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一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加。美国报道,每年约有150万因此发生骨折的患者,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中脊柱骨折占30%。我国尚未有这方面的统计,但按人口比例绝对数将远远高于美国。长期以来,对老年骨质疏松所至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除卧床休息、口服药物和佩戴支具外,无其他积极的治疗方法,使许多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死亡率上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龄化社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导致的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多。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及对症处理。由于其病程长易造成患者心肺、消化、泌尿系统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下降。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进一步脱钙而疏松,形成恶性循环。而开放性的手术治疗,也因患者骨质疏松和全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vosis vertr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OVCF可导致患者腰背部持续性疼痛、脊柱后凸畸形和活动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及消化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支具保护、口服止痛药物或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椎体强化术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日益增多。传统治疗如卧床、服止痛药、带支具等效果慢,疗效不定,且活动量减少使骨量进一步丢失,骨强度下降,骨折难愈合而形成恶性循环。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常因骨质疏松使内固定松动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有研究显示,在70岁以上人群中OVCF的发生率已超过20%[1]。OVCF可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及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佩戴支具、口服药物等可取得一定效果,但长期卧床容易导致骨量的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的进展。1984年,Galibert等[2]首次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非常常见。老年人髋部摔伤后引起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因此治疗难度很大。过去倾向于非手术治疗,但患者卧床时间长,易患并发症,死亡率较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但由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骨质疏松.因此内固定系统选择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7.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CF)是一种临床常见骨折,常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疼痛,传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镇痛、外固定支具等.笔者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9例VCF共12个椎体施行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的原因。方法 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仍然疼痛原因: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术中出现椎弓根骨折;2例随访中出现邻近节段骨折;1例术后检查发现转移性病理骨折。骨水泥渗漏和椎弓根骨折患者给予镇痛和卧床休息及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2例邻近节段骨折再次行椎体后凸成形术,1例转移性病理骨折进行放化疗。结果 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前VAS(3.5±1.5)分,治疗后VAS(1.2±0.5)分;1例病理性骨折治疗前VAS评分为4分,随访时VAS为1.3分。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原因包括骨水泥渗漏、椎弓根骨折、邻近节段骨折等,应对术后疼痛进行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保守疗法不能有效解决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008-01-2011-01,我院利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共治疗该类型骨折12例14个椎体,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方法 以264例各种原因的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为基础,分析其临床表现、放射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特点。结果单处骨折122例,2处骨折84例,2处以上骨折58例。201例有外伤史,63例无外伤史。初诊时,局部有疼痛者210例,有明显脊柱后凸畸形者138例,伴有神经功能损伤6例。椎体前后缘呈不同程度压缩,以轴向压缩为主、周围爆裂较轻,且骨质疏松越严重,脊椎爆裂样骨折越不典型,常常无法区分压缩型和爆裂型骨折。骨折早期仅8例进行了开放性手术,7例行椎体成形术;249例行非手术治疗中,50例卧床8周后下地活动,124例卧床4~6周后下地活动,80例卧床时间不足3周。经随访,非手术治疗组有106例因明显腰背痛需经常口服或外用止痛药,有71例发生进展性后凸畸形,其中2例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与发生于青壮年患者的非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在临床表现、放射学和治疗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fractures,VCFs)临床常见,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及药物治疗,但长期卧床易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且容易使患者骨量进一步快速丢失.  相似文献   

12.
陈旧性与新鲜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陈旧性与新鲜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s vertebra plasty,PV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将研究对象按陈旧性骨折和新鲜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拍摄2组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从而对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后凸畸形的矫正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且恢复良好,均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但陈旧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均不如新鲜性骨折患者。结论 PVP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尤其对新鲜骨折效果显著,且对于缓解陈旧性骨折疼痛症状也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方法以264例各种原因的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为基础,分析其临床表现、放射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特点。结果单处骨折122例,2处骨折84例,2处以上骨折58例。20l例有外伤史,63例无外伤史。初诊时,局部有疼痛者210例,有明显脊柱后凸畸形者138例,伴有神经功能损伤6例。椎体前后缘呈不同程度压缩,以轴向压缩为主、周围爆裂较轻,且骨质疏松越严重,脊椎爆裂样骨折越不典型,常常无法区分压缩型和爆裂型骨折。骨折早期仅8例进行了开放性手术,7例行椎体成形术;249例行非手术治疗中,50例卧床8周后下地活动,124例卧床4~6周后下地活动,80例卧床时间不足3周。经随访,非手术治疗组有106例因明显腰背痛需经常口服或外用止痛药,有7l例发生进展性后凸畸形,其中2例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与发生于青壮年患者的非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在临床表现、放射学和治疗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日益增多,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力学结构发生破坏,脊柱不能正常负重产生疼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恢复椎体高度,恢复脊柱正常负重结构,可迅速缓解疼痛。本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应用以色列Disc-O—Tech公司研制的SKY骨扩张器系统治疗18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单侧PVP术后对侧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4-05在我院经单侧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共286例,其中再发对侧椎体骨折16例16椎体,10例经对侧椎弓根再次采用PVP术,6例采用卧床休息保守治疗,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3、6、12月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再骨折情况。结果手术组术后24h疼痛明显改善,保守治疗组1月后疼痛减轻,随访3、6、12月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别,随访期间未再出现骨折。结论 PVP术后再次骨折后行PVP,可及时有效的缓解疼痛,保守治疗同样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规律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预防再次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华骨科杂志》2022,(14):873-879
随着社会老龄化到来, 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直接相关, 在骨质疏松症逐渐增加的背景下, 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数量不断增多, 相应地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指初次骨折后, 由于骨骼的密度及质量没有改善, 骨骼受到低能量外力作用再次发生新的骨折。再骨折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骨折愈合、康复训练、自理能力、心理预期及依从性等临床指标均有很多危害, 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防治再骨折管理逐渐成为国内国外关注的热点。目前, 在这一防治领域, 临床医生、社区医生都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临床管理存在短板的问题, 如再骨折防治管理规范不明确、各级各类医生分工不明确、提高患者依从性措施不明确。对此围绕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再骨折、再骨折防治管理等特点, 提出和阐述再骨折防治管理核心要点, 需明确防治管理的相应内容、固定团队、专有数据库或专有台账等, 为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临床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多发骨髓瘤、溶骨性脊柱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分24 h、3个月两阶段评估患者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结果、椎体高度等指标.结果术后止痛效果良好,尤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最好.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脊柱疾病的止痛、稳固椎体等效果明显,可以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导致腰背部急慢性疼痛和畸形,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远期死亡风险增加。目前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OVCF发病率、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轻度OVCF多采用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疼痛控制、佩戴支具及康复治疗等。近年研究提倡对急性伴严重疼痛OVCF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多项研究证实这2种微创手术能显著改善椎体功能、缓解疼痛及降低死亡风险。OVCF后再发骨折风险极高,对原有骨质疏松(OP)的治疗是预防OVCF的关键。该文就近年关于OVC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技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按序功能锻炼,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 78例患者均获随访,术中无神经根和脊髓受压损伤,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bb氏角、伤椎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片显示,骨水泥在椎体内呈点状和片状分布,椎体复张良好。按JOA评分:优56例,良14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为89.7%。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使伤椎骨质强化,增加稳定性,减轻疼痛。便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SKy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真空现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SKy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真空现象的疗效。方法5例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因为椎体真空现象接受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后调查患者的疼痛缓解、活动能力和手术满意度。结果术后第3天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增加,随访期内(1~22个月)6推治疗节段及邻近节段未发生再骨折。结论SKy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出现真空现象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疼痛,提高患苦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