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在改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20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持续正压通气+枸橼酸咖啡因,n=100)和对照组(持续正压通气+氨茶碱),对比2组患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撤机时间、疗程、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PaO2、PaC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是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及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各30例。对比两组疗效、动脉血气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儿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明显降低,疗效确切,并发症未增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生呼吸暂停早产儿10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两组患儿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早产儿应用大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早产儿应用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治疗,治疗后分析两组早产儿患者的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支持时间、腹胀发生率、心率加快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烦躁不安发生率;并对两组患儿在纠正胎龄40周后做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比较。结果:对照组早产患儿生后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及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支持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早产儿,两组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腹胀发生数量、心率加快发生数量、喂养不耐受发生数量、烦躁不安发生数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数量明显小于观察组早产儿,两组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后NBNA评分比较,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为(37.3±2.4)分,高于对照组的(31.8±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0,P<0.05)。结论:大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应用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较显著,作用显著大于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临床症状适当选用不同剂量的枸橼酸咖啡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8例呼吸暂停早产儿,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发作持续时间以及每日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3.5%(P0.05)。结论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insure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抽取时间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8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医务人员将经鼻无创正压通气(ncPaP)应用对照组中,医务人员将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insure技术应用于观察组中,分析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儿住院用时、氧疗用时以及无创通气用时明显减少,和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组间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insure技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设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少,且患儿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无创呼吸机联合咖啡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诊断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氨茶碱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无创呼吸机联合咖啡因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PO_2和PCO_2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暂停次数及呼吸机通气时间等。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PO_2和PCO_2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O_2和PCO_2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治疗后的PO_2和PCO_2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暂停次数为(1.02±0.21)次,少于对照组的(1.98±0.2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机通气时间为(3.92±2.13)d,短于对照组的(5.29±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慢性肺疾病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总发生率为6.7%;对照组发生慢性肺疾病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总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方法 5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以及其他与治疗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噻托溴铵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63-65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正压通气辅助呼吸与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以持续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的氧疗时间、持续正压通气时间均长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正压通气辅助呼吸可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的呼吸暂停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临床疗效确切,康复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早产儿呼吸暂停采取无创机械通气(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共75例,其中2018年1月-2019年2月50例。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A(n=25)、对照组B(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A行持续气道正压(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B行NIPPV治疗,观察组行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三组监测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持续天数、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无创呼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A、B,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B(P0.05)。观察组慢性肺病、颅内出血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B(P0.05)。观察组脑白质软化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A、B,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A,而略低于对照组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减少每日呼吸暂停次数,缩短无创呼吸时间、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INPPV)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NRDS)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该院收治入院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SINPPV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两组患儿同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以及各自通气的时间。结果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NPPV治疗的观察患儿血气指标恢复时间短,见效快,且PaCO2下降明显,以及无创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治疗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可行的,且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相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38%,对照组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气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24h后观察组的血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H值和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以及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78-879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102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治疗,对照组单用nCPAP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的呼吸暂停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0.98%(26/51)、94.12%(48/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41%(15/51)、78.43%(4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治疗后呼吸暂停发生几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胎龄≥32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98例胎龄≥32周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头罩吸氧,观察组予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a O2,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 O2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 h、12 h、24 h Pa 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 CO2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 h、12 h、24 h Pa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87.8%,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胎龄≥32周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动肺换气功能,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郁波 《吉林医学》2022,(7):1896-1898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更低,且观察组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潮气量(VT)、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上述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NRDS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唐告胜 《黑龙江医学》2013,37(7):601-60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2~2012-08间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率,胸部X线改善率,机械通气率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结果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改善率分别为42.7%,40.0%;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改善率分别为86.7%,80.0%;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气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血气分析变化及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治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肺氧合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肺氧合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上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早产儿RDS效果较常频通气效果显著,且改善血气和肺氧合功能较良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联合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注射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呼吸暂停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接受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HHFNC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X~2=4.243,P=0.039);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X~2=6.988,P=0.008)。结论:HHFNC结合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注射治疗,可有效提高反复呼吸暂停早产儿的临床效果,减少呼吸暂停发生次数,缩短其消失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发划分为研究组(n=41,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和对照组(n=41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相关血气指标(Pa CO2、Pa O2和p H值)的变化情况、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 CO2、Pa O2和p H值均无太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均得到改善,其中研究组血气改善效果明显较对照组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氧疗时间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较对照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2%和12.20%,前者较低,但两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气,缩减治疗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加快患儿恢复,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