神经麻痹148例,收效较好,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1998年6月~2001年9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排除由外伤、中耳疾患、带状疱疹、肿瘤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神麻痹.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疾患。不但神经科临床中常见,由于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目前在针灸科临床中亦不少见。本病病因目前尚不能肯定,本文仅根据临床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而使用针灸治疗的2012例,加以整理分析。另有赵瑜氏761例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有的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根据经络理论和神经学的知识进行辨证取穴,运针及施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1988年至1991年以经络学说为主,参考神经生理学,采用少针浅刺,沿神经走行方向进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共治13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88例,病程1~7天68例,8~15天52例,16天以上16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4岁,其中7岁以下者14例,8~18岁者10例,19~28岁者56例,29~38岁者34例,39岁以上者22例。二、治疗方法 1.针刺方法:主穴:I组:翳风、地仓、中诸(双)。Ⅱ组:牵正、迎香、颊车、合谷(双)。配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耳门、听宫、听会、下关、瞳子髎、大迎、四白、人中、承浆、兑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