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83-86
目的探讨实时反馈系统在普通市民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市的2个街道及2个乡镇的普通市民各24例(共96例)做为培训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培训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培训方式主要是应用心肺复苏反馈系统加理论讲解培训结合视频指导,对照组培训方式主要是理论讲解培训结合视频指导,两组心肺复苏培训均采用高级复苏模型。培训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理论以及操作考核,并通过电脑反馈系统记录的参数,再比较分析两组理论得分、平均有效按压率、平均按压深度、平均按压频率、平均按压回弹速率以及评估两组间的主观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理论评分分别为(91.54±6.65)分与(90.47±6.47)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有效按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84±11.42)%vs (36.65±10.14)%,P0.05];观察组平均按压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82±0.31)cm vs (4.21±0.55)cm,P0.05],且按压深度5 cm以及按压深度6 cm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1%vs 46.25%;1.52%vs 14.66%,P0.05);观察组按压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110.25±10.01)次/min vs (101.21±7.21)次/min,P0.05],且按压速率100~120次/min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90.16%vs 79.16%,P0.05),观察组按压回弹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47.57±133.51)cm/s vs (1432.63±211.52)cm/s,P0.05];观察组主观疲劳程度评分为(14.22±2.14)分,对照组主观疲劳程度评分为(14.36±1.87)分,两组主观疲劳程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普通市民心肺复苏培训中应用实时反馈系统并加强心肺复苏质量参数的监控,能够有效提高普通市民的培训效果,并改善心肺复苏培训中按压的频率、深度、回弹速率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ZOLL实时反馈系统在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新入职的12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护士按常规训练方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观察组护士采用ZOLL实时反馈系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心肺复苏质量。结果两组护士在培训前各项考核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培训后,两组护士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廓回弹速率、按压分数均较训练前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应用ZOLL实时反馈系统可显著提高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4.
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最危险情况之一。在救治过程中胸外按压是常用而有效的急救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对此项理论和技术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胸外心脏按压效果及复苏成功率.方法:65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患者为观察组,70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骨折发生率.结果:萨勃心肺复苏机组临床效果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而骨折发生率较人工按压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效果和成功率要优于传统人工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6.
袁志敏  宋大捷 《医学综述》1997,3(11):509-511
<正>猝死,尤其是心脏猝死(SCD)乃是临床最危重的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急骤,常常出人意料,且以突发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为主要特征,因而致死率极高。晚近认为,凡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均可归属于SCD,且发病距死亡时间越短,则SCD可能性越大。现已证实,发生SCD的直接板机作用主要为室颤,而心脏原发病、心功不全、  相似文献   

7.
为便于操作者在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过程中较好地把握按压深度和频率,本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该装置以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单元,实时监测按压力度,并根据所选择的患者体型判断按压力度是否满足要求,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会进行声、光报警提示.本装置可以根据设定的按压频率进行声音提示.本文有针对性地对其硬件电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12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急诊科共进行心肺复苏123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3例均为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男67例,女56例,年龄2个月-92岁,平均70岁。原发病:外伤17例,窒息10例,冠心病(无心梗证据)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脑血管意外5例,其它24例,不明44例。诱因:活动后11例,进食8例,排尿3例,其它8例,无诱因93例。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CPR)中采用腹部按压代替传统的胸外按压加口对口人工呼吸,将可能提高复苏的成功率”,美国一项研究近日提出了单纯腹部节律按压(OAC-CPPO的新抢救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对136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厨陛分析。结果 院内外两组复苏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直接影响复苏成功率;球囊面罩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复苏成功率较2000年指南指导下显著提高。结论 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在早期复苏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通气方式;应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单人心肺复苏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实际操作状况,分析对心脏按压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地区6家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422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肺复苏调查表记录操作人员的一般情况,使用菲利普公司提供的QCPR3535型多功能除颤监护仪及ANNIER 复苏模拟人,对每个操作者2 min内按压频率、按压幅度、按压间释放压力3项指标的数据进行记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操作合格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人工胸外心脏按压3项指标均达标的总合格率为32.0%(135/422);按压频率、按压幅度和按压间释放压力的合格率分别为59.0%(249/422)、53.6%(226/422)和76.1%(321/422);每年参加过培训、按压动作培训和参加过急诊工作是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合格的相关因素.结论单人胸外心脏按压的合格率较低;规范化培训、长期培训和定期培训反馈对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中斌 《中外医疗》2014,(15):13-14
目的: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24 h生存率(23.26%)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胸外按压时间中 A 组(8.44±1.32s)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对心肺复苏影响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对心肺复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操作如不正确的把握好按压速度,患将会因心肌缺血缺氧,循环血量不足而死亡,操作如能正确的把握好按压速度,患将有复生的可能。因此培养娴熟的业务技术,把握好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是心肺复苏的关键,也是抢救成功的保证。现将观察及护理操作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病突发者得以生存的第一个环节.心肺复苏实施过程中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都有具体的要求,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难于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可以更好地把握胸外按压的时机和程度,改善心肺复苏急救的效果.该装置在实施胸外按压过程中能够实时检测施救者的按压力度,根据患者体型判断按压力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按压力度过大或过小,则会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进行报警提示.此外,本装置还可以设定按压频率,并进行声音提示.  相似文献   

15.
16.
孙嘉宾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94-2195
目的总结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经验,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12月院内与院外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心脏骤停时间、胸外按压时间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在10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心脏骤停1 min~4 min,院外和院内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5例和18例;心脏骤停3 min~5 min,院外和院内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0例和12例。胸外按压30 min,院内和院外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14例和3例;胸外按压5 min,院内和院外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6例和1例。结论及早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建立高级生命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高原地区由于缺氧等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使得心肺复苏进行与在平原地区有所不同,现就笔者在高原地区进行心肺复苏的几点体会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0):629-629
一篇述评称,如果有人目击突然出现的心脏骤停事件,现在可以只专注于进行不断的胸外按压,直到专业救助人士抵达,而不用考虑进行既麻烦又不适的口对口人工呼吸了。现有证据已有力证明了单独行胸外按压具有同传统心肺复苏(CPR)相同的效果,而且如果不用给被救治者“生命之吻”的话,旁观者更可能施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按压用于急诊抢救的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记录6例经过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或者效果不佳的病例在进行开胸心脏按压后心肺脑复苏的情况。结果开胸心脏按压成功率(5/6)高于胸外心脏按压,转入监护室率(5/6)明显提高,1例至今存活。结论较于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能使心脏有效复跳。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患者转监护室率。准确判断开胸指征,争取尽早进行开胸心脏按压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转监护室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